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龙区农民收入现状及增收对策

2016-06-08曹秀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对策

曹秀婷

摘 要: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该文介绍了以濮阳市华龙区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并从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华龙区;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18-02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从高速增长往中高速增长转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采取措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已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濮阳市华龙区农民收入现状调查,分析了新常态下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实现农民增收有效的对策建议,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参考。

1 华龙区概况

濮阳市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中部,介于东经115°07′~115°89′和北纬35°78′~36°12′,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处冀、鲁、豫3省交界处。辖5乡、8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119km2,其中耕地0.68万hm2。土壤主要为潮土,土体疏松,沙黏适中,肥力较高,适合栽种多种的作物。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油料作物以芝麻和花生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等家畜为主。

2 农民收入现状

华龙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1 增长态势 一是增长速度保持“十一连增”。在中央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开始步入“快车道”,2004-2014年华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均超过13%。二是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农民增收的速度快于城镇。2014年,华龙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06.2亿元,同比增长13.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 165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 024元,增长9.5%。

2.2 结构变动 一是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实现快速提高。2014年华龙区农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 714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45.1%,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9.2个百分点,在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实现了快速提高。二是家庭经营非农化趋势明显。农民家庭经营开始向多元发展,收入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华龙区农民人均第二、第三产业的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2.5%。三是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增加。主要包括粮食补贴、农机补贴以及相关的救济金、救灾款等转移性收入,还包括一部分农民进行理财获得的租金、利息、投资、土地转让等财产性方面收入。

2.3 增收动因 一是强有力的惠农政策。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为农民持续增加收入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二是连年的农业丰产。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支撑、示范区域带动,现代化农业效果初显。三是转移就业。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劳务输出战略,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四是进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合作医疗、粮食保护价、养老保险、农村金融等多项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使农民持续增收得到保障。

3 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3.1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华龙区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起步,生产规模一般、经营层次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并不强。部分农业生产基地以及相关的产业集群,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相互结合不紧密,“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没有建立。农村土地的流转面积仅占耕地面积1/4左右,并且大多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限制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3.2 农产品价格波动 随着农业与国民经济的紧密度开始加强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影响农产品市场不同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的幅度也较大。此外,价格还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波动,极易造成农业生产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导致“菜贱伤农”现象常有发生。

3.3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缓 一是体现在数量上。以青壮年为主体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高峰”期已过,现有条件下可供继续向外转移的劳动力数量有限。二是体现在素质上。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村的留守人员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和年龄偏高,继续转移就业的难度加大。三是体现在收入上。企业对用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工提高薪水增加收入的难度加大。

3.4 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华龙区的城镇化率并不高,城镇规模不大,集聚功能发挥一般,城郊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健全,缺乏主导产业,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4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策

4.1 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补贴力度。二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是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4.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调整现有的农业结构,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培育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二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特色产品作为发展重点。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工程,打造出产业化农业集群。三是通过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减少农业带来的风险。

4.3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一是依托华龙区的特殊位置以及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加速城镇化发展,提高中心城镇承载的综合能力。二是继续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进行流转,将农村富裕的劳动力输出去。三是加快转移就业,实施科教兴农和农民技能培训工程。

4.4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土地确权工作。二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其他产业化经营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水平提高,增加农民主业收入。三是加快人力资本的创新,培养出一批素质高、懂科技、会管理的知识化农民队伍。四是在现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文红霞.影响安徽省农民增收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2]杨贤.影响农民增收的政策因素分析[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3]龚先国.苏北响水县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李光,吴云勇.中国农民增收的内在决定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7.

[5]柳芳.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

[6]《濮阳市2014年统计年鉴》.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