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宋小四

2016-06-14宋小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职院校现状

宋小四

摘要:由于信息时代大不断发展,人们在工作及生活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现阶段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机制,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认识。对于中职院校教师而言,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建立科学性的课程教育体系,通过分层次教学理念的建立,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逐渐提升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学机制,从而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改革

【分类号】TP3-4

引言

计算机教学是中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水平。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落后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交替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各占一半。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比较理想,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由于课时紧张,教师要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要一边记笔记一边要看投影演示,经常会顾此失彼。一周以后,学生上机时基本已经忘了上一周所学的内容,虽然老师会重新讲解操作步骤和技巧,但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辅导显得力不从心。

2、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统一管理

中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差距,这主要和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有关系。计算机技术属于高新技术,被引进到我国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最初是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推广。我国中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各地的基础计算机教学水平有很大不同,有些地区从小学开始就进行计算机教育,而有些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则根本就没有计算机教育,这使得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不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不同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教师很难把握授课分寸,如果授课内容过于简单则会让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没有价值,如果授课难度增加则会让部分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感觉学习比较吃力,丧失学习信心。

3、中职院校学生缺少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很多学生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但较为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知道的却比较少。由于专业的计算机知识难度较大,学习过程比较复杂,很多学生都失去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计算机在我国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应分成两种,一种是基础性应用,即利用计算机购物、看视频等,另一种是专业性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对计算机的基础性应用感兴趣,却没有进行专业性应用学习的兴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涉及专业性应用的知识比较难外,还因为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将复杂的知识讲解得清楚明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思路

1、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对于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求职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该课程的首要目标,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同时,计算机教学应当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不同专业的教学侧重点应有所区分。多开设一些计算机类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建立的过程中,教育内容实施之前,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改革,科学进行教材内容的选择。通过对学生学前摸底考试的分析,合理选择所用计算机教材内容,对于教材中专业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都应该进行充分性的考虑,通过对比分析选择适合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发展的教材内容,而且也应该配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验教材,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实现“去掉繁杂,留下精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更清楚地掌握计算机中的重点内容,为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

3.1以机房为授课地点

使用电子教室系统,在机房授课。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实际操作的特点,本人在几年前就尝试在机房讲课,结果表明,在机房授课的效果明显好于在教室授课,学生学了就能练,当场学习当场掌握,学生反映良好。

3.2采用自然班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通常采用合班的方式,学生人数常在百人以上。教师在机房的辅导压力显而易见。采用自然班教学可以解决上机辅导难的问题,自然班的人数通常在50人以下,教师便于辅导,而且学生相互之间熟悉,便于分组讨论和相互辅导。

3.3制作教学录像,便于学生自学

为了解决上机辅导难的问题,本人于2008年制作了《多媒体技术处理》课程的教学录像,将每一个知识点和案例制作成录像,学生上机的时候可以参照录像进行实践操作,教学效果非常理想。事实上,这种类似于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教学模式同样适合于计算机基础教学。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学生可以脱离教材非常直观地学习各类软件的操作。

3.4利用电子教室提高辅导效率

电子教室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利用一套软件,在现有的电脑网络设备上,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屏幕录制、屏幕回放、语音教学等操作来统一地进行管理与监控,辅助学生完成电脑软件的学习、使用。此系统融合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先进思想,突破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电脑教学轻松、互动的自身特点。

4、改革考核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强的特性,“纸质考试”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为了保证考试能够真实地放映出教学的效果,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采用“无纸化”考核方式,具体而言,高校研发专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考试平台,实现在线考试和在线自测的功能,并附有题库。同时,为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学习的重要,还要增加实验报告,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中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重视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海松.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7:53+87.

[2]付苏嘉.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18:18-19.

[3]马东梅.关于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167.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中职院校现状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