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落花·夜》看当代扬琴作品的新颖表现力

2016-06-14李雨佳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颖创作手法演奏技法

李雨佳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0)



从《落花·夜》看当代扬琴作品的新颖表现力

李雨佳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扬琴的发展离不开扬琴作品的发展,不管技法成熟与否,在每个阶段都会出现扣人心弦的作品。新作品《落花·夜》可以说是当代扬琴作品的一部佳作,这部作品创造性地开拓与发展了当代扬琴作品的表现力。本文将从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这两方面分析与阐述当代扬琴作品新颖的表现力。

【关键词】当代扬琴作品;创作手法;演奏技法;新颖

一、当代扬琴作品概述

要谈论当代扬琴作品的表现力,首先要了解“当代”扬琴作品的定义。按惯常的理解,近代是从1840年到1919年,现代是从1919年到1949年,而当代是从1949年也就是建国开始到现在,这是从中国文学的时代划分。而对于扬琴作品来说,笔者认为不应该严格按照时间来划分,不能说建国以来创作的所有扬琴作品就一定是当代作品。笔者认为黄河创作的《黄土情》是当代扬琴作品创作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二、创作手法上的新颖之处

当代的扬琴作品,是作曲家在时代的呼唤下将中西方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对创作手法进行大胆尝试的结果。从作品《落花·夜》中,就可以看出很多新颖的创作手法,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和声饱满,织体丰富

传统的和声学中必须遵循的“戒律”是和声的功能性,即乐曲中的和声都可以归于“主”、“下属”、“属”三个功能圈,这是为旋律配置和声的基础,而色彩性和声属于“破戒”的和声,它的出现往往难以分析它的功能性,常常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与传统风格的扬琴作品相比,《落花·夜》的和声色彩是非常丰富的,从纵向的和声音程上来说,不仅仅局限于纯四、纯五的协和音程,还出现了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不协和音程,比如在引子部分第一句中第三小节的第一拍就出现了小七度(如谱例1);从横向发展的分解和弦上来说,不仅仅有三和弦,反而出现了更多的七和弦。此外,在织体方面,多声织体也出现在扬琴作品中,即在主调音乐的基础上,另一只手作伴奏声部,如谱例一中,高声部就是左手的主旋律,低声部就是右手的伴奏声部,这种多声织体的出现,为扬琴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使音乐具有感染力。

谱例1:

(二)调性多变,曲风独特

调性多变是当代扬琴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一大特点,在乐曲《落花·夜》中,一开始在a小调上陈述全曲的主题动机,之后在A部分的第二主题转到b小调上陈述,在B部分的第一段对称的两个乐句分别又在b小调和升f小调上陈述,从a小调转到b小调再到升f小调,这属于远关系调的转调,这种转调的调性风格使音乐的情感色彩变得远离,这种情感不是明亮的,而是暗淡的、忧伤的。这种多变的调性以及在小调上进行创作的手法使曲子的曲风变得独特,给扬琴音乐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三)节拍复杂,音乐流畅

在传统风格的扬琴作品中,节拍一般都变化不太多,整体比较规整。在作品《落花·夜》中,出现的所有节拍有:8/8拍、6/8拍、3/8拍、4/4拍、3/4拍、5/8拍、4/8拍、10/8拍、7/8拍、3/16拍、9/8拍、6/4拍。乐曲大部分都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至10拍,虽然这样的节拍形式在乐器中频繁变换,但其节奏特点并没有影响音乐的流畅性。

三、演奏技法上的成功尝试

在当代扬琴作品中,作曲家不能单纯靠创作手法来表现作品的音乐思想,还需要演奏技法的运用。演奏技法是依附于作品当中的,新的演奏技法是随着当代扬琴作品的繁荣发展应运而生的。与传统风格的扬琴作品相比较,新作品《落花·夜》中其实也并没有运用很多华丽复杂的演奏技法,只是将几个常用的演奏技法恰到好处地与作品的音乐风格结合起来,这也是当代扬琴作品在演奏技法上的一个成功尝试。

