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姐妹连理枝 爱心并蒂花
—著名越剧艺术家王文娟与孟莉英的故事

2016-06-15俞新宝李太东

至爱 2016年6期
关键词:艺术团团长姐妹

文、图|俞新宝 李太东



姐妹连理枝 爱心并蒂花
—著名越剧艺术家王文娟与孟莉英的故事

文、图|俞新宝李太东

著名越剧艺术家王文娟(右)与孟莉英(左)

5月6日,浙江绍兴大剧院华灯初放,迎来了建院后的难忘盛景,里外数层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早已聚集在剧院外,越剧大名家王文娟将携其弟子在这里上演《千里共婵娟》—全明星版王(文娟)派越剧专场。这也是继今年3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盛况空前的三场全明星王派越剧专场后在浙江的延续演出。

序幕徐徐拉开,王文娟一出场,掌声雷动,欢呼声大有掀顶之势,这位“天上掉下个90岁的林妹妹”携众弟子,献唱由她亲自谱曲的以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千里共婵娟”为题的曲目。 王派唱腔浅吟低唱、婉转多情,把喝彩声推向新高潮。《千里共婵娟》余音绕梁,温润心田,历久弥新,人的一生能有几回这样的感动啊!第一个上场清唱的是王文娟大弟子、82岁高龄的越剧名家孟莉英,她把王派早期的一段《西厢记·红娘叫门》演唱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们的“满堂彩”。这对长达近60个春秋的舞台姐妹不仅是艺术女神,曾经在舞台上演绎了众多的好角色,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誉为“林黛玉的再现”和“小紫鹃”,而且在台下她俩多年携手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创造更多的人生精彩。为此我们最近分别走访了王文娟老师、孟莉英老师,以及得到她们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全力支持的“笑口常开艺术团”张履贵团长。

我们首先拜访了孟莉英老师,刚到孟老师家,她就招呼我们坐下,端茶倒水,十分热情,没有一点越剧名人的架子。我们听孟老师娓娓道来:“1954年我只有19岁,与丁赛君、郑忠梅、葛玉卿等一批人刚进上海越剧院,有时候稍微有点戏。之后1957年开始排练《红楼梦》,这部戏由吴琛、钟珉老师担任导演,徐进老师写剧本。他写完《红楼梦》的剧本后由我们二团来排这部戏,徐玉兰老师扮演贾宝玉,王文娟老师扮演林黛玉,我很幸运地出演一个小角色紫鹃。编剧把紫鹃这个角色写了很多其他剧本都不写的剧情,写得非常完整,所以紫鹃这个角色就活了起来,这个角色就有‘戏带人’的效果啦!那时候的越剧在上海可谓盛况空前,上海越剧院那时也是最辉煌的时候,堪称人才济济,而当时我还是一文不名的龙套演员,能派给我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我肯定是非常珍惜的。我跟王文娟老师也就是从排练《红楼梦》开始结下的情缘。”

著名越剧艺术家王文娟、孟莉英、丁赛君(从右至左)上演王(文娟)派名剧。

孟老师谈起当年排练的情况时动情地回忆道:“当年团里所有演员都是可以通用的,可以全越剧院调动,如果我们演不好自己的角色可是要被替换掉的。当时我能出演紫鹃这个角色非常不易,我想要是我演不好那就完了,从此只好跑龙套啦!所以我是全身心地扑在这个戏上,一定要把这个戏排好!”当然,排戏过程中孟老师也碰到了很多困难,她说:“我在刚拿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发现紫鹃一角在这个戏里分量很重,心里是既高兴又担心。我高兴的是可以与徐玉兰、王文娟等老师们演对手戏,老师们在演戏的时候可以带动我们、激励我们,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就叫做‘传帮带’。担心的是演不好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比如排戏期间有段时间我表现不佳,我们院长就一直盯着我,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教育我,让我羞愧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现在看来我能把紫鹃演成功,真是得感谢我的老领导和老师们,感谢他们耐心的帮助和严厉的批评,不然我是不可能苦尽甘来的。特别是王文娟老师,她知道我是年纪轻心里紧张害怕,就很轻松自然地对我说:‘哎哟!这样看起来我们台底下就要培养姐妹情嘞!’要知道那时候我们看到老师都是要怕的呀,王老师这么一讲,我就想,哎呀!王老师真是没有一点架子,这么平易近人!我可是跑龙套的小演员,王老师这种大腕要跟我培养姐妹感情,我心里暖暖的,感动得无以言表。后来我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就想到王老师这句话,我就告诉自己不要怕。所以后来我们真的就像姐妹一样,和老师或者是黛玉之间没有距离。自此我就完全放得开,和黛玉‘亲’起来啦!后来别人问我怎么在台上能够和黛玉把这种微妙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说是因为我没有惧怕的心理,我们在台下就感情很好,没有距离感,所以在台上表演都是很真的,是真正打心眼里的亲近,不是为了演戏而演的。”

