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因势利导

2016-06-12杨曼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同学

杨曼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段充满活力、不懈探索的旅程,身为授课者,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一步步地引入文本的情境,使他们产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和欲望,进而在文学的浸润下学会体察生活,关注自我内心和外部世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感悟,才能真正爱上母语,学好语文。

【关 键 词】 课堂模式;多元华;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多角度思维方式的形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授课者努力营造“润物无声”的情感化语文课堂氛围,重视培养同学们的思维模式。从高一到高三,根据每一阶段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入,设计不同的语文课堂活动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高中的题海状态中走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鼓励自我展示,开拓知识视野

语文课堂要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同学们思维活跃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智慧火花的碰撞。针对这种情况,授课者要尽力创造说的机会,加强说话训练,使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敢说到能说,由能说到善说,由善说到爱说。在活动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不急于求成。开始阶段,利用课前三分钟鼓励学生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或朗读一篇自己认为较有意义的短文,随着同学们之间逐渐熟悉,可以加强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如在黑板上抄写三个成语,介绍成语的来历并解释成语的意思供同学们学习。由于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重视考查同学们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民生问题的这一趋势,还可以在高二、高三年级在课前三分钟时加入时事新闻的点评,如大家熟知且关心的“小悦悦事件”“食品安全问题”“感动中国”人物等等,通过这些鲜活事件的介绍,培养同学们关心社会的能力,形成独特的视角。这一活动每堂课一人次,按座位号轮流并当场评议,力求挖掘学生“说”中的闪光点,予以鼓励,并中肯指出其不足。

二、调动多元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跟高考试题连接得不太紧密,所以很容易造成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不重视,轻视教材文本,学习语文浮于表面。基于这种考虑,授课者要着力打造多元化语文课堂,将每一个文本根据内容巧妙组织,精心安排成一道道丰富美味的“文化大餐”。

在上鲁迅名篇《祝福》一课时,她根据课文内容,改变以往从小说体裁介绍到课文内容分析的常规教法,从“祥林嫂之死”入手,让同学们以案件侦破员的角度进入课文,分析“死者身份”“死因”“凶手”等角度,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进行分析,课堂重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学效果很好。

很多语文教材文本与影视、音乐等多种艺术媒介联系较大,在语文课堂上,她重视把握住这些联系,及时引入进课堂。如在上“宋词赏析”这一单元前,联系到很多优秀的流行歌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跟宋词的相似性,在上该单元之前,准备了一堂“现代流行歌词”赏析课,课上推介了《青花瓷》《清明雨上》《春天里》《飞得更高》等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让同学们从表现形式和表达情感的角度进行歌词赏析,并在课后以歌词赏析、编写歌词等形式让同学们对词这种表达情感的载体形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带着这种了解进入到宋词的欣赏中,便于同学们接受与理解。

除了运用音乐媒介,在课堂中还可以调动影视媒介。很多优秀的语文文本已搬上银幕,也更为同学们所接受,在上这些文本之前,可以带领同学们观看,如电影《雷雨》《祝福》《红楼梦》《水浒传》等等,很多文本中难以展现的内容与情感在影视作品中一目了然,再通过写影评、写观感等形式让同学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改编的形式将文本知识与写作训练融为一体,既加深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枯燥的古文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加大同学们对古文的理解和把握,在常规语文古文讲解之外,以编写课本剧的形式让同学们改编一些古文名篇,如《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通过改编与表演,让同学们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利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也让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得到更大的培养。在上郁达夫《故都的秋》时,针对文中出现的“北京”这一名胜古迹,导入新课时采用歌曲《故乡是北京》,介绍歌词,帮助同学们了解北京,由于歌词的通俗易懂,同学们学起课文来理解较为透彻,在课余,让同学们模仿《故乡是北京》的歌词创作《故乡是六安》,同学们创作起来热情高涨,也留下了不少佳作。如李格格同学的《品一壶清茗 梦多彩故乡》、曾康辉同学的《道不尽的寿州桥》等等,这些歌曲的歌词加上《故乡是北京》的曲调,在同学们中广为传唱。

三、增进师生互动,打造活力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授课者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不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批判质疑,与师生平等对话,在讨论中发表意见。同时,“90后”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很多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授课者可以把竞争、辩论等方式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能高效促进课堂的互动。经过这样的训练,多数学生可产生求知的内动力。有组织地开展竞争、辩论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总是希望能更优秀,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在竞争氛围下,授课者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设置情境,巧妙地将课堂内容与竞争氛围融合在一起。记得有一次学习《拿来主义》,由于同学们中学阶段接触了鲁迅的很多作品,加之鲁迅先生杂文作品的思想深刻,同学们很难理解,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采用了当年的热门话题“苹果手机的风靡”导入新课,首先介绍了“果粉”们的种种极端行为,如排队购机、卖肾购机和抢劫购机等等,引导同学们理解部分中国人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从而更直观的让同学们深思“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在教授完课文后,再让同学们针对“美国大片的风靡”“中国创造力的缺失”等社会问题,再次思考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人应该如何做”?在课堂讨论和课后的写作中,学生们从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评价,可谓精彩纷呈。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段充满活力、不懈探索的旅程,身为授课者,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一步步地引入文本的情境,使他们产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和欲望,进而在文学的浸润下学会体察生活,关注自我内心和外部世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感悟,才能真正爱上母语,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 张守群,李彦军. 多元化教学模式[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 魏永斌.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课外语文,2016(3).

[3] 钱玉辉.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J]. 文摘版(教育),2015(3).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同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