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6-06-13苗伟

当代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全血细菌性感染性

苗伟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苗伟

目的 探索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采用单纯血常规检验患者结果设为对照组,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患者结果设为研究组,对比2组细菌性感染性疾检出情况。结果 参照病原菌抗原、血清抗体及细菌病原学的检查结果(金标准),研究组检测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超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肺炎、肠炎、脑膜炎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总检出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

儿童因年龄偏小,无较强的卫生意识,加之机体免疫力较弱,容易受空气、灰尘中的细菌感染,患细菌感染性疾病[1]。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既往临床对于细菌和非细菌感染一般采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在全血中的比例进行诊断,但是WBC容易受药物、情绪、温度等各种因素影响,明确诊断率不高[2]。人体全血C反应蛋白(CRP)属于一种急性蛋白,如果机体组织受损坏或感染细菌、病毒,其水平呈急剧上升趋势,用于诊断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以提高科学参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山东冠县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病情均经病原菌抗原、血清抗体及细菌病原学的检查结果确定为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5.84±1.02)岁,体重指数(BMI)16~23 kg/ m2,平均(20.63±1.02)kg/m2;所有患儿均接受血常规与全血

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将单独采用血常规检验结果设为对照组,将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设为研究组。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规检测:清晨,于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L,将血样置入含有EDTA-K 2抗凝管中摇匀,冷藏备用,选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System-800 i)行血常规检测,记录患儿血液中WBC数量、类型。选择全西门子BNII自动特定蛋白仪,检测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试剂、质控剂均是设备配套试剂。

1.3 判定标准 血常规检验标准:W B C数量>12.00×109/L,即WBC阳性,可判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CRP检验标准:CRP水平>3 mg/L,即CRP阳性,可判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3]。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出情况 研究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67.50%(P<0.05)。见表1。

表1 2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出情况[n(%)]

2.2 2组检测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对比 研究组检测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检测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对比(%)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儿科疾病,其发病主要与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等因素相关[4]。临床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对增强患儿临床疗效,改善身心健康,保证患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检测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超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21%、72.11%与64.25%,表明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血常规检测的对照组。考虑可能是研究组联合检验中的全血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炎症标志物,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调节,由肝细胞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人体正常情况在,CRP水平较低,一旦机体发生炎性反应,CRP分泌功能紊乱,肝脏在炎性因子作用下合成大量CRP,通常在24~48小时达到峰值,并伴随炎症加剧其峰值持续增长[5-6]。CRP检测可作为即时床旁检验,其具有简便、灵敏、快捷,不受呼吸、心率、血压等因素影响,而血常规虽然是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常用检测指标,但是其容易受运动量、情绪、饮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检验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较低,而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更有利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明确诊断。

为进一步探索联合检验的有效性、可行性,本研究通过对比2组患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检出情况,得出结果:研究组可明确检出肺炎、肠炎、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感染性疾病,总检出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P<0.05),表明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使诊断结果更加科学、清晰。由于血常规中WBC计数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儿检验前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即可提升WBC计数,无典型性,从而增加临床确诊难度,误诊率高[7-8]。而CRP是血浆中典型机体感染或细胞组织受损立即急剧升高等蛋白质,与血常规联合使用对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因时间、环境等因素限制,未对患儿后续治疗情况予以观察分析,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予补充。

综上所述,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中采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为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全面科学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董芳.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结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854.

[2] 金胜鑫,石海矾,李伟.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14(7):1600-1601.

[3] 韩学军,王红.hs-CRP,WBC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3,14(7):643-644.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40-341.

[5] 闫军,张芹.C反应蛋白在早期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524.

[6] 周泉,李艳,戴雯.多项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14(8):994-995.

[7]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3.

[8] 贾文魁,胡玉丽.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17(12):1501-15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46

山东 252500 山东冠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苗伟)

猜你喜欢

全血细菌性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7》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