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分析

2016-06-09王香红熊珍晏宜玲丛丹朱英红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铁元素缺铁性贫血

王香红 熊珍 晏宜玲 丛丹 朱英红

护理干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分析

王香红 熊珍 晏宜玲 丛丹 朱英红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65例,对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贫血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小儿缺铁性贫血;护理效果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儿童一种常见病症,主要因患儿体内铁元素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所导致[1]。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表现为面色发黄或发白、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抗病能力差等,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严重不利影响[2]。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除需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儿合适的护理干预,给予患儿合适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贫血症状。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65例,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37个月,平均年龄(12.3±3.1)个月;轻度贫血24例,中度贫血6例,重度贫血2例;人工喂养10例,母乳喂养12例,混合喂养10例。观察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3~36个月,平均年龄(12.5±3.3)个月;轻度贫血23例,中度贫血8例,重度贫血2例;人工喂养10例,母乳喂养11例,混合喂养12例。2组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的厌食偏食、疲乏无力、烦躁不安等症状。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患儿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等进行严密观察,适时为患儿补充铁元素,对患儿日常饮食进行合理干预。

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先向患儿家长了解患儿的病史,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方法。护理人员询问患儿母亲孕期是否有贫血症状,患儿母亲孕期如有严重贫血症状则可能导致患儿先天性贫血。另外了解患儿是否有慢性疾病,如寄生虫感染、慢性腹泻等,这些症状容易导致患儿体内铁元素丢失,铁元素吸收过少,从而导致患儿出现贫血症状[3]。(2)对患儿进行正确喂养。正确的喂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护理人员采用鼓励和支持等手段做好家长的正确喂养护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母乳中所含的铁患儿吸收利用率高,可以有效弥补患儿体内铁元素不足。未行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给予奶粉,可选择强化铁的配置奶和米粉[4]。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添加适当的辅食,5~6个月的患儿可给予肝泥、鱼、海带、菠菜、豆腐等食物。可用铁锅炒菜,提高食物中无机铁的含量[5]。(3)用药指导。缺铁性贫血患儿在用药方面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家长以指导。服用补充铁元素的药物时应避免饮用咖啡、茶等饮品。患儿用药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是否有呕吐、食欲减退和腹泻等症状,患儿如出现这些症状,护理人员应告知医生及时对药物进行调换。(4)护理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缺铁性贫血知识宣教。患儿发生缺铁性贫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患儿家长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缺乏了解所导致。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患儿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等,使患儿家长对缺铁性贫血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缓解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6]。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儿治理前后血红蛋白量、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等进行检测和比较。以患儿血常规检查结果为疗效评价依据。显效:治疗后,患儿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恢复正常,贫血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儿贫血症状有所改善,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上升20 g/L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和指标均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x±s)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中小儿常见病症。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是因为患儿铁元素摄入量不足。婴儿期划分青春期是儿童生长的发育高峰期,在这些阶段小儿需铁量快速增加,这时期如果患儿铁元素摄入量不足或者儿童严重偏食则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7]。另外患儿铁元素吸收不良也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儿童消化功能不完善会影响到对铁的吸收,当儿童出现急性和慢性感染后会导致患儿食欲下降,消化功能会出现紊乱情况,铁的吸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铁丢失过多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体中的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患儿如长期慢性失血则会导致铁缺乏。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患儿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饮食和用药加以指导。在饮食上,提倡母乳喂养,另外可使患儿摄入高蛋白饮食,血红蛋白的主要合成原料是蛋白质,蛋白质可有效促进铁的吸收。对于长期贫血的患儿机体容易发生营养失调情况,摄入高蛋白饮食可有效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患儿贫血症状。另外可使患儿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患儿在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海带、菠菜、黄豆,也可食用动物肝脏等,小儿服用可将动物肝脏制成肝泥供小儿食用。也可使动物血,血中的大量血红素铁可直接进入肠黏膜细胞,使人体内铁元素得到及时补充。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患儿护理人员可协同家长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养成一定的规律,每天定时、定量进餐,这样可有效促进食物铁的吸收[8]。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血红蛋白量、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等指标均高于护理期前,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贫血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朱小妹.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2):117-118.

[2] 王金星,周彩霞,王娜,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及预防[J].生物技术世界,2015,15(1):79-80.

[3] 叶碧清,李贤芬,陈稀,等.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6B):1525-1526.

[4] 厉书岩,林梅.浅谈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相应护理对策[J].科技资讯,2013(15):233.

[5] 刘群.健康宣教对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133.

[6] 张秀琴.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 25(6):1417-1418.

[7] 邓添,周飞全.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6):17-18.

[8] 陈伟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 21(2):43-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68

江西 330006 江西省儿童医院 (王香红 熊珍 晏宜玲 丛丹 朱英红)

猜你喜欢

铁元素缺铁性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男人贫血
体内铁元素过高易患妊娠糖尿病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断奶期间最需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