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院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理念与实践

2016-06-12杨旭明李苏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卓越理念标准

杨旭明,李苏毅

(1.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2.衡阳市博雅学校,湖南 衡阳 421008)



地方师院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理念与实践

杨旭明1,李苏毅2

(1.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2.衡阳市博雅学校,湖南 衡阳421008)

摘要: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标准主要是师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深厚。对正探索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而言,应该树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对接、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夯实人文素养、培育师德情怀等培养理念。

关键词:卓越;标准;理念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基于当代教师培养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关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工程。2014年,教育部根据《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确定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覆盖62所高校,其中关涉中学教师的项目25个。我国现有100余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大都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摇篮。本文拟结合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实践探索,探讨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理念。

一、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标准

“卓越”,即对自己或他人的超越。“卓越教师”,就是优秀杰出、超乎寻常的教师。“卓越”的标准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中指出,好教师的标准是“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则明确,卓越教师的标准是“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一项基于37 位中小学卓越教师(其中语文教师23人)日常教学情境关键事件的分析认为,卓越教师的标准是:强烈的职业动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灵活的教学行为、高效的学生管理①。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标准,与上述好教师、卓越教师的标准相比,有共性,也有适应语文学科需求的个性。综合卓越教师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笔者认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标准主要是:师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深厚。

师德高尚。师德是卓越教师的首要标准,更是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灵魂所在。内涵包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核心是“爱”,对学生无私的仁爱和对教育事业执著的热爱。

基础知识扎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具知识,是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基础。其中,专业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工具知识包括语文教师所需的英语、普通话和信息技术应用知识。

专业能力突出。专业能力是语文老师走向卓越的强大动力。“卓越中学语文老师”的专业能力可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能力(汉字书写能力、普通话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核心能力(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本分析与解读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归纳与应用能力、文献检索与研究能力)。

人文素养深厚。人文素养指教师在人类优秀文化和做人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核心是人文精神,即对人类和人生的终极关怀。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其教学内容涉及人类价值及精神层面。深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卓越语文教师的重要标准。

二、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理念与实践

1.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对接

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是个体生命历程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笔者认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普通语文老师;第二重,优秀语文老师;第三重,语文教学名师或教育家。普通老师,是从新手成长起来的合格教师,具备教师的基本资质,其底线是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处于教师规范化发展阶段。优秀教师,是从普通教师成长出来的杰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崭露头角,是本单位及至本地区的佼佼者,处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教育家,会教书,更会育人,是业务型和研究型的优秀教师,在民族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力和影响力,处于教师特色化发展阶段。从动态的角度看,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就是追求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从普通老师中破茧而出,走向优秀教师,走向教育家。对个体来说,“欲为人师,必为人杰”,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最终的目标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实现,但卓越的价值标杆依然挺立在前方,“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正是卓越教师对个体实践活动的重要导向和调控功能。

当前,我国许多师范院校正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其实质是培养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师范生。完整意义上的卓越教师培养,需要经历职前培养、岗前培训、职后培训三个有机相接、互补发展的阶段。其中,职前培养是指师范院校对师范专业学生进行的职业准备性教育,职后培训是指师范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对已经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的提高性教育(主要包括业务提升和学历提升)。对正探索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而言,应该树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对接的理念,探索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培训一体的实践机制和有效途径。

不少地方师范院校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将师范生培养的触角,延伸到中学领域,努力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对接。例如,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正在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验班,依托该院的“国培计划”项目平台,建立UGS协同参与机制、双导师制、顶岗置换机制、课例研究机制,实现了中学语文教师培训培养的理念融合、机构融合、师资融合、课程融合、平台融合②。

2.强化专业能力培养

卓越中学语文老师专业能力培养,首先要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以巩固其知识功底。相关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衡阳师范学院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实验班核心课程