后来《红楼梦》演出很成功,包括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无人能出其右,诸多报道评价孟老师是“活紫鹃”“丫头王”。当被问到她是如何做到的时,孟老师说:“我是既敬爱王文娟老师,又有一定的分寸感。在台下她是老师我是学生,在台上她是林黛玉我是丫头,所以如何把握台上、台下的情感很重要。再者也是王文娟老师为人很好,对我像真的姐妹一样,比如《焚稿》这场戏的最后,林黛玉死了,紫鹃悲痛地一下子扑向倒在地上的林黛玉身上痛哭,然后闭灯落幕。王老师这时每每扶我起来,不是一场两场,而是我们演了几百场都扶我起来哦!没有一场落下过!要知道这个动作是没人可以看到的,大幕落下来,只有我们两个人,这个很小的细节让我感动了一辈子,王老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我一直铭记在心。正是在这种真挚的姐妹感情里,我演紫鹃才能如鱼得水,收放自如。”孟老师还说:“王老师不仅在排《红楼梦》这部戏时对我关怀备至,而且在我担任其他戏的主演时候,给我莫大的帮助与鼓励,并对我其他戏的导演说:‘您多带带阿孟(王老师对孟莉英的昵称),阿孟唱腔是没问题的,身段动作有缺点,需要好好地磨炼。’凡是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王老师对我总是有求必应,一丝不苟地手把手教我,给我开小灶练。”最后,孟老师说起了退休生活:“我退休后在张履贵团长的影响下参加‘笑口常开艺术团’,我就是认准了张团长这个人,他的无私奉献,他的任劳任怨,他的认真负责。我们艺术团经常给社区老人们进行公益演出,这期间碰到过一些困难,在机缘巧合下也得到了王文娟老师的得力帮助,使艺术团更好地走了下去……”

孟莉英老师与王文娟老师说不尽的姐妹情,让我们着实感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两位老师与“笑口常开艺术团”的情缘,我们赶往该团位于杨浦区的办公室采访了张履贵团长。

张团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退休干部,他听说我们的请求后,就忙乎开了,又是找碟片,又是翻报纸,又是拿照片。张团长首先播放了一些孟老师的影像资料,有主持人问孟莉英老师:“‘笑口常开艺术团’从2005年成立到2015年这10年时间里共慰问了600多家机构,举行了1000多场演出,让近25万人次受益,而您几乎每场必到,是什么力量让您这样坚持下来?让您这样一如既往地为老人们演出?能说说您的体会吗?”孟老师开心地回答道:“第一,从我参加‘笑口常开艺术团’这么多场演出以来,我是非常地开心,我很高兴能与这么多的朋友们一起为老人们演出;第二,我参加‘笑口常开艺术团’不为名不为利,名利二字不谈,只有一颗心!什么心呢?一颗为老人精神文化而努力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心!”多么掷地有声的回答,多么朴实无华的恒心,多么令人敬佩的境界!张团长感叹道:“衷心感谢这些为公益事业奉献的艺术家们,特别是孟莉英老师,她可是我们团的‘骨干’。在我们团最低谷的时候她没有离开,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就是认准了她才坚持下来,一步步走出低谷的。”

张团长又向我们展示了照片、锦旗和荣誉证书,完整记录了“笑口常开艺术团”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走过的美好时刻。最后张团长向我们展示了一封不寻常的信,这是王文娟老师从孟莉英老师处得知笑口常开艺术团经费困难时,立马打电话给她30多年好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中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解放日报社高级记者俞新宝,请他帮助联系相关负责人解决了经费问题后,她写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姚宗强副理事长的感谢信。“真是多亏了三位老师啊!没有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关怀,我们‘笑口常开艺术团’慰问老人的公益演出活动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她们真是我们团的大贵人!”接着张团长感叹道:“经费问题解决后,王老师还一直关心我们团的情况。2015年11月16日下午,在我们演出结束后,孟老师不由分说地将我们带到王老师家里,王老师亲切地询问了艺术团及公益演出的情况后,动情地对我们说:‘十年坚持送戏到养老机构,非常不容易!’说着,她从屋中取出一幅她的亲笔画作赠送给我们艺术团。要知道王老师已是89岁高龄,十分不容易。这是一幅她画的葡萄,意味着硕果累累,落款为‘笑口常开成立十周年八十九岁王文娟’。这让大家十分感动,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2015年我们笑口常开艺术团十周年庆活动时,王老师也发来了贺信,她还和孟老师说:‘要不是我年纪太大演不动了,我也要去为老人们演出了!’如此种种,老师们给了我们太多的鼓励与支持。”

