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然有序而又不失乐趣的区角活动

2016-06-12包咏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区区角小班

包咏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31-01

从去年起,我园的区角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因为是带的大班,所以在开展区角活动时,没费多大劲儿,孩子们在区角中活动起来没有发现多大问题,可是今年带的是小班,在小班开展起区角活动却困难重重。不是指导过多限制孩子们的自主性,就是引导不到位孩子们在活动时乱成一团麻!究其原因是区角活动的自主、自由性质,决定了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更多只能是以间接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在小班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中,就更加体现出区角规则的重要性。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活动中,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需要、兴趣,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愿意平等地与孩子商讨、提出建议,注重观察其情绪、习惯等变化,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使孩子有个安全、宽松、自由、温暖和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活动区环境的创设要有趣味性

在小班,和一个只有3岁的孩子来讲“益智区”、“操作区”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孩子们常常会乱指一气,名字和区角根本对不上号,更要命的是,满世界乱窜,任凭你喊破喉咙,无人理睬!正如《纲要细则》中指出“3至6岁阶段,是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段,形象或表象影响或支配着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在这次布置活动区标志时,我们有意识地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等特点,选择了孩子们超喜欢的动物形象贴在区角墙上:如聪明的小猴代表“益智区”、灵巧的小兔代表“操作区”等等。这样孩子们很容易记住各活动区的任务和性能,便于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区角进行活动,在分区活动中也不会再出现找错了活动区的现象。

这样的布置,突出小班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利于孩子理解和掌握区域的划分。环境是和孩子互动的,要让环境成为无声的老师,让孩子自然地理解环境所要表达的意思,你说,不是吗?

二、进区前帮助每个孩子做好进区熟悉练习

区角活动是每个孩子特别特别喜欢的活动,一到开展区角活动时,孩子们显得又忙碌、又快乐,简直乐翻了天!区角活动吸引孩子的关键在于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和方法,自己决定与伙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就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而不是任意地活动。进区常规是必不可少的喽!良好的进区常规是循序渐进形成的。在我们班的进活动区规则中,要求孩子们要有“计划性”,即做“进区计划”。但是,对于一个刚接触到活动区的孩子来说,上来就能明确地计划:“我今天打算进……区。”是不切合实际的。老师要以同伴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进区活动中去,作个“有指导性的合作者”。

因为是小班开始开放阶段,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熟悉区中的操作方法,规则,都能实际经历活动过程,我主要采用先介绍后开放,先集体小组后分散的方法,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每次只介绍一个区,并实际练习一个区,多练几次,让每个孩子都熟悉进区的规则、要求。对个别能力差的多指导、提示,特别是少数民族孩子,讲解时简直是“连说带比划”!手脚并用,到后来他们还是我行我素,令人哭笑不得!例如:最初练习进阅读区时,从告诉孩子们规则,戴进区卡,有序的拿书,看书,放书,放进区卡,这一系列的环节,居然有人拿上书后给其他小朋友,自己坐在那儿无所事事,东瞧瞧西望望,任凭你怎样呼唤,他也不理不睬!真是让人捶胸顿足!

三、指导孩子活动时要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

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老师要认识到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做教师的,我应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强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也许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力量,但不能成为接近儿童的一种力量…”孩子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基于对儿童游戏权的尊重,教师应确立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自己在其中的身份,积极地促进孩子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愉。

首先,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教师要指导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观察了解孩子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孩子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孩子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孩子是怎么做的。只有认真地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教师才会有新的发现,为指导提供素材。例如,我班的孩子在进区时对阅读区两三次之后就失去兴趣了,没人愿意去。看到这些,我们就要反思,去问问孩子,找出原因。原来孩子们觉得不新奇,枯燥,不好玩,翻几下就把一本书翻完了,又不认识字。了解到原因,我就采取了补救的办法——让孩子们自制书。老师提前把废旧书上好看的各种图案剪下来,让孩子们粘贴成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制成简单的书,并给其他小朋友们讲,看谁讲得好。嗨!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别看书不精致,孩子们却争着进阅读区,真是“一举三得”!

第二,老师要做一个参与者。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别强调,生物体不仅依赖环境,也要对环境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回答”,而这就要依赖于生物体自身的积极性。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儿童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教师应激发孩子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表现出对活动也有较浓厚的兴趣,这样可带动孩子积极的参与。小班孩子总喜欢成人和他们一起玩,而且易受大人的感染,一旦有教师的参与,他们的兴致会更浓。如,娃娃区“打电话”,我设计的玩法是两个孩子一起游戏,一名拿话筒的孩子模仿动物叫声,另一名拿听筒的孩子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但在孩子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孩子由于年龄小,看到图片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模仿其叫声,而是最先反应出动物的名称。针对这种现象,我立刻将游戏的玩法重新修改了一下:一名拿话筒的幼儿说出动物名字,另一名拿听筒的幼儿模仿动物叫声,两人同时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这样两个游戏的孩子都有了听和说的机会,玩得更加起劲了!叫停都不停!

区角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让我们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创设出更多新颖、丰富孩子的活动区吧。

猜你喜欢

活动区区角小班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区角活动真有趣
寓学于乐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