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约白板多媒体

2016-06-12陶晶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教手段动画

陶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41-01

一、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性

1、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 ,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 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二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 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 “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眼前的利益”与“身后的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的第三 段故事的结果。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促进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3、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育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问题,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的雪松。为什么雪松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是弯曲,当积雪从树枝上滑落,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因为它有韧性。而其他一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就会被积雪压断。这时,教师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投影片 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道理。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爱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优势

1、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 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2、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3、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是一些软件设计者和制作者据此认为一个多媒体软件必须完整地包含多媒体各要素,才能达到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景象以体现多媒体的现象。一些让学生自已阅读的部分,硬是配以朗读声音:当一个选择题做错时,呈现一张哭丧的卡通脸并来上好大的一声警告,吓人一跳;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画面中出现一段大火熊熊烯烧的录像,是学生无法想象火烧的景象吧?

2、为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

有些教学软件,画面上充斥了复杂的三维动画,让人看了自叹不如。还有一些软件,内容平平,操作不便,但是表现的手段中却含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似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认为,技术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3、盲目追求艺术美感,华而不实。

现代人审美观的提升也在多媒体软件的美工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是要分场合的,切忌华而不实。

猜你喜欢

电教手段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我是动画迷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