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山景区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2016-06-11任媛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庐山发展对策

摘 要:通过调查分析得知,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周边旅游景点的兴起导致庐山旅游产业陷入瓶颈,庐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遭遇危机,而庐山景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突破口,但由于区位条件不突出、管理体制不合理、旅游项目单调以及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阻碍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要想通过文化旅游增强庐山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体验式文化旅游,改进营销模式,并规范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 庐山 发展对策

庐山作为国家5A风景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宜人的气候,以其绮丽秀美的自然风景闻名于世,但由于中国自然生态风景区众多,且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庐山的自然资源优势已不突出,可替代性越来越强,同时,随着庐山景区的改造重建,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且已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因素都威胁着庐山景区长远以来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庐山景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我们不仅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更要充分利用资源,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刺激经济。由于庐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加大文化方面投入,即发展文化旅游,增强其文化属性,充分利用其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增强文化旅游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庐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旅游

为了使研究更具真实性,笔者借鉴综合了前人多份调查问卷,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设计了庐山景区生态旅游消费意愿调查问卷。调查方式主要以实地发放问卷为主,总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192份,经过慎重检查,筛选出有效问卷185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了消费者对庐山的评价情况,以充分了解庐山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1.消费者基本特征情况。从接受调查的消费者性别特征来看,男女比率无较大悬殊,基本持平;从年龄分布来看,20—40这一年龄段的比重居多,其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中老年人也占了16.2%的比重,此类人进入庐山景区主要以锻炼身体为主;

2.消费者旅游评价情况。经过调查可知,70%的人表示,可能不会再到庐山旅游,而剩余的人中还有20%的人是因為工作、锻炼等原因重返庐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庐山的重游率如此之低?

33%的游客认为庐山景区除了风景别无其他可玩,缺乏吸引力。27.9%的游客表示旅游项目匮乏且没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说,大部分人认为庐山景区的性价比较低,不会再来。生态环境恶化、旅游项目匮乏、资源开发不合理、景区缺乏吸引力等因素都阻碍了庐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庐山景区正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文化旅游似乎成了庐山景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庐山景区可以充分利用其悠久深远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旅游的地位,增强其文化属性,打造独有的文化品牌,通过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的完美融合以吸引游客。

二、庐山景区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渐渐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这一需求不仅体现在课堂书本上,也体现在旅游产业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文化旅游,在旅游中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陶冶情操,休养生息。对于以文化名山著称的庐山来说,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其发展文化旅游的最大优势,这为其客源的拓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综合艺术氛围浓厚。①诗词散文名流千古。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徜徉于庐山山水之间,吟诗题咏。汉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登临庐山的旅行家。东晋的“书圣”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和南北朝的谢灵运都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以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无不到此游历。据记载,有近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了4000余首诗词歌赋,无数诗篇叫人娓娓道来,不断传诵,为庐山打下了良好的知名度。②影视作品创世界纪录。游庐山,看《庐山恋》,已成为庐山的一个固定旅游项目。庐山恋电影院于1980年7月12日起,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这一部影片,该片以高超的摄影技巧融情于景,将庐山的秀美风景展现地淋漓尽致,在上映的第二十个年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给该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场次最多的单片”称号,这对庐山的影视文化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庐山旅游的宣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宗教文化融合丰富。大大小小的寺庙,掩藏于奇松怪石之中,钟楼之声伴随着萧萧松涛,诵经之音夹带着淙淙泉鸣,庙宇与名山胜水融为一体,构成别具一格的庐山佛教园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林寺,它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在佛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大意义。除此之外,庐山还拥有道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文化,综合了中西方文化,为吸引国外游客奠定了基础。

3.教育文化历史悠久。在庐山的五老峰下,有中国最早的书院,也是宋代最高学府之一——白鹿洞书院,它与雎阳、石鼓、岳麓三个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庐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建筑文化多彩多样。论建筑文化,不能不提庐山别墅园林,其模仿欧洲、美洲等民间建筑风格建筑而成,别样的屋顶、多彩的颜色、十八个国家的迥异风格融合在一起,依山傍水,与庐山牯岭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一幅历史的画卷,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感,体现了整体美,共同组成了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大同奇观。

