APP下载

浅谈秋蚕布局的调整

2016-06-15朱建华

蚕桑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饲养量蚕期蚕农

朱建华

(秀洲区王店镇农技服务中心,浙江嘉兴314011)



浅谈秋蚕布局的调整

朱建华

(秀洲区王店镇农技服务中心,浙江嘉兴314011)

养蚕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全年蚕桑生产经营成败。同时影响来年桑树生长和蚕茧产量,以及劳力的合理安排和蚕室蚕具设备的合理使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气候温和,全年养蚕可从4月下旬到10月下旬。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年养蚕布局一般是养足春蚕、夏蚕适当养、秋蚕生产以养用结合分批养。秋蚕生产又分早、中、晚3期,俗称“三秋”。一般是合理养早秋、养足中秋、看叶养晚秋,早秋、中秋、晚秋的饲养量各占春蚕饲养量的35%、90%、15%左右。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茧丝市场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生产环境、农村劳动力状况等的改变等因素,养蚕布局的“三秋”变为“二秋”。

1 王店镇“三秋”布局的饲养情况

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蚕桑生产迅速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蚕桑生产规模达到顶峰。但随着农业生产的自主经营,产业结构的调整,蚕桑与粮油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早秋蚕生产越来越不适应,中毒增多,风险增大;茧质差、茧价低、效益下降;“三秋”蚕头尾相连,蚕期重叠,蚕病难防,农民劳累,效率低下。到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秋蚕饲养量占春蚕比例为118%,早秋比例有所下降,中秋基本持平,晚秋略有上升;秋蚕总量中,中秋占3/4,早秋、晚秋只占秋蚕总量1/4(见表1)。

2 王店镇“二秋”布局的饲养情况

2.1“二秋”布局以来饲养量的变化

自2004年王店镇“三秋”改“二秋”以来,受多种综合因素影响秋蚕饲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中秋发种从2004年的16120张降至2015年的307张,减少98.1%;晚秋发种从2004年的6617张降至2015年的2279张,减少65.6%。其中,2004~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6年发种量达到14016张,超过2004年1倍以上;2007年开始持续下降,到2015年仅2279张(见表2)。

表1 2001年王店镇全年养蚕布局

表2 2004~2015年王店镇秋蚕饲养量

2.2“二秋”以来饲养比例的变化

“二秋”饲养比例,也受多种综合因素影响呈现升降不同变化,中秋蚕占秋蚕比例从2004年的71%降至2015年的12%,呈明显下降趋势;晚秋蚕占秋蚕饲养比例从2004年的29%升至2015年的88%,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2)。

2.3改“二秋”布局后饲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秋”改“二秋”是在其他乡镇多年试点的基础上在王店镇推行的,因此改革初期就确定去早秋,留中晚秋,适当调整发种时间的基本思路。“三秋”改“二秋”对提高秋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直接减去早秋而饲养中晚秋,导致中秋蚕比例偏高,不利于秋茧产质量的提高和蚕农收入的增加。而且中秋蚕期气温偏高,容易遇到干旱天气,同时正值晚稻生产的治虫高峰期,容易发生农药中毒或微量农药累积中毒,导致上蔟不结茧蚕等情况发生,产量较不稳定。而晚秋蚕发种在9月下旬,气温逐渐降低,蚕期相对延长,劳力压力减轻,稻田治虫相对减少,桑树枝条下部叶已收获,叶质好,蚕中毒机会减少,产量高,茧质好,价格相对中秋稳定,经济效益好。根据国庆村13组2004~2015年饲养中、晚秋饲养情况(表3),中秋蚕饲养户数和饲养量逐年锐减,其中2012年无人饲养;2006~2012年间产量不稳定,除2009年张产达到30 kg外,其余年份都在30 kg以下;2012年以来产量稳定并呈上升趋势;晚秋蚕饲养量虽也呈下降趋势,但相对平稳,除2014年桑螟大暴发减产外产量比较稳定,价格也相对稳定。

表3 国庆村13组2004~2015年中晚秋饲养情况

2.4“二秋”布局对蚕桑生产的影响

2.4.1中晚秋比例失调

中秋发种比例从占秋蚕71%下降到20%以下,晚秋发种比例从占秋蚕29%上升至80%以上。调整过度,不利于桑园、蚕室蚕具、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2.4.2桑叶利用率降低

夏蚕、中秋饲养户少,桑叶到晚秋使用时,虽经过疏芽但枝条下部叶已将近100 d,且又在高温季节,枝条下部叶老、硬,叶质差,利用率低。枝条下部叶不利用,也不利于桑树生长,遇到伏旱或秋旱,抑制新梢生长,晚秋小蚕期适熟叶难采。

3 调整秋蚕布局的建议

针对目前秋蚕大起大落的生产布局,从提高蚕茧质量,减轻蚕农劳动强度,增加蚕农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建议秋蚕生产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趋合理。

3.1适当增养夏蚕

增养夏蚕有利于夏秋季桑园培育管理。还可利用夏伐后疏芽叶饲养夏蚕,桑叶叶质好,好养;饲养量不大,可采取地蚕育(有利于防高温),省力;充分利用资源(桑叶及养蚕设施),增加蚕农收入。疏芽时可同时采用枝条下部3~4片叶,改善桑园通风,防止中秋用叶时桑叶老化,有利于桑树新梢生长。饲养量可占春蚕的15~20%。

3.2适当增养中秋,均衡二秋比例

近几年,随着城乡环境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农作物病虫为害逐年减少。2010年前王店镇单季晚稻病虫害防治次数一般需要达到10次左右,2013年以来平均4~5次,饲养中秋蚕农药中毒风险大大降低。同时,中秋蚕饲养量的恢复,不仅可改善秋季桑园生长环境,而且可提高晚秋蚕桑叶的产质量;通过加强对蚕农的宣传和引导,逐步增加中秋饲养量,减轻晚秋压力。

猜你喜欢

饲养量蚕期蚕农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全国家蚕发种饲养量超1千万张(盒)以上的9对杂交组合
躲雨
单笼饲养量对山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全国各蚕桑产区饲养量、产茧量及推广品种10年间的变化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品种银丰×玉珠
江苏省 2009年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