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模式在急性呼吸道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6-13李洁

当代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危重病负面细节

李洁

细节护理模式在急性呼吸道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洁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模式在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8例急性呼吸道危重病症患者,按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细节护理模式。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SAS、SD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下降,研究组SDS评分(46.25±8.34)、SAS评分(10.36±2.17)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急性呼吸道危重病;细节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

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大多突然起病、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严重伤害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本文为提高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护理效果,特选取88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细节护理模式在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48.92±10.14)岁,疾病类型:急性支气管炎3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18例、细菌性肺炎12例。按照随机(前来就诊单、双号)方式将88例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平均分为(每组44例)研究组(单)、对照组(双),研究组与对照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仅给予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畅通、遵医嘱给药、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脉搏等)监测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细节护理模式。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焦虑(SAS焦虑自评量表,10分以下无焦虑、16分以上重度焦虑,即评分结果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抑郁(SDS抑郁自评量表,50分以下无抑郁、70分以上重度抑郁,评分结果与抑郁程度相关性同SAS量表)]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

1.2.2 细节护理模式 (1)组建细节护理小组,组员均由具有丰富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于上岗前给予必要培训使其了解细节护理内容及意义,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2)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及接诊患者特点制定完善的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护理标准等;(3)接诊后应准确评估患者实际心理状态,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过度担心疗效者列举以往成功病例并给予语言支持、不了解病情者适当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等;(4)病房内应保持人体适宜温度及湿度,提供必要的保暖措施预防感染;(5)限制病房内家属探视时间及人员数量,降低因人员流动所致院内感染发生率[2];(6)及时告知家属治疗效果,缓解家属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7)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8)设立服务站或咨询热线,及时解答家属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出的问题;(9)不定期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完善护理工作;(10)将一次性输液器空气滤过网安装于氧气湿化瓶通气管末端,有利于减少因水泡所致噪音利于患者充足休息;(11)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治疗对疾病疗效及预后的积极意义,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 18.00给予相关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护理前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上述相应方法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AS、SD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下降,研究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SDS、SA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对比(x±s,分)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一次撤机失败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皮下气肿1例、腹胀2例、死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11/44)。对照组一次撤机失败1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例、皮下气肿2例、腹胀3例、死亡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63.64%(28/44)。研究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8,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3],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而治疗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但有研究显示[4],由于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发病后易因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导致心理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其积极接受救治甚至排斥治疗,将严重影响其疗效及预后效果。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经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后,其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较差,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63.64%,护理效果并不理想。

细节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将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原则,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保障其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获得心理尊重感及满足感[5]。有学者提出,对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护理效果。本文中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模式后,其SAS、SDS量表较之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提示负面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且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5.00%,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叶庆云[6]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道危重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推广。

[1] 巨小莉.危重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7):127-128.

[2] 李明晖,沈巨信,阮永春.危重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425-2427.

[3] 徐菲,郑霞,周华,等.呼吸科与重症监护室院内获得性肺炎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0):1158-1161.

[4] 贺青,曹晓侠.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负性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9):6287-6288.

[5] 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18(19):122-123.

[6] 叶庆云.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33):228-2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65

江西 330003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护理部 (李洁)

猜你喜欢

危重病负面细节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细节取胜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