三、庐山景区发展文化旅游的制约因素

尽管庐山的文化资源丰富,可以极大地促进其文化旅游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庐山也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阻碍了其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区位优势不明显。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虽位于湖北、安徽等多省交界处,但由于九江市是一个中小城市,经济辐射能力不强,影响力较小,有一部分人知庐山,却不知庐山在何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庐山旅游的发展。同时,由于周边地区,比如江浙沪等旅游景点过于热门,人们往往会忽略庐山这个小地方。

2.管理体制不合理。经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可知,56%的游客对景区的管理服务不太满意,这都是源于庐山“一山六治,多头管理”的体制,即庐山管理局、庐山垦殖场、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自然保护区六个管理机构将庐山分割管理,每个地方实施不同的政策,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导致各个景区无法连接整合,降低效率和质量。

3.文化旅游项目单调,开发力度不够。庐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各方对这些资源的利用仅仅停留在表面,文化产品单调如一、乏味可陈。除了《庐山恋》影片的放映以及1992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庐山》之外,近年来几乎没有其他的文化项目出现,文化旅游停滞不前。

4.缺乏创新型人才,文化产品设计落后.庐山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本地人留不住,外地人不愿来,人才缺失导致创新力度不够,无法设计出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即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单调的旅游产品使游客重游率极低,如此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庐山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庐山景区发展文化旅游的建议

在充分了解了庐山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之后,以下从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开发体验式文化旅游,增强游客认同感。庐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大多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开发,导致大多数游客来到庐山只能感受到其自然风光,对其文化内涵、底蕴体会不深。因此,庐山可以开发体验式文化旅游,即让游客深入其中,亲自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

1.1开设讲堂,举办文化交流会。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被誉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为当时社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但现在的讲堂仅仅是一座空房,只有观赏作用,游客难以体验当时的学习氛围,庐山可以尽可能地还原当年的讲课场景,维持讲堂原貌,安排工作人员给游客讲解书院历史。同时,庐山还可以申请承办一些大型文化交流会,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参会,以增加庐山知名度。

1.2提供茶文化一条龙体验服务。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馥郁芬芳,营养丰富,宋代曾被列入“贡茶”。庐山可以开发一条龙的茶文化体验活动,从识茶、采茶、炒茶到品茶,游客均可亲自体验,还可将自己亲自炒制的茶叶买下留作纪念。同时,还可以定期安排一些茶艺表演,增加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

1.3别墅式住宿体验。庐山景区可以将酒店公寓模仿别墅群园林建造,如庐山最为著名的“美庐别墅”,欧美式别墅风格融合山间绮丽风光,给游客休闲娱乐以最为舒适惬意的环境,也可深切感受庐山的建筑美学。

2.改进营销模式,提高庐山知名度。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人对庐山文化知之甚少,且都是从本地人或旅游团了解庐山有关信息,消息来源极为匮乏。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庐山景区应加强线上宣传,建立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加强网站的管理,同时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可以通过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杂志或收视率较高的电视频道进行文化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在另一方面,庐山可定期举办国际文化旅游节,吸引各届人士前往观光体验,大力宣传以拓展客源。

3.规范管理体系,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庐山文化旅游发展停滞不前的根源就在于管理体制的不规范,因此需要统一一个部门对庐山景区进行综合管理,实行相同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避免发生不同景區不同政策的情况。整合旅游资源,尤其是山下分散的景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李海龙.文化引致旅游:对文化旅游概念的系统重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张辉.关于庐山现代旅游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1(5).

[3]李相儒.如何提高庐山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1(6).

[4]陈蕊.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3(2).

[5]严宽荣.庐山旅游风景区品牌提升途径探讨[J].北方经济,2008(20).

[6]江昼.文化融合理念下的庐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J].社会科学家,2015(5).

[7]王克岭,刘佳,张杨楣.文化旅游产业链治理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作者简介:任媛(1996—),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指导老师:王吉平(1966—),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庐山发展对策
做一次庐山客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