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几点做法

2016-06-14韩秀坤

关键词:范读朗读课文感情

韩秀坤

【分类号】G633.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握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我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读悟思考,体会情感

感情的朗读指导是建立在一定情境之上的,要与剖析课文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做到读中品味,悟中品境,两者缺一不可,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如临其境,在朗读时淋漓尽致表达出来,做到以情促悟,以悟传情。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们品读课文,就会深切感受到:在小男孩的凄惨命运中也融合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意味着曾经自己悲惨的生活经历。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男孩的命运强烈的表现出来,使作者和小男孩悲惨的命运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呼唤注入学生的脑中,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这样做,才能达让学生达到感情朗读的目的。

二、朗读示范,有据可循

教师的范读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大部分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以读促讲,只有读好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只有读好课文,才能有把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和学生才能不由自主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等。

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通过感情的朗读和重音的提示,让学生初步体会《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山和水的主要特点,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的索然无味,味同嚼蜡,缺少情感的意境,那就无法表达作者对对神奇大自然无限热爱之情。如果老师的范读做到位,就能大大的感染和熏陶学生,更好的为学生理解课文坐下很好的铺垫。

三、技巧指导,掌握方法

朗读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不同的朗读指导。但不管是什么的课文,我们教者必须把握一点: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要耐心细致地培养其诵读技巧。第一要做到正确朗读: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做到流畅,即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最后要做到传神、有感情:即能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这是达到朗读标准的要求。

四、多种练习,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很多手段不是几天就能形成的,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确保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就要求我们教师设计多种的朗读的形式。可采用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别读、个人自读、齐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小组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广泛的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在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乐读的功效。

五、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情感

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起学生深邃的潜能,然而兴趣的培养往往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愿意读的兴趣,更好的达到以读促悟,悟中生情。如我在教学《西湖》一课时,通过多媒体一边展示西湖的秀丽风景,一边声情并茂的范读,为学生解说画面中美丽的景色,待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西湖的景色的优美意境中时,这时教师话锋一转问道:“如果哪位同学此时来读一读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例如在朗读《静夜诗》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读古诗(边读边听凄凉的古筝音乐),了解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时值中秋佳节之际,天上月圆,人间团聚。而诗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思乡情,经过课文对照,学生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朗读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了。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朗读时情景的融合,使学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单的场面。通过我对当时情境的渲染,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在进一步的指导,就能通过学生的朗读把课文的意境展现出来,从而读得入情入境。

六、读后评议,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议时,我们应特别注意语气评价的方式方法,尽量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

猜你喜欢

范读朗读课文感情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青铜葵花》选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带着感情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