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巧食粽

2016-06-08胡献国

食品与健康 2016年6期
关键词:苇叶本草纲目豆沙

胡献国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汩罗之遗风也”。梁朝吴钧《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大众化的节日食品,唐明皇曾赋诗言:“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人姚合的诗中也记载有当时的民俗民风:“渚闹涣歌响,风和角粽香”。说明在古代,宫廷和民间在端午之时都食用粽子。时至今日,端午食粽的风俗遍及我国南北东西,甚至还流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等。人们借古色古香的粽子发思古之幽情。粽子,实际上已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情趣。

我国各地的粽子异彩纷呈,历史上就形成了许多风味独特的品种,且各有名气,如北京的小枣粽子、山东的黄米粽子、上海的猪油夹沙粽子、嘉兴的鲜肉粽、湖州猪油豆沙粽、陕西的蜂蜜凉粽、广东的碱水粽、烧鸭粽、椰茸粽、四川的椒盐粽都是很有名气的,历来为美食家所称道。包制好的“粽子”软糯香甜,色白而不滑,外表裹以翠绿竹叶,小巧玲珑,讨人喜爱。其制作方法是:

江米、各种馅类如枣泥、豆沙、咸肉、莲茸、火腿、小枣,酌情增减原料数量。小竹叶或苇叶、马莲、 白糖(火腿、咸肉馅不用糖)适量。把江米洗净后浸泡24小时,使用时再洗几遍。把竹叶或苇叶、马莲用水煮半小时后捞出用冷水浸泡备用。取一小片竹叶(苇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的斗状,在斗中放入江米(数量约占斗的1/3),再放入馅料(约1/3), 再在馅料上覆盖江米,待江米和斗平行时,把斗上部的竹叶(苇叶)折下来包住斗口用马莲拦腰系好即成粽子生坯。把粽子放入锅内,倒入冷水,水要浸过粽子,盖上锅盖,用旺火煮熟即成,吃时剥去竹叶即可。

江米,又称糯米、元米、稻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糯稻)的种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久泻、便溏食少、表虚自汗等。《本草纲目》言其“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止消渴”。《名医别录》言其“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本品补益脾肺,固表止汗疗效甚佳,《饮食辨录》言“糯米粥,功专补肺,治肺虚热咳,惟其补肺,故又能固表,肺主皮毛也。肺虚表热,漏汗不止,最宜”。

粽子虽受人们喜爱,但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性黏滞,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不可多食,下列人群最好不食或少食:

1.肉粽子和猪油粽子等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2.老人和儿童不宜多食。《本草纲目》言“糯性粘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粽子性极柔粘,难以消化,故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3.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食后会增加消化道负担。患有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过于油腻的粽子,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加重。

4.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则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故糖尿病者不宜服食。

5.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以免诱发或加剧症状。

猜你喜欢

苇叶本草纲目豆沙
裹粽子
《本草纲目》享誉欧洲,靠的竟是“博物”
守叶儿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爱情,真的可以战胜恐惧吗
香喷喷的粽子
本草纲目
自由的睡眠
美月日式烘焙教室
红小豆沙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