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2016-06-13谢鹏飞

当代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胸闷室性胺碘酮

谢鹏飞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谢鹏飞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则联合稳心颗粒,疗程4周。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室早减少次数和室早下降百分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的发生,疗效可靠,优于单用胺碘酮,且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稳心颗粒;胺碘酮;频发室性早搏

频发室性早搏是指1分钟内有6次以上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大于1000次以上的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脱垂的患者,以心悸、胸闷、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如出现联律或室性心律失常,则表现为黑矇或者晕厥,可诱发室颤、心源性休克,甚至突发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之一[1]。本研究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入组,现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失眠,伴或不伴晕厥。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8~73岁,平均(57±7.8)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4例,冠心病患者19例,心肌病患者6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3例;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5岁,平均(58±9.2)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7例,冠心病患者20例,心肌病患者7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 24 h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1000次或心电图示每分钟可见室性早搏≥6次,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近1个月来无大量饮酒、吸烟,未服用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可致心律失常的药物。(2)排除标准:甲状腺疾病、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力衰竭、休克、病窦综合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于基础病的治疗,如控制血压,抗心肌缺血,营养心肌的等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胺碘酮[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 31021872]治疗,第1周每次0.2 g,每天3次,第2周每次0.2 g,每天2次,第3周开始给予维持量每天1次,每次0.2 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股份公司,国药准字

Z 10950026)每次5 g,每天3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行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

1.4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消失或减少

90%以上;有效:症状减轻,室性早搏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室性早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50%,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周后2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无QT间期延长。

2.2 2组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

15例,总有效率为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5)。

2.3 2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 治疗后,2组室性早搏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室性早搏减少次数及室性早搏下降百分比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x±s,n=50)

3 讨论

室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而频发的室性早搏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基础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一旦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则加重病情,而频发的室性二联律、三联律或者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可诱发室颤,导致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临床医生需引起重视,在积极干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胺碘酮为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临床用于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3];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有研究报道[4],胺碘酮终止室性早搏发生的机制为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道的传导性,使房室旁道前向及逆向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断折返环。胺碘酮主要经肝脏代谢,药物的不良反应呈剂量相关性,且个体差异较大,长期应用可导致转氨酶升高,但升高一般低于正常高值的3倍,此次可继续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超过正常高限的3倍,需停药观察至正常,必要时给予保肝降酶药物应用。既往曾有研究报道,长期应用胺碘酮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诱发甲亢或甲减,发生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神经毒性,也可导致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甚至肺纤维化等肺毒性[5]以及传导异常等心脏毒性。因此在应用胺碘酮的过程中需定期检查甲功、肝功、胸片、心电图等,必要时需停药观察。

稳心颗粒由主要包括党参、三七、黄精、琥珀、甘松,琥珀可宁心复脉、利水消肿,甘松和三七可醒脾、理气、益气强心、活血化瘀,诸药联合,使稳心颗粒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定悸复脉的功效,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所致的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悸、乏力、气短、头晕、胸闷、失眠等临床症状。临床实验表明[6],稳心颗粒通过活血化瘀及养阴益气复脉达到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及改善冠脉循环的作用,从而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室早、房早、房颤等心律失常。

临床研究表明[7-8],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心悸、胸闷不适的症状,且减少胺碘酮的用量,短期未发现不良反应及毒副影响。虽然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疗效显著,短期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组临床资料有限,样本量小,观察时间较短,胺碘酮的不良反应还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及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0.

[3] 武勇,赵志斌.胺碘酮对成人肥厚心肌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8):1460.

[4] 黄进宇.胺碘酮与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J].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9,26:283.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会心律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S].2008.

[6] 郭继鸿.稳心颗粒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优势[J].世界中医药, 2007,2(4):254.

[7] 杨朝阳.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博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49-150.

[8] 邱先辉,张力.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频发性早搏[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3):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87

河南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谢鹏飞)

猜你喜欢

胸闷室性胺碘酮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