5月9日早晨,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来到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的家里,王老师正要吃早饭,看到我们来了连忙招呼我们坐下一起吃,一边变戏法似的从厨房端出一碟碟小菜:台湾腐乳、韩国辣白菜、酱黄瓜、海苔花生,我们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白米粥,一边和王老师聊了起来。

我们聊到1960年她们去香港演出非常成功之后,1980年再次去香港时,有戏迷问孟老师说:“您怎么还在演丫鬟,您可以演小姐当主角嘞!”孟老师回答道:“我要给王文娟老师演丫鬟演到底!”尽管王文娟老师也安排孟莉英老师演女一号,比如《白蛇传》里的白娘子,现代戏《朝阳沟》里的银环,《梅花魂》里的陈杏元,《珍珠塔》里的陈翠娥,但是孟老师最后还是选择当好王老师这枝红牡丹的绿叶。广大戏迷、粉丝讲到《红楼梦》,就会想到文静忠诚的紫鹃;说到《西园记》,就会大赞活泼俏皮的丫鬟香珺;提起《孟丽君》,就不会忘记王文娟身边那位唱做俱佳的荣兰丫鬟;还有《春香传》里的香单丫鬟……紫鹃、香珺、荣兰、香单都成了孟莉英的代名词了,“丫鬟王”的光环照了她60个年华。这真是一株牡丹不是春,红花还需绿叶衬。就像孟老师之前和我们说的:“我做王老师的配角很开心,就算做她一辈子的配角我也乐意的!”说到这里王老师哈哈大笑道:“阿孟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人,今天我叫她过来吃早饭的。过一会就到了。阿孟很不错的,特别是有一种为朋友‘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魄。之前笑口常开艺术团碰到一些困难,一些演员走了,有的演员喊阿孟一起走,她怎么也不肯,她说:‘我要是再走了张团长怎么办?’她虽然是演丫鬟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演的紫鹃,群众基础很好,很受欢迎的。所以她对朋友就是这样的,心甘情愿做牺牲,不为利益所动。”随后我们向王老师汇报所了解到的笑口常开艺术团的近况,当谈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资助时,王老师说:“我和阿孟这么多年的情谊,认准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相信她做公益事业是全心全意地无私奉献,所以我愿意帮助她。因为他们这个团比较困难,资金来源少,甚至为了完成演出任务每每自己掏腰包请人作曲、写剧本、买设备,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挂靠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下,成为它下面的一个公益演出机构,配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进行相关的公益演出。这样他们就可以专心搞演出,专心搞创作,专心搞好公益事业。让‘笑口常开’这个‘笑口’开得更大,变成开怀大笑、哈哈大笑!”

正说着,孟莉英老师来了。王老师连忙招呼孟老师坐下吃早饭,说:“我们的阿孟有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正气,她承受了11年来的风风雨雨,尽心尽力地参加为老人和社区的公益演出,几乎没有一次落下的,真是难能可贵!”孟老师回答道:“老师,反正我是认准您了,无论是以前演戏的时候还是现在退休了,我有什么心事就跟您聊聊。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次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资助艺术团公益演出之事是您和俞老师雪中送炭啊!”

亲切的谈话如沐春风,话题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到至关重要的人生抉择,无不充满教益。让我们不禁感叹两位老师的深情厚谊,可真是“风雨飘零六十载,舞台上下姐妹情”!

01 孟莉英老师在参加公益演出时与老年观众在一起

02 著名越剧艺术家徐玉兰、孟莉英、王文娟(从左到右)

猜你喜欢

艺术团团长姐妹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无愧于时代的少儿文艺创作——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创作实践为例
八闽姐妹的2020
英雄团长沈述清血洒光华铺
八闽姐妹的2019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港澳台姐妹的新年畅想
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