(一)反竹的运用

在传统风格的扬琴作品里,旋律为主导,音色并没有得到重视。但在许多当代扬琴作品中,音色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反竹的运用。在《落花·夜》中,反竹的技法就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乐曲A部分在情绪激动的片段后使用反竹,与主题优美温雅的情绪相符合。这种不同的音色点缀在主题乐思得到发展之后,结合干净的旋律线条,似乎将人们带到美好的回忆当中,但又模糊朦胧。

(二)左竹法的运用

“左竹法”就是在扬琴高音区位于左边的情况下,左竹独立演奏旋律、与右手结合演奏复杂的织体,以及演奏错综复杂的节奏与和弦[1]。在当代扬琴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复杂的音乐织体,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很多时候需要左手负担较为复杂的高音声部,即旋律声部,因此,很多时候是需要演奏者熟练运用左竹法。在《落花·夜》中就是这样的。乐曲B部分速度要求较快,十六分音符比较密集,音符间的跨度又比较大,演奏时采用左竹法才可以使音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更好地表现出来。在快速演奏中,双手连续地分解和弦在音域上实现了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一次次推动,层次感更为强烈。同时左手的旋律声部,在高音区演奏,旋律清新优美,歌唱性较强,丰富的织体将音乐掀起又一个高潮。

(三)双声部轮音的运用

轮音其实是扬琴较为常用的一种演奏技巧,通过许多个颗粒音符构成一个长的线条,有着抒情的韵味。轮音的运用也弥补了扬琴的这种“点”状发音形态不能使琴音得以自然延续的缺点[2]。在作品《落花·夜》中,采用的是双声部轮音,这在传统风格的扬琴作品中几乎是很少见的。乐曲整个C段采用双声部轮音,和声性的双声部旋律相互呼应,此起彼伏,这也是这首作品在演奏技法上的特点之一。

(四)节拍重音的运用

近几年创作的当代扬琴作品很多都表现为节拍多变,节奏复杂,音符跳动跨度大,在演奏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演奏者捕捉好旋律音,把握好节拍重音,尤其在大部分当代扬琴作品的快板部分。作品《落花·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乐曲的D段是快板部分,一些旋律音是在不同节拍的组合中,通过重音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谱例2:

谱例2:

谱例2中的第二行的第二小节的重音标记位置是在非传统规律重音上的,在这段音乐中,演奏时要突出和强调重音表现的规律性。

四、结语

扬琴自明代传入中国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扬琴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浓郁的地方风格,成为了非常受人们亲睐的民族乐器,扬琴作品也跟着扬琴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可以看出,当代扬琴作品在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新作品《落花·夜》的创作手法不同于传统风格的扬琴作品单线条特点,曲风新颖,音乐语言既不直白,也不过于抽象,几个恰到好处的演奏技法的运用,与创作手法相得益彰,很好地诠释了音乐内涵。

如今,扬琴的新作品层出不穷,大量融入了外国音乐的一些创作思维、理念及一些新颖的作曲技法,无论是从技术难度还是作品创作手法和结构特征来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是说要丢掉传统完全吸收西方音乐因素的意思,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新意,扬琴虽然是外来乐器,但是它是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乐器,它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深深扎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扬琴音乐要继续扬长避短,扬琴作品要在民族的立场上不断地努力创新,将东西方音乐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扬琴音乐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赵艳方.跨越局限——中国扬琴传统竹法的探索[J].音乐研究,2009(3).

[2]解骏.从中国扬琴的特殊表现手法看扬琴的发展轨迹[J].黄钟,2005(1):110-117.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雨佳(1992-),女,山西晋中人,中国民族管弦学会会员,厦门扬琴学会会员,海峡两岸扬琴研究会会员,厦门青年民族乐团团员,现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生在读,主修音乐与舞蹈学,方向:扬琴表演专业。

猜你喜欢

新颖创作手法演奏技法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作文立意的探究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