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鸡野外放养生态养殖技术

2016-06-14龙俊海

关键词:生态养殖土鸡

龙俊海

摘要:近年来,现代肉鸡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优质土鸡的饲养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实际养殖中我们发现,土鸡养殖普遍存在饲养管理粗放、疫病防控技术落后和死亡率高等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本文就主要对土鸡野外放养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土鸡;野外放养;生态养殖

【分类号】S831.4

引言

土鸡是养鸡户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土鸡原始、生态、无污染,满足了现今消费者追求纯天然的要求,因此价格高且供不应求。生态养殖土鸡是农民朋友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一、野外放养土鸡生态养殖模式

1、茶园土鸡养殖

利用秋、冬季节茶园间歇期间放养土鸡,利用鸡除虫、除草,鸡粪肥茶,不仅能节约肥料投入,还能节省人工。

2、竹园土鸡养殖

竹园内野草、腐殖质、昆虫众多,一般情况下难以利用;而在竹园内放养土鸡,不仅可以利用这一自然资源,还可利用茂密翠竹作保护伞,防止放养的土鸡被老鹰叼走。

3、果园(经济林)土鸡养殖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板栗、枇杷、猕猴桃、桃、柑桔等果园或桑园放养土鸡。利用果园内生长的青草、昆虫喂鸡,同时补喂玉米、稻谷等五谷杂粮养殖无公害土鸡,鸡食草、除虫,鸡粪肥果,形成鸡、果、虫、草、粪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4、山地土鸡养殖

随着山区生态资源保护的深入,山上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兽害越来越厉害,导致许多偏远山地基本抛荒。这些抛荒的山地牧草资源丰富,植被良好,山势平缓,远离村庄,四周群山环绕,防疫隔离条件优越,十分适宜发展土鸡放养。利用山地丰富的牧草资源及种植的人工牧草作为鸡的青饲料,又利用鸡粪肥林、育草,既充分利用了山地资源,又使鸡粪等废弃物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土鸡野外放养技术要点

1、选址与改造

从场地选择上来看,应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电、林荫稀疏、背风向阳和远离村寨城镇的地方兴建土鸡养殖场,同时地势整体坡度应低于20°,林分密度应在50%~80%之间,如有一定面积的林中空地则更好。林分密度过大时通常湿度大、透光性差,病虫害较易滋生;而林分密度过稀则存在较多杂灌,不利于鸡活动。林地选好后要适当进行改造,以便于管理,促进鸡生长发育,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应一次性砍割清理林下杂灌;其二,对一些阔叶树木进行砍伐,每亩有60~80株树木即可;其三,高大树木应进行疏枝,以改善透光和透气性。

2、鸡舍建造

选好林地或在某一林地选择一空地后,即可建造鸡舍(依林或依路坎而建最好)。一般来说,鸡舍应坐北朝南,东西走向,适当控制养殖密度,每个鸡舍养殖1000~2000只左右。场地应平整,坡度较小(保持在5~15°最佳)。为便于排水,可在场地周围挖好排水沟。同时,场地不宜选在风口,也不能选择在光照不足的低洼潮湿地带,要注意避风。鸡舍建好后和林地一起均进行围栏处理,可使用尼龙网将其围起来,也可使用养殖防锈围网。此外,还应针对育雏鸡、中鸡、大鸡和产蛋鸡的不同特点对鸡舍进行相应处理。通常育雏鸡舍宜采用发酵床技术,以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预防呼吸道疾病等疾病发生,育雏期结束后鸡群大部分时间在舍外活动时可不再使用发酵床鸡舍。中鸡和大鸡鸡舍应在其内设置栖架,以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量,防止鸡因打斗、踩压等损坏其羽毛。还可减少鸡群与鸡粪接触,预防消化道疾病发生。产蛋鸡应设置好产蛋区和产蛋箱,以防鸡蛋被粪便污染,影响其外观和销售。

3、鸡场的消毒

预防性消毒。每周进行一次,育成鸡10天消毒1次,大鸡15天1次。对鸡舍、场地、用具、饮水等进行定期的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性传染病的目的;临时性消毒。当鸡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包括鸡停留的场所、房舍、病鸡的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剩余饲料、管理用具及管理人员的手、鞋、口罩和工作服等。使用消毒药物2%~4%氢氧化钠热溶液、2%~3%活性氯的漂白粉溶液等。对环境消毒还可以用碘制剂、醛制剂、季铵盐、酚制剂等;终末消毒。传染病流行结束后,为了彻底消灭传染病的病原体而进行最后消毒。

4、科学处理病死鸡

掩埋法。此法简便易行,在掩埋时,应注意选择远离住宅,水源及道路的僻静地方。掩埋坑的深度为距离尸体上表面的深度不得少于1.5-2米。掩埋前,在坑底铺上2-5厘米厚的石灰,病死鸡投入后再洒上一层石灰,填土夯实;焚烧法:挖一个长2.5米,宽1.5米,深0.7米的焚尸坑,坑底放上木柴,木柴上倒入柴油,病死鸡尸体上再倒柴油,点火,一直到鸡烧成黑炭状为止,焚烧后埋入坑内。

5、驱虫

定期驱虫。鸡群生活在野外的生态环境中,所采食的蚯蚓、甲壳虫、蜗牛比较多,易患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和绦虫病,一般放养一个月后就要进行一次驱虫,隔2-4周后在进行第2次驱虫。常用的驱虫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丙硫咪唑、吡喹酮、地克珠利等。

6、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旦鸡群发病,应及时诊治,在用药防治前首先要对鸡病做出正确的诊断,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出最佳的药物,这样可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严格执行药物休药期制度,在出栏屠宰前必须按药物休药周期执行。

7、育成期与产蛋期

育成期与产蛋期的鸡应进行放养,3周龄后的雏鸡也可开始放养。放养后精料饲喂可调整为每日2次,一般早上少量饲喂,晚上适当多喂。大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不可放鸡,先选择在晴天进行小范围试牧,之后逐步扩大范围,延长放牧时间,直至林地放养。土鸡放养时宜采取轮流放养,周期通常为1个月左右。育成期采用自然光照即可,晚上通常无须照明补充光照,但冬春季节须实行人工补光。土鸡通常在120d开始产蛋,产蛋前可进行光刺激,并逐渐将其加到16h左右。第一次加光时间可适当延长,每次加光应控制在1h以内,之后的光照时间保持不变。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倍受人们关注。而农家放养的土鸡,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以其绿色生态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其市场售价也大大高于快大型肉鸡。因此需要对土鸡野外放养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国安.土鸡野外放养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28-132.

[2]张静.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初探[J].中国饲料,2011,(17):256-258.

[3]陈世宝.农村土鸡小规模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4):227-231.

猜你喜欢

生态养殖土鸡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山楂园套养土鸡模式的应用效果
土鸡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推进“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突破养猪污染瓶颈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中国“土鸡”“土鸡蛋”行业标准即将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