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学”研究型教学模式与策略

2016-06-12邹建国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邹建国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学”研究型教学模式与策略

邹建国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同时,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时,应该注重问题探讨、理论与实践及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问题为导向,拓展学生思维;以案例为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地方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共计2491所,其中地方所属高校1661所,高达66.7%,地方本科院校668所,占普通高校的26.8%。可见,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成为地方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应有要义。如何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解释现实的区域经济现象,具备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学”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将从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策略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学》课程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是遵循当代教育发展一般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最本质的转变在于使学习者成为意义的积极构建者、研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它提倡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由此带来了更多非预期的学习效果。

1.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研究型教学提倡采用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包括专著等,而不是人手一本的固定教科书。“区域经济学”本身是一个正在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课程,它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视野,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时代性,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的相互渗透,教学内容与最新研究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最新科研成果融合,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带动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教学过程的探索性。研究型教学注重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和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的结论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独立地提出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研究项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倡对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

3.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从学生主体进行研究型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适应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为了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长,为了从中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从国家、学校等教育主体倡导研究型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旨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锤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促进人的发展与适应时代进步的有机统一。

4.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研究型教学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关注环境、现代科技等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心提供条件和可能[2]。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当地工业园区的区域规划、与当地政府规划部门交流学习、撰写区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等方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形成学生的知识习得和能力养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学”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1.问题探讨模式。问题探讨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的、能给人启迪的问题(或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理念在于:以激励、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意识为着眼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科学地分析和评价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创造一种开放而又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对问题的深刻分析和深入探讨,可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与方案,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这一过程可以用以下模型图来表示:

例如在学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时,我们一起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经济发展观的区别的内容后,设置“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研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要清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有的说研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弄清楚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有的说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实际状况,以系统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紧接着我又追问,如何评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系统地制定具体的方案。经过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归纳的基本思路如下:借助《21世纪行动议程》,从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反应指标的维度构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为此对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制定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连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贫困地区,解决吃饭问题最重要;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保持农业增产,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面貌最重要;在以工业为主的地区,建立环境资源保护产业最重要;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应着重不断改善投资和开发的软环境。

2.理论—实践模式。理论—实践模式是指师生在共同学习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或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研究型教学课程的价值,培养其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会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学科的研究型学习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深入探索、丰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从中选择合适的观点和见解以完善研究型学习理论的相关内容,并以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理论—实践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理论的指导性。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理论研究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了解不同理论的论争,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理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深入学习理论,可以使学生把各种经验概念形成理论原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而获得对事物比较全面的了解。(2)实践的探索性。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过程中,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由个别原理上升为一般原理,从而将原有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促进学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3)课题研究的集中性。教师指导学生选好一个课题,在研究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独立从事和完成区域经济学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

如讲授“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一章时,围绕“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评价”这一主题,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研究型教学方法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框架设计进行讲述。然后介绍衡量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传统评价方法、多目标评价方法和现代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价法和标准化计分评价法;而多目标评价方法包括优序法和改进的双基点法,现代评价方法则主要有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最后重点讲述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SPSS实现方法。基于上述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对“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评价,在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下,集中将自己的实践成果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

3.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是由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和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3]。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形式、课程活动性质和课程形成方式来看,课题研究模式与问题探讨模式存在明显的区别。(1)从课程目标上看,课题研究模式偏重对某一课题领域的调查、分析、研究和探索,偏重社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获取机智、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2)从课程内容上看,课题研究模式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偏重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探索性;(3)从教学活动形式上看,课题研究模式的活动场所具有不确定性,学生依据课题内容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获取信息材料,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用于课题的研究;(4)从课程活动性质上看,课题研究模式的课题研究质量取决于教师指导的水平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发挥的程度,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5)从课程形成方式上看,课题研究模式的课题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和兴趣自行设计,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从而完成课题目标。

衡阳市委市政府综合自身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提出打造“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战略选择。笔者以打造衡阳市“西南云大”经济圈的模式及对策研究为题,获得了衡阳市情研究课题立项。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分担子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课题组增添新生力量,而且可以让学生们在参与协助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学术发展的前沿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三、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学”研究型教学策略

1.以问题为导向,拓展学生思维。大学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传授知识,启迪学生智慧。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过程[4]。笔者认为,应该在学生了解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客观的区域经济现象。例如在分析梯度发展理论时,笔者首先重点介绍了基础知识,如极化效应有利于城市带发展梯度的上升,而扩散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回程效应则会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然后提出要讨论的问题:针对不同梯度的区域,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有差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的学生认为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应该集中区域精英,建立起一批新产业开发中心,把科研、开发与生产结合成整体,以加速创新的进程。有的学生认为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应该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有的学生认为处在低梯度上的地区,应该集中力量实现经济起飞。通过问题的提出,从比较和联系的角度来拓展思维,能使学生在思想的交锋中获得启迪。

2.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同的考核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研究型教学的实施。与上述相配套的是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实践问题的解决。研究型学习的评价方法通常有实施问卷调查、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成果的分析、举行师生座谈会以及开展专家评审会等多种方式,构建一个基于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基于真实评价情境的创设方法和基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如在考试或考查命题时要体现灵活性,在传统命题的基础上,积极增加新的考核方式,包括进行开卷与半开卷考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命题内容要更加开放,增设典型案例的理论分析与建议、具体区域政策的理论解读、重大区域问题的解决等开放式考题;评价方式的选择更加科学客观,可由教师设定评价项目,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采取相互谈话、相互记录和报告会等形式的相互评价,最后进行学生小组评价。

3.以案例为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制作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案例。教师应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的途径是制作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述区域经济发展章节时,笔者制作“国外区域经济案例”,详细介绍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与环境治理,日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法国区域经济发展方略,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和意大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许多区域经济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有一些规划的实施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带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其次,加大实验室、图书馆等的开放力度。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吸收实践素材,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研究和创新活动,以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多的建设性想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起到促进作用。再次,重视见习、实习环节与毕业论文的撰写。建立和完善校内外见习、实习基地,高度重视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工作,确保实习单位与所学专业的关联性;从毕业论文的选题、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举行论文开题和答辩等环节严格把控质量关,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对大学教学的“三思”[J].中国高等教育,2009,6(28):26-28.

[2]李桂娥.研究型教学方法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0,6(31):90-92.

[3]张安富.改革研究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4):65-67.

[4]刘建清,李克武,郑伦楚.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On Teaching Models and Strategies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of Regional Economic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ZOU Jian-gu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Abstract:It is essential to introduce research teaching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the course of Regional Economics .When choosing the teaching models,meanwhile,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discussion,theoretical practice and project research.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minds of students should be broadened by the guidance of questions.The teaching content can be enriched by means of cases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can be aroused by a variety of evaluation approaches.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s;teaching models;teaching strategies

收稿日期:2015-12-28

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教研课题“研究型教学方法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YKT20130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评价研究”(XJK013CJG016)。

作者简介:邹建国(1978—),男,湖南常宁人,讲师,博士生,从事区域经济教学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13(2016)02-0146-04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