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开展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2016-06-14骆柳毅李德正李德萍

关键词:商务礼仪独立院校双语教学

骆柳毅++李德正+李德萍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广西独立院校面临的区域经济新形势,结合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以下简称师园学院)《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困境,就其师资、学生、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若干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 商务礼仪 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H09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为数不多的独立院校,师园学院迫切需要加大自身专业和课程改革的力度,以实施《国际商务礼仪》双语教学课程改革为契机,重点培养既懂礼仪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师生,符合广西独立院校目前内外形势的需要。

一、师园学院开展《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缺少复合型的专任教师

《国际商务礼仪》这门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涉外工作必须应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用性非常强,因此这门课对授课老师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即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既要有商务礼仪的从业经验,同时也要懂英语,了解国外风土人情。但是,我院担任《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专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老师是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另一部分是校外外聘教师和母体院校兼职教授组成,而这些老师总体情况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专业背景的礼仪老师虽然专业水平高,但英语听说能力相对欠缺;而英语专业老师虽然具有外语教学的能力,但缺少参与谈判的实践经验,所以无法用英语解析商务谈判。例如;在国际贸易业务磋商中,涉及到四个环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业务熟悉但英语能力差的老师只能用中文讲解这几个环节的基本知识,而英语好但业务不熟悉的老师在讲授这个环节时,也只能照本宣科,讲不出这四个环节的来龙去脉,由此可见,落后的师资力量仍是我院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不自觉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以侧重培养学生的贸易知识和技能为主,因此专业课程内容的都具有外向性特点,这意味着我们在讲授这些专业课程时不可避免地要渗透英语教学,为此在《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双语讲授这门课成为必然。但教学活动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半的效果。根据对学生入学成绩查阅的结果表明,我院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通较低,很多学生的日常英语词汇量很少,涉及到专业英语方面的词汇量更少,学生在上普通英语课时,对老师讲课用的日常英语会话还不能完全听得懂,此外,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够自觉主动,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英语的学习。基于以上情况,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老师的难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在讲授国际商务礼仪专业知识中,恰当使用相应的专业英语呢?

(三)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门课程比较适合采用“校企业合作教学法”来实施双语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法”是指学校与有一些有实力的外贸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然后对这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外贸企业为课程教学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企业在给学生提供与外国客户谈判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及相关的文件、资料。但是,鉴于企业经营原因及学校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企业合作教学法很难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涉及商务礼仪中谈判的实战演练无法在企业实际操作进行,因为外贸合同的谈判对于任何一家外贸企业来说都属于最高的商业机密,企业不可能让学生能真实地去参与贸易谈判;第二、我院的区域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外贸企业资源非常少,而与学校签订校企业合作企业的基本上来自广东省的广州和深圳,这样,学校要安排这些学生要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实习要考虑很多问题,这样,课程改革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是有相当大的困难。

二、师园学院实施《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加大力度提高师资水平

为了更好地实施《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懂专业礼仪学科又懂外语的复合型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课程特点以及本学院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几方面来改变当前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做法有:第一、对于商务知识不是很完善的英语专业教师,要提倡他们认真自学外贸知识,对一些业务熟悉并且外语基础相对较好的老师,学校多给他们外出培训的机会,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合作和商务活动;第二、学校要鼓励担任这门课的教师加强团队合作,各个任课老师能根据自身的专长编写校本教材(或讲稿)和课程设计,团队合作自编的教材(或讲稿)可加入区域元素内容,例如东盟相关国家文化和礼仪知识介绍等;第三、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讲课中,英语专业教师可利用自身的特长加大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不擅长的外贸业务可通过引入情景、案例、视频等多种教法和手段进行取长补短;对于礼仪专业知识比较擅长的非英语专业教师,除利用教师自身的特长传授学生各种礼节礼仪、比较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风格、模仿各国商务活动的形体语言之外,在使用英语教学时,建议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在英语应用上要遵循一个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用英语讲授《国际商务礼仪》的专业知识;另外,课堂上要尽量采用英文课件、中文讲授为主的方法,做到简单的商务礼仪内容用英文讲解,而重点难点还是要用中文讲解,而对于急需英语语境而自身英语水平又欠缺的章节,除利用英语视频等多媒体教法手段外,尽量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英语教师资源协建讲稿,待下一轮教学任务中逐步过渡到自建(或自荐)教材。通过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坚持使用“渐进式”实施双语教学还能起到以编促教,提高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作用。第四、学校加大投入,引进外校英语水平较高又懂礼仪的人才担任《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也能很好地解决《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难题。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国际商务礼仪》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中,针对《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明确、自律性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短时间又难以改变的情况,教师采取了几方面的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为:第一、《国际商务礼仪》设定为公共选修课,即学生自愿选修该课程,教师上课采用小班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班制的概念是每个班的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第二、学生在选修该课程前要参加统一英语测试,根据学生英语测试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班,然后给他们安排不同工作经历背景和专长的任课教师,这样有利于相关教师团体合作编写教材,真正做到了因人分班,因人选师,因材施教;第三、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实用化,实用化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既懂得礼仪知识,又达到练习英语的目的。为了把英语融入到《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礼仪环境氛围中,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积极主动性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于是,在上课时采取了多种办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方法有两种:方法一,要求学生担任小老师,制作Presentation(小演讲),即学生播放幻灯片,讲解课前搜集与本次课堂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方法二,教师上课前要求学生提交本节学习论文paper,论文是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写出的体会,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此外,每次课的课堂上和课后,都很注重师生案例讨论、问答和课后交流,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设仿真实训室来弥补校企合作的不足

《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与涉外企业的工作紧密相连,为了更好地弥补校企合作之不足,从事《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课程组成员同时也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一、在课程相关板块教学中邀请校外企业商务礼仪方面的专家,亲临教学现场给学生进行仿真指导,此外,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员为学生作国际商务知识方面的讲座,以便学生的思想能跟得上国际形势的变化;第二、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参与接待外商的活动,例如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之机,安排学生到博览会现场与外商直接接触,以培养学生国际商务中的沟通能力及外语能力,通过这种真实环境的强化性锻炼,学生在外语沟通和接待礼仪方面可以得到一个质的飞跃;第三、学校的教学设施配置必须满足情景教学的需求,例如模拟表演能在实训室环境中进行,学生便不必借助PPT 来呈现道具了。因此建立配合语言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如英语情景教室、礼仪实训室、模拟商务接待室、模拟商务谈判室和商务英语资源数据库等能有效地改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环境的要求。这些实训室的建立,将有助于《国际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制单》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依托。

参考文献:

[1] 杜瑞霞.国际商务谈判中英双语教学初探[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5)下期:275.

[2] 王艳.高职高专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以《商务礼仪与谈判》课程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2): 66-67.

[3] 李继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 广西教育. 2011(10):25-26.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14JBC416)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独立院校双语教学
基于营销专业就业要求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学情变化中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
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