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中的效果观察

2016-06-09井银河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品管圈效能心肌梗死

井银河

品管圈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中的效果观察

井银河

目的 探讨品管圈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19.35±2.51)分、生活质量评分(53.24±8.15)分,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19.24±2.48)分、生活质量评分(53.17±8.14)分,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为(31.05±2.26)分、(77.34±6.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58±2.35)分、(68.62±6.18)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7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品管圈护理;心肌梗死;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也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来说,经由药物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在该阶段加强护理工作质量,对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生活质量和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2]。为进一步探讨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朝阳市中心医院对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临床典型症状为胸痛,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及肝、肾功能受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3.4±2.6)岁,梗死部位:高侧壁9例,前间壁及广泛前壁12例,下后壁5例;观察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3.7±2.8)岁,梗死部位:高侧壁10例,前间壁及广泛前壁13例,下后壁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内容及方法如下,(1)制定活动主题:由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及7名护士组成品管圈,以上成员均为自愿参加,选取最具监督力的护士长作为圈长,主管护师为副圈长,后确定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的主题活动,每周2进行1次例行会议,对存在的疑问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2)制定进度控制技术表:采用甘特图形式制定进度控制计划表,对各项工作的负担轻重以及圈内完成能力的高低进行预估,便于后期按时完成;(3)现状把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同时结合相应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进行循证;(4)流程图制作:制定完善的护理流程及质量管理制度,对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标准进行确定,后进行综合性护理措施的制定,主要内容包括病情管理指导、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情绪管理等,并采用制定流程图的形式对其进行更为清晰的表述;(5)实施情况总结:定期举行会议对品管圈开展情况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共同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6)活动总结及改进:在活动开展期间定期进行抽样检查,并以数据显示以获得实际之改善效果,讨论如何才能不再回到改善前的状态,制定管理办法,并更深入确认效果是否可有效维持,将部分改进对策推行至全院,进一步加强改善效果。

1.3 观察项目 统计2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1.4.1 自我效能评分 依照《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评价[4],共分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满分4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越强。

1.4.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对进行患者预后评价[5],该简表主要以健康为重点对患者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评定,主要包括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日常活动能力、日常精神活动功能、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社会活动功能等方面,折合为百分制,评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26例患者中,发生症状性心衰2例,未发现其它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26例患者中,发生症状性心衰6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脏性猝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在持久且严重性心肌缺血情况下造成的心肌坏死,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律失常、胸骨后疼痛及心功能衰竭等,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6]。近年来由于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使得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有一定程度提升。当前临床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手段,在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模式,也可有效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

临床研究表明[7-8],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且部分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能会由于过分乐观而放松警惕,外加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监督及约束力稍有下降,可能会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从而引发多种心血管事件。因此,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相应技能,从而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目标。品管圈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得以应用的护理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是由相关人员组合成团队后,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改进护理质量方面的意义重大。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品管圈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1] 刘丽华.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1):132.

[2] 纪艳菊.品管圈对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17-18.

[3]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时间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23.

[4] 李栎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28-1729.

[5] 叶小红.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1(2):167-168.

[6] 申玉琴.品管圈活动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714-715.

[7] 冯群.连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4):146-148.

[8] 林腾凤.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稳定期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2):2092-20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75

辽宁 122000 朝阳市中心医院(井银河)

猜你喜欢

品管圈效能心肌梗死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