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探讨

2016-06-15熊亮宇邓亮

当代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骨科溶栓下肢

熊亮宇 邓亮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探讨

熊亮宇 邓亮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100例创伤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措施。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溶栓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平均溶栓时间为(8.8±1.7)d,治疗组的平均溶栓时间为(4.6±1.2)d,治疗组溶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指标2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抗凝、溶栓以及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能够及时使患者康复。

骨科;创伤;手术;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上骨科创伤手术后常见的周围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缺失常并发肺栓塞,因此具有极高的危险性[1]。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主要为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2-3]。左下肢血栓形成远高于右下肢,尤其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认为手术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手术时,患者出现血流缓慢、瘀滞状况,手术时间过长,下肢处于麻醉状态,下肢肌肉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静脉舒张,患者长时间卧床状态,造成血栓形成[4]。本研究针对骨科创伤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自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4月~2015年6月骨科创伤手术后下肢出现静脉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3.7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0例,胫腓骨骨折手术22例,股骨骨折手术18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5.1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2例,胫腓骨骨折手术23例,股骨骨折手术1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 患者术后突发一侧肢体活动不便,经过3~5d的休息后,患肢肿胀与不便症状仍不能得到缓解。患者主诉局部出现疼痛,且活动时症状加重。肉眼观察患者两侧肢体出现明显不协调表现。对患者肢体进行测量显示大腿与小腿间周径差超过1cm。体格检查,患者发生肢体静脉血栓部位存有明显压痛感。超声检查显示下肢静脉血管壁、血管腔以及血管周围结构能够直观显示血栓。

1.2.2 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抬高患者,对其进行合理包扎,早期对患者肢体进行训练,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进行尿激酶静脉注射,每次8U。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确定。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超声消融介入治疗,主要为超声消融、经髂静脉取栓子及置入髂静脉支架等治疗方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下肢血栓消解,肢体能够自由活动,肿胀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1周后,患者主诉疼痛明显减轻,患者皮肤温度显著下降,肿胀明显消退。好转:患者治疗10d内,疼痛症状减轻,局部皮肤温度显著下降,肿胀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经10d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疼感加重,肿胀症状未明显消退或加重[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治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治愈29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2组溶栓时间比较 对照组平均溶栓时间为(8.8±1.7)d,治疗组的平均溶栓时间为(4.6±1.2)d,治疗组溶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溶栓时间(x±s)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一侧患肢突发肿胀,血栓形成,患者主诉患侧疼痛,行动时症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6]。用卷尺测量患肢时,需与健康肢体对比观察。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另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与髂股骨静脉血栓会继发小腿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主要有肺栓塞、胃肠道颅内出血以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临床研究表明,骨科创伤手术后不进行任何干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为60%,其中3%的患者出现肺栓塞症状,临床死亡率较高[7]。

骨科手术创伤破坏了静脉瓣,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术后患者下肢肌肉损伤与活动量减少,致使下肢肌肉泵功能减弱,血流速度减缓,导致血栓形成。对患者主诉疼痛进行及时诊断与对症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症状严重性。常规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以及肢体帮助训练可减轻患者血小板聚集[8]。

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得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相比较2组的溶栓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溶栓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治疗组采用的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措施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溶栓时间,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抗凝、溶栓以及超声消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平均溶栓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 周国,刘晓.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治疗[J].当代医学,2014,20(8):77-78.

[2] 万富贵,房辉强,曾荣峰,等.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J].现代医院,2014,14(6):54-55.

[3] 冯伟,许建中,辛若冰,等.膝关节疾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关节镜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9):950-953.

[4] 陈德,吴胜祥,郭思远,等.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4(12):575-576.

[5] 黄坤.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4,28(26):172.

[6] 夏仙,王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16-317.

[7] 李淑平,韩影,周丽圆,等.骨创伤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4):2223-2224.

[8] 李云芳.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北方药学,2011,8(7): 113-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41

江西 331200 樟树市人民医院骨科 (熊亮宇) 330006 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邓亮)

邓亮 E-mail:dengliang001137@163.com

猜你喜欢

骨科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