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

2016-06-14陈洁

关键词:因地制宜激发兴趣美术教学

陈洁

【摘 要】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因地制宜;激发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美术教学;充满活力

【分类号】G623.75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那么,基于对当前农村条件、文化背景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认识,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教学。由于过分强调语文,数学课的主要性,语文、数学课当然就成为了老师的责任,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副课,可上可不上。学生也就想不到上美术课,在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

(一)教学理念的陈旧。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研制,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方式的落后。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的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三)评价标准的单一。优化作业,多元评价,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巧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能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予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然是在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化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误区一: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课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表现力。同事评价的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二: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评价“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价“一般”的心理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的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三:教师除了只注重作业评价外,对学身体更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或者是其他的比较简单的做法,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因此,我认为:

1、评价宜以模糊为主。美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作业是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用僵硬的分数去衡量一幅画或一件工艺作品是不恰当的。分数的高低对美术作业相比常常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简单的评价看似严谨,却容易给学生较大的心理冲击,造成负面影响。往往几分的差距就会使一个学生怀疑自己的美术能力,降低对美术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小学美术课业考核宜采用等级评价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如根据一定的作业评价标准,在作业上批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等方式,再加以简洁的说明优点或缺点的评语,这样的评价既有大的等级区间,又有切合实际的批改说明,便于学生全面接受反馈的评价信息,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2、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要同时教多个班级学生多,对大多数的学生了解不是很清楚,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而学生时时生活、学习在一起对同学的学习情况相对较为熟悉,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小组评价为附的方式,以求公平、公正。

3、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与表扬。批评、训斥、讽刺、恐吓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心情阴郁、毫无生气。只有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心情开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给学生作业作出评价除了表明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我们要探索设计即新颖又有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爱学好学,充满自信、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上好每一堂美术课,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四)环境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三大制约: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的落后,他们往往只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农村的完小小学,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文、数学质量在乡镇学校中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文、数学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美术课的权利;二是农村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是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三十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乏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教育的距离。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设置

通过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在农村难以真正实施,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不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的美术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及格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多年来,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思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使得这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如山区学校可利用树枝、树叶、标本、泥等材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湖滩地带学校可用柳条、芦柴、编管或制作草编小用具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三)因地制宜,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游戏、材质、体验、鉴别、半段、写生等,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郑家只管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感受到美术课程的人文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假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和遗憾!我觉得,美育是一门既遗憾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美”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就会被点燃。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参考文献:

[1]《杜卫美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参考文献

[2]《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3]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激发兴趣美术教学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