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改革探索

2016-06-10汪梅何高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独立思考课程改革

汪梅 何高明

摘要:介紹梧州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结构,分析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提出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独立思考;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19-02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梧州学院为大一新生开设得最为普遍、影响力大、受益面最广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充满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础教育,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辅助技能,也为学生今后在计算机学科领域定位兴趣与发展方向奠定基础,还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来源地等不同,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非常大,从而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考核手段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一、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不再单单是一门技能了,它更是一种工具,一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教师的责任也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培养学生掌握对Windows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甚至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开展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而现实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思维不活跃。目前,国内外种类繁多的软件当中,有很多是功能相同,操作类似的软件,比如说Word和WPS,很多学生学习了Word而且在相关考试中也得到了高分,但是一遇到WPS后就慌了手脚,不敢操作。计算机的发展是迅速的,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快就“过时”了。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喜欢照葫芦画瓢,在做实验练习时,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教材上的内容,而实验教材往往将实验的详细步骤都写出来了,学生就一味地按照每一步去操作,当有某一步操作错误或者不会操作时,就不会往下继续操作了,导致后面的操作终止了。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其一,教师在布置实验内容时没有指定具体的任务;其二,学生在学习思维上形成了定性思维,没有创新和自我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或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不是由于题目做得少,而是平时缺乏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平时对每一问题都能独立地进行分析思考,遇到问题自然会去钻研,而且敢于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按照教材,从计算机的发展开始讲解,一直到操作部分,仍然是按照教材平铺直叙地讲解,如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如何使用,如何复制、粘贴、移动和新建文件等,到了Office依旧风格不改地从如何打开、新建、关闭文件,到如何更改字体、格式、添加图片、更改属性等逐一介绍,枯燥乏味,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认为只要通过了考试,就算任务完成了。而考试题目每年几乎没什么变化,导致一些学生只会做模拟题,而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平很低。

以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以往以应试为导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不管是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还是学校组织的考试,考试大纲都相对固定,学生认为通过考试只需要做几套模拟题就行了,可以不用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

二、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

独立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是否善于独立思考,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主要思想,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依葫芦画瓢,学会独立思考。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采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考。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机,相信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的方式为突破口,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欲望。要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主动学习的局面[3]。

2.为学生搭设合作学习的平台。实践证明,如果学生的班级学习气氛浓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比如在课堂内外更多地为他们开辟讨论、争论和辩论的场所,搭设更多的思维碰撞的环境,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让学生分组配置计算机,比较各组配置的性价比,或者让学生深入到一些电脑城进行实地考察,更直接地了解各种硬件配置。在介绍Office操作时,往往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可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比较各种操作方法,从中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既起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也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起到了促进作用[4]。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首先,要重视揭示思考问题的思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必须将思考问题的过程揭示出来,便于分析和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还应将教材的思路适当地揭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从教材编写者思考问题的思路来认识和把握教材。例如在讲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自己运用的思考方法也传递给学生,如何应用公式和函数,以及使用哪类函数等。在介绍到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现场分析,现场推演,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基础,在基础教育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学习阶段注意培养,形成习惯,这比多解几个题更重要。有了它,学生就有了自我探究的动力、积极性和能力,就有了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探究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利利,吴方,谭忠兵,李书涛.独立学院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6-19.

[2]程斯纳.成长的思考——浅谈当代大学生自主独立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科教导刊,2012,(02):4-6.

[3]吴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阶段教学设计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8):9-11,16.

[4]葛杰.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高职高专《统计学原理》课程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60-61.

Abstract:Introduced the computer cultural basic course architecture of Wuzhou University,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student learning. Performed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proposed curriculum reform to develop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ability to target and cultivate the habi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Key words:computer basics;independent thinking;curriculum reform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独立思考课程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