其次在于实践。丰富师范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强化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师范生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提升卓越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必由之路。实践能力的培养涉及课程问题,也涉及模式和方法问题。课程设置要以实践为导向,并对实践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考核和评价。培养模式可采用政府、高校、中小学校“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双导师参与、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方法上可采用量化达标法,如组织说授评课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有序地强化各类技能的掌握和提升。

具体来说,各项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卓越语文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③,除了开设足够的《写作训练与指导》等课程外,还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写作采风、作文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写作的数量与质量。再如,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卓越语文教师的一种特质,包括自我反思、自我探索、自我更新的教育科研能力。除了开设《文献检索》等理论课程外,还应以学术训练为中心,在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中,通过系统的有指导的经典阅读、科研训练、实践创新,丰富学生的学术知识和实践知识,并“注重学术评价制度提高考核标准,用学术课程制度保障教学内容的学术性,用学术指导制度来提高学术训练的质量”④。

3.夯实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文化内涵十分丰厚的学科。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只有成为文化的集大成者,才能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卓越中学语文教师还是文化特别是母语文化的传播者。他具有一种激情,要将时代最好的知识、最好的思想,有机地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承、流行不衰。事实表明,下述做法,有利于夯实师范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精神。

一要创设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主要是组织开展系列人文活动,如邀请名人进行国学经典系列专题讲座、组织经典诗文背诵活动、举办成人礼主题活动。二要开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如《中国文化概论》、《地方文学专题》。三要读思结合。要求每学年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求写读书笔记,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竞赛活动。四要情境体验,多看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语文名师的示范课,分小组组织学习名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多研究洋溢人文气息的特色语文课,如韩军的“新语文教育”、王崧舟的“诗意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窦桂梅的“主题语文”、王君的“青春语文”⑤。

4.培育师德情怀

师德是卓越语文教师的灵魂。从培育途径来看,师德践行的源动力,是职业信仰。师德践行的起点,是对教育和学生的敬畏。师德践行的情感基础,是尊重学生生命的差异性和发展性,关爱学生,包容学生,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如江苏师范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部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师范生的教育信念的培养与塑造,从创新选拔机制、强化博雅教育、改革实践模式、优化育人环境四个方面强化推进”⑥。

从培育策略来看,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给予师范生师德影响的主要策略有:教师师表、课程与教学、教育见习与实习以及其他各项师范教育的活动与交往,如师范生的支教等社会实践,师范生与中小学生的互动,师德教育的各种仪式,现实教育情境和模拟教育情境(如组织观看最美老师评选、《汉字书写大赛》、《我是演说家》等节目)。正是在这些有师德教育意义的活动与交往中,学生体验到真实的、自然的、完整的、深刻的师德内容,铭记在心,并转化为人生经验。只有加强师德的养成教育,才能使零散的师德经验,参与主体价值观、信念的构建,影响其日后的师德判断、师德行为。

注释:

① 黄露、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3期。

② 涂昊、杨旭明:《国培工作融合师范生培养的路径和机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③ 张健:《写作:卓越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④ 张桂:《教师教育学术训练模式的内涵与构成:——从丽水学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谈起》,《丽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⑤ 丰建霞:《语文“卓越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⑥ 张珍霞、欧阳文珍:《卓越教师教育信念的培养与塑造——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

On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Excellent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Xu-ming1,LI Su-yi2

(1.College of Liberal Arts,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2.Hengyang Boya School,Hengyang Hunan 421008)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training of excellent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s mainly noble morality,solid foundation of knowledge,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outstanding high humanistic quality.For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excellent Chinese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of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y should establish the training concept of pre-training and post-training jointing,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compact the humanistic quality and cultivate the moral feelings of cultural philosophy.

Key words:excellent;standard,concept

收稿日期:2016-02-2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MOOC理念的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XJK014BGD004);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技术渗入国培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湘教通〔2015〕291号:375)。

作者简介:杨旭明(1974—),男,湖南宁乡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文化与传媒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13(2016)02-0129-03

猜你喜欢

卓越理念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大作为 走向卓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