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2016-06-14辛俊会

关键词:制约因素信息化对策

辛俊会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开教与学,能够让学生在海量信息社会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方法去重现或模拟认识过程,求得真知,学做真人,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真正提高思想觉悟,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广大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还非常有限,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变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之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需要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信息化 制约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一、问题及制约因素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纲要》突出强调“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这表明从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来看,国家将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最终要落实到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上,因此,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当务之急。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离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首先,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分析如下:

1. 客观因素分析

从客观层面来看,农村中小学校无论在硬件设备、教学信息资源条件,还是在教学工作的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都比较明显地阻碍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首先,硬件条件方面,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条件总体上仍然不足,有好多学校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在办公设备、教学设备、机房、网络和光盘资源等方面处于较差的水平。至今,计算机教室的配备尚不理想,多媒体教室还只有部分学校装备,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网则还在远期规划之中。好多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也只能望“机”兴叹。[2]

其次,在环境因素方面,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起到一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或对此提出了要求,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规章制度和促进信息化教学的一些外部因素。相反,教师对人际环境因素(相对于制度环境因素)表现出更高的认可度水平,可见,教师群体人际之间的协作和互助也对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对教师个体而言,参加培训学习和教学比赛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机会较少或没有机会就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客观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获得培训或比赛机会的水平方面难以令人满意。

最后,受学校信息技术条件和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学生家庭很少购置电脑,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设备、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受限,这也使得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低,对信息技术的认可程度也低,上网查询资料有很大困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尽管客观因素不能成为农村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决定因素,但却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有的农村小学教师表示,“学校里只有两台电脑,一台在校长办公室,另一台在会计办公室,还讲什么信息化教学”;还有的教师表示,“学校的电脑很多都坏了,没人管也没人用”;有的教师在谈及家庭设备条件时则表示,“很多老师家里是有电脑,但大都是为孩子买的,自己根本不用也不太会用”。由此可见,为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对农村学校的设备条件还缺乏最基本的投入和管理。

2.主观因素分析

农村教师自身内部的观念因素和技术因素两个方面,均表现出比较低的自我认可度,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相当大的欠缺。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发展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普遍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也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更缺乏获得发展的自信心。大多数教师根本没有迈出尝试探索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这就阻碍了其自我能动性的发挥,形成了阻碍能力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

首先.观念因素:农村中学教师受“考试”、“分数”的制约,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只不过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教学中更多使用的仍是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教师认为这样大密度的课堂教学,既省劲儿又使教学成绩好。因此,绝大部分思想政治课堂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全凭嘴上硬功夫。

其次,技术因素:教师对技术因素的自我认可度比观念因素更低。农村教师感觉掌握技能比获取知识更加困难,也更缺乏信心。知识、观念的更新和新技术的掌握是教学能力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但在农村中小学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获取知识、更新观念或许可以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来完成,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则要依靠良好的设备条件和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等外部因素。

综上所述,造成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阻滞的原因是由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构成的。其中,主观因素(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信息意识等观念因素和各种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力等技术因素)是阻碍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主观因素中的观念因素是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

针对以上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村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宽带信息网建设稳步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进展迅速,信息资源开发逐步加强。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3]

(二),农村教育信息化应“先化人,后化物”。要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作为消解阻滞的突破口。

(三),农村学校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积累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和实践性知识,如通过教研活动、教学比赛等形式在既有设备条件下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总之,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关系到城乡数字化鸿沟的缩小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大局,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其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促进国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王燕,李琼.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探析[J].科教导刊,2012(5):128-190.

[3]柳旭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6,7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信息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