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双源CT血管成像与常规和三维DSA结果的比较

2016-06-13贾忠义胡瑞峰程革萍

关键词:长轴双源包头市

贾忠义,胡瑞峰,程革萍

(1. 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 包头市第三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3. 包头市万水泉镇卫生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颅内动脉瘤双源CT血管成像与常规和三维DSA结果的比较

贾忠义1,胡瑞峰2,程革萍3

(1. 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 包头市第三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3. 包头市万水泉镇卫生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双源CT血管成像与常规和三维DSA结果。方法 对9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展DSA与DSCTA检查,并采用两种方法脑动脉瘤检出率、形态、长轴与动脉脉瘤瘤颈/短轴(N/D)值。结果 95例患者中,DSA在63例中检出67个动脉瘤,DSCTA在60例患者检出64个动脉瘤,32例未检出动脉瘤。DSCTA检测动脉瘤诊断为敏感性、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100、100、91.4。DSCTA对于≥3毫米动脉瘤的检出与DSA相同,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为100%。DSA与DSCTA检测动脉瘤N/D与长轴中位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和三维旋转DSA相比,D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可作为常规筛查方法。

颅内动脉瘤;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将常规与三维DSA作为诊断标准,但DSA缺陷较多,如费用昂贵和操作时间长[1]。本次主要对颅内动脉瘤双源CT血管成像与常规和三维DSA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95例患者中,其中女性41例,男性54例,年龄在25到75岁,平均(45.3±2.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蜘网膜下腔出血。

1.2 DSCTA脑动脉血管成像

第一,扫描参数,检查在Siemen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A机上操作。首先,从下颌骨至颅顶进行扫描,将管电流控制在300毫安,电压控制在120 kV,准直器宽度设置为64×0.6 mm,视野160 mm×160 mm,层间距控制在0.5毫米,螺距1.2,线管旋转时间为0.33 s/r。平扫后进行静脉注射以3~4毫升/秒速率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并注射一定的生理盐水。进行人工触发扫描,从头部顺着动脉血流方向扫描,时间控制在5到7秒。其他与平扫相同,并进行减影处理。

第二,分析并进行影像重组。扫描后将自动重建出具传送给工作站,并使用NeuroDSA与Inspace软件分析影像重组,一般交由两名医师开展,主要对动脉瘤有无、多发、单发与分布等情况进行确定。计算动脉瘤瘤颈与短轴之比(N/D),按照以下三类分化,N/D≦1/3表示窄瘤颈;N/D≧2/3为宽瘤颈;位于两者之间表示中等。动脉瘤也可分化为三等级:>5毫米、3~5毫米与<3毫米。

1.3 DSA检查与影像后处理分析

所有患者采用G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进行常规与三维DSA检查。局部麻下并穿刺右侧股动脉,经动脉鞘插入4F造影,并进行造影采集。C臂绕头部纵向开展,两次旋转采集得到数据;将两次旋转采集数据向三维工作站传输并完成造影重建。交由临床经验较丰富的医师阅读三维DSA与DSA图像,判断动脉瘤情况。在瘤颈清晰位置测动脉瘤N/D值。

2 结 果

2.1 D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精确性

本组患者中,DSA检出63例阳性,其中59例单发,4例多发,67个动脉瘤。DSCTA检出60例阳性,其中单发动脉瘤56例,多发4例,共64个动脉瘤。本组DSCTA检测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如下表1所示。

2.2 DSCTA与DSA检查颅内动脉瘤N/D比值与长轴

本次以旋转DSA为例,其中64个阳性动脉瘤最大直径在27毫米,最小直径为1.6毫米。两种方法测的动脉瘤N/D与长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表1 患者DS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效能

表2 患者DSCTA与DSA动脉瘤瘤颈/短轴(N/D)比值与长轴

3 讨 论

DSA依然是当前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图像真实、可直接进行血管内治疗,但价差费用高、操作复杂,而且危险性高。相关研究显示,单层螺旋CTA检测颅内动脉瘤阳性率为60%,场景小于3毫米动脉诊断敏感性仅为40%。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维持在85%到96%之间,而且绝大多数小动脉瘤容易出现误诊[1]。

上述研究均是将常规DSA作为对照,同时文献资料显示,3DDSA检测微小动脉瘤的效果明显高于2D。如果将常规与旋转3DDSA作为对照组,可以体现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显示,DSCTA检测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优于4层与16层CT诊断效果。所以临床上可以将DS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技术,一般建议急性自发性蜘网膜患者可行DSA与三维成像,减少漏诊。此外还要在保证颅内动脉诊断敏感性的合理应用颅内脑辐射剂量。

动脉瘤瘤颈宽窄程度与治疗动脉瘤方法具有很大关系,如果不能精确诊断,就会出现误诊,进而导致动脉瘤难以填塞到瘤动脉中,容易引发手术并发症,严重时还将导致手术失败。本次研究发现DSCTA与旋转DSA在评价动脉瘤N/D与长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给治疗动脉瘤提供了详细的影像资料。但DSCTA操作中有可能估高动脉瘤N/D值,所以临床上必须提高重视。

综上所述,DSCTA与常规3D旋转DSA相比,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提升了动脉瘤诊断精确性,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1] 陈绵荣.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照研究及CT血管成像技术探讨[J].南方医科大学,2014,3(05):45-46.

[2] 杨 斌.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2014,3(06):56-57.

本文编辑:王 琦

R73

B

ISSN.2095-6681.2016.31.067.02

猜你喜欢

长轴双源包头市
顾主任会见“草原英雄小姐妹”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单管立式长轴多级熔盐泵的研发及应用
椭圆与两焦点弦有关的几个重要性质及其推论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013年山东卷(理)压轴题的推广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