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09朱立红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

朱立红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立红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 2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623例,观察组为624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2组均给予1个疗程治疗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36±10)mmHg,舒张压为(84±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临床效用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一线降压药物推广使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内科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常并发心脑血管、肾、视网膜等多种器官损伤。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1]。临床上目前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很多,钙离子拮抗剂(CCB)是其中常用的一种,且分子结构和药理特点各有不同,降压效果亦存在差异[2]。本研究为观察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并与同期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6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疗效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 2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已排除患有继发性高血压、妊娠症高血压及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及视网膜等并发症。其中男667例,女5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3例,其中男333例,女290例,年龄38~91岁,平均(62.4±5.6)岁;观察组624例,其中男334例,女290例,年龄39~92岁,平均(64.1±4.9)岁。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程、分级和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停用所有降压药及可能对血压造成影响的药物2周以上,停药期间定期随访观察血压2次/周。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5 mg/次,3 d/天,若2周后血压无变化则加至10 mg/次,待血压平稳后恢复初始剂量;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初始剂量、调整剂量及服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2周均治疗1个疗程即8周后观察疗程疗效。

1.3 观察项目 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临床疗效[3]。显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1 mm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虽未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但下降幅度>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虽未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但下降幅度约10~19 mm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应用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血压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比较(x±s)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后,共出现42例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32例,分别为头痛10例,面部潮红8例,失眠8例,踝部水肿6例,发生率为5.1%;观察组10例,分别为头痛4例,面部潮红3例,失眠2例,踝部水肿1例,发生率为1.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ACEI类、ARB类、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都是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可适用于不同特征的高血压病患者[4]。钙离子拮抗剂作为其中一种,可阻断位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L型钙通道,阻止钙离子通过并进入细胞内,从而发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可扩张外周小血管,减小外周阻力,降低血压,进而防止左心室过快肥厚。另外,钙离子拮抗剂还能通过减小心脏后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和冠脉血流量,有利于改善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心绞痛[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均属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钙离子或慢通道阻滞剂),是临床常用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和苯磺酸结合的难溶性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而离子态的氨氯地平难接近钙通道,且在肝中降解较慢,所以作用时间更长[6]。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的60.7%,2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余炼红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且2组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的同时,患者的心率无显著变化。钙离子拮抗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悸、面部潮红、头痛、失眠及踝部水肿等症状。本研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而观察组则为1.6%,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蒲曼秋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可得出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研究对比不够充分,对照药物少,说服力有限,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许培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7):68.

[2] 王娓.ACEI和ARB类药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对比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45-146.

[3] 郭岩林,赵永贤.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75-76.

[4] 张纪光,索延征,郎辉辉.老年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148-149.

[5] 李小琴.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94,96.

[6] 秦建华,吴蔚桦,刘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 2015,23(6):58-61.

[7] 余炼红.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6):49-50.

[8] 蒲曼秋.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1,9(11):722-7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92

江苏 215221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朱立红)

猜你喜欢

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