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说艾蒲

2016-06-14胡献国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6期
关键词:蚊蝇艾蒿菖蒲

胡献国

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 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这里的蒲艾便是中药艾叶与菖蒲。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自古以来在这一天便有“烹鹜角黍”(吃粽子)、“龙舟竞渡(赛龙舟)”的风俗,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古人将迫害屈原的楚顷襄王之流象征邪恶,将端午看成是妖风邪气猖獗的日子,所以,每逢端午节便插艾蒿、挂菖蒲以“辟恶除邪”。这些民间风俗,剥去神话和迷信的色彩,应该说还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端午节一过,炎热的盛夏就来临了,蚊蝇孳生,疾病流行,所以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极为重要。这时用一些芳香型药物插挂,不仅可以防病治病,对于驱除秽气、净化环境也十分有益。

艾蒿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有一种特殊的浓郁香气。端午插艾,据传还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留下的避乱标记,所以有“插艾保平安”之说。用艾治病,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以端午时采集的最好,晒干之后,“陈久方可用”,所以又称之为“陈艾”。中医认为,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用于出血症,对虚性的崩漏下血最为适宜。《本草纲目》言其“温中逐冷除湿”。《药性论》言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本草纲目》还记载:“老人丹田气弱、胸腹怕冷者,以熟艾入布其腹脐,妙不可言。”中医临床还用艾做成灸条治病。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用艾蒿治疗风湿病患,至今仍不失为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艾蒿含有大量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水芹烯、侧柏醇等,对人型结核菌、伤寒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夏季,把采来的艾蒿拧成绳,或做成艾棒晒干,在蚊蝇较多的时候点燃烟熏,既可使屋内消毒,又可驱除蚊蝇,保持室内卫生。

菖蒲,又名水剑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菖蒲挺直狭长的叶片好像是钟馗的宝剑,民间传说,钟馗执剑斩杀天下妖孽,后来,菖蒲就被人们当作祛邪的用物。中医认为,菖蒲有化湿和胃、开窍宁神之功。本品芳香开窍,宁心安神,兼有化湿去痰、辟秽之效。《本草从新》言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弛缓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古医方曾将菖蒲作为根治噤口痢的特效药,直到今天,民间还有用它来治疗痢疾的。菖蒲又是觥斛之物。古时有人用它泡洒,其味清涩冷冽,余香满口。宋代文豪欧阳修,自诩醉翁,他在《端午贴子词》中赞曰:“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可见其酒之魅力。菖蒲还是一种雅致的观赏植物和装饰品。苏轼曾说,菖蒲“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菖蒲既无牡丹之艳,又无莲花之秀,亦无月季之香,却深得人们喜爱。难怪古人常将兰、菊、水仙、蒲誉为“花草四雅”,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审美观。

时值端午,插艾挂蒲,不仅是一种审美趣味和民俗习惯,而且有着除灾灭病,讲究卫生保健的科学意义。

猜你喜欢

蚊蝇艾蒿菖蒲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蜻蜓
室雅菖蒲清
长沙黑麋峰垃圾填埋场蚊蝇防治措施探析
“水草精英”菖蒲
家用食醋可驱蚊蝇
端午的符号
采一把艾蒿回家
养菖蒲
巧嘴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