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生体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2016-06-10孟桐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孟桐宇

摘要: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发展。高校为加强对学生身心全方位的教育,需坚持终生体育理念,对大学体育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终生体育观、转变体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等方法,以便为高校实施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终生体育理念;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9324(2016)14-0097-02

现今,我国发展速度加快,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要人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国政府长期关注的问题。因此各高校不能只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如今,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父母宠溺,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体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强健学生体魄,使学生有充足的精力进行学习。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尚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各高校应积极改革自身的体育课程,使得我国大学生能够健康发展。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事实上,体育教学并未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高校在安排课时的过程中,也并没有为体育教学安排过多的课时。通常情况下,高校只在大一以及大二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并且每周只有两个课时。不仅如此,高校对体育教学的学分安排也并不合理。体育课程虽然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并没有占据较高的学分,而且体育课课堂管理也不严格,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体育课可忽视的观念,便不会在体育课的学习当中投入精力。体育教学注重的是长期性与综合性,课程时间缩减,使得体育课程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大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高。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后,行为往往会变得散漫,部分学生虽然在进行体育锻炼,但并不能长期坚持。除体育特长生或爱好体育的同学之外,大部分学生只是间接性地进行体育活动,而这样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却并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当学生步入大二之后,学习任务更为繁重,而高校安排的体育课时又偏少。大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能也因此逐渐下降,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将造成不良影响。

3.观念及教学方法落后。相比其他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时间,我国改革起步较晚,因此我国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以及使用的教学方式都相对落后,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高校应长期稳定地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及教师认为大学体育课程只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只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便完成了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然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个人心理素质也关心较少。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待改变,部分大学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向学生灌输某一项目的技能,同时令学生机械地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树立与加强。

4.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尚不完善。大学体育属实践性学科,应更为注重学生的能力,然而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体育的评价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现今,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主,考试过程中制定限制标准,根据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系统虽然看似公正公平,但事实上,该评价系统并不完善。高校需认识到,学生彼此各不相同,其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基础也存在差异。高校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并不公平。部分学生体重较重,部分学生身患残疾。高校如使用同一套标准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容易使上述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否定,部分学生可能认为自身永远不可能通过考试,而放弃坚持体育锻炼,对终生体育理念的树立产生的消极作用。

二、大学体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1.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大学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帮助,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使其具备自我认知的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进行锻炼,以便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强化自身体质,从而形成终生体育观念。学生一旦能够自觉坚持体育锻炼,对学生之后的生活与工作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令学生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将运动转化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达到终生体育的效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转化为体育锻炼,例如学生可采用慢跑的形式前往教学楼,清晨的时候进行晨跑等活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如跳绳、篮球、足球等,并设立一定得到奖励。学生为获得奖励,便会在日常进行运动以及训练。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任务表,如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填写800米的跑步用时,且每次填写的时间至少要短于上一时间,之后严格按照该任务表执行。学生为完成任务,自然会每天坚持运动。一旦学生形成习惯,无须教师督促,学生也会形成终生体育观念,自觉进行运动。由此可见,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能够使学生体育素质得到提高,对大学体育改革产生积极作用。

2.转变体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就目前而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逐渐引起高校的重视。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当中,应积极改变陈旧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以便提高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无论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或是学校领导以及体育教师,都应对体育改革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精力令学生逐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还需改变落伍的教学观念,抛弃“教与学”的课堂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兴趣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富有人性化。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身为课堂主体的功能,令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全新课堂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赋予教学活动一定的趣味性。体育教学改革后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应与现代体育教学保持一致,从而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在授课时,可积极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篮球课程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部分动作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篮球对抗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令学生在实际对战当中,运用教师所传授的技巧。学生在比赛过程当中,能够自然而然地领会动作技巧。教师在比赛结束后,对每一名队员进行评判,指出学生动作中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一方法还适用于足球等竞技项目。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余也会经常进行运动,帮助学生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3.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高校在大学体育课外举办多项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高校可定期举办比赛,并设置较为丰厚的奖项。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运动更为热爱,满足学生活动的身体需求,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比赛当中,不仅学生的体能得到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交际能力都能得到大幅提高。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举行关于体育知识的问答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将大学生生从繁重学业当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大学生活更为丰富,学生自身也更加具有活力。

高校可将两个学期作为一周期,每个周期举行一次“四球联赛”。“四球”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全校学生均可参加四球联赛,且一名学生可以报名多个项目。高校举办四球联赛,能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依旧坚持体育锻炼。同时,竞赛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令学生对运动更为喜爱。对获得奖项的学生来说,自身的努力得到承认,并获得荣誉,能够提高其自信心,同时也能使其更为热爱运功,保持状态。可见,高校举办课外体育活动,确实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4.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终生体育教学理念背景下,高校需建立更为完善的评估系统。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应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主要由学生自身与教师两方面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考试成绩,教师应抛弃传统的考试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并按照分类制定不同的考试标准。高校应根据以上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然而,高校不应仅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教师也应实施考核。高校可定期访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也应时常听课,考察教师讲解体育技巧的精细程度以及授课方式,对教师授课进行评价,并指出教师教学方面的不足,要求其进行改正,以便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教师可在在大一第一堂体育课当中进行体能测验,记录学生各个项目的成绩。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类,根据每一类学生能力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同时,教师应进行阶段性测验,测试难度不宜过高,从而令体能较差或身体有障碍的学生同样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完善的评估体系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帮助学升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结束语:

高校在对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以终生体育教学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之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戈.终生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56-157.

[2]孙华東.终生体育观理念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4,(23):141.

[3]郭晓光.终生体育教育思想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134-135.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