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缘聚于课堂,情定在心间

2016-06-12俞菊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

俞菊美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一结缘,把语文学习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优化了学习语文的环境,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品位,使语文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扩展了语文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拓宽了广度,加深了力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已基本形成,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以强劲的渗透能力,走进语文课堂,用它独特的优势。当然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是盲目的,不是形式主义的,也不只是课件制作水平的展示台,而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促进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皮亚杰的构建之一:理论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而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采用尝试自学、展示梳理、合作探究、拓展运用。

一、情境导航,尝试自读

儿童的情感是很容易被激起的,假如他们的认识活动伴随着情感进行,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会有更为丰富、深刻、主动的认识。如何把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融合进渲染的课堂氛围之中,使课堂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引起儿童心理上的共鸣,促使儿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从而达成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有这个能耐,这就是为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创造了超强的可能性和积极的视听觉效果。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上课伊始,随着哀怨的伴奏乐声,播放圆明园的残壁断垣,接着改以欢快的背景乐欣赏圆明园四十景之若干,两相比较之后再书写课题,解释其意,引领学生读文。引入时就改变了以往出示并读题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调动了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制造出先声夺人的效果。不同的教学开场,再现课文内容。定会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理想目的。

二、个性体验,合作分享

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机结合,可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到学校配备的一间电脑室,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在教学《走进信息时代》这单元时,为使其不成为“潦草过场课”“活动杂烩课”“阅读习作课”“知识传授课”。利用好信息技术,先分好互助解难组,再公布一些相关网址,让学生根据自己组讨论所感兴趣、想要研究的一方面,自由上网去收集资料,进行有意识的尝试和研究。学生在网络学习之余,着手创设人际沟通并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交流并分享信息,将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参考。完成了网上查询后,组内同学交换意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微信、QQ、留言板等形式交流。或一对一交流,或一对多交流,同学间便于了解各个查找到的网站,及搜索结果的不同之处,这样学习方法会快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准确些。再把不同组得到的信息归类整理公示,互相参阅。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使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利于形成对某问题的普遍认同。所学知识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很好地得到交融,既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奠定了人际交往能力的良好基础。开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社会的协作精神,也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还提高了综合素质,体现出此单元开放、主体、合作、实践、渐进的五性。改变了以往一切的一切,读读文本,教师讲述帮助理解,按部就班地顺承下去,最后做做作业。在枯燥乏味中学完了这样兼具五性的单元,难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难以达到综合性的单元课程效果,难以突出实践性的学习要求。

三、重点引领,互动加强

在学习不同单元时,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重点及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落实重点,化解难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走入课堂,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的演示,弥补了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使教学具有直观、立体和动态等特性,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得以化解,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兴趣,加强直观印象,也为教师教学突破难点、落实重点、提高效率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此,可先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把握重点难点,提供教学信息,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上的“优化”。那么,突出重难点时,将重难点制作成PPT课件,根据其要领,让学生自读、讨论,教师归纳,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探求新知欲望,增强记忆。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利用剪辑的电影资料,再现了五壮士痛击敌人、壮烈跳崖的场面:这一幕幕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真切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难点,突出了中心。英雄们的壮举通过音像技术的点击播放,英雄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英雄的精神深入每位学生心间。学了课文后,有学生谈体会时如是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的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五位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运用动态演示,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知识的直观、生动和便捷。其实许多时候,老师们精心制作的课件,都是在“超文本”状态下,动动鼠标,就让学生眼观精美的教学图片,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

四、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语文课堂是造就文学涵养的水源,如何让文学韵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何让文学意趣产生意犹未尽的特效?关注尾声,不亚于神丹妙药。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出示《红楼梦》原著片段,倡导和家长一起读《红楼梦》,开展读书汇报会,从课内走到课外,走进古典名著。这一简单的教学环节,难以引起学生主动去读的欲望。那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吧,把《枉凝眉》《葬花吟》等经典诗词出示在屏幕上,指导学生诵读,品析诗词的韵味。再和学生通过视频欣赏婉约的越剧唱腔。师生一起漫步深入,吟诵诗词,浅唱越剧,渐渐地步上“红楼”,走进了那意境深远的原著里。这样的拓展延伸,巩固深化,方式必须灵活丰富,无声有声的巧妙整合,无形有形的完美设置……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激发情趣,使学生主动想学、乐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缘,把语文学习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优化了学习语文的环境,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品位。语文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扩展了语文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拓宽了广度,加深了力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已基本形成,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也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参考文献】

[1] 彭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惟粤. 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 张亚玲.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程[J]. 基础教育论坛,2016(7).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语文课堂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欢乐的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