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16-06-04安学珍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写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分析阐释了应用写作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种种弊端以及融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进而探索指出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应用写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18-02

《应用写作》是一门极其重要同时也极其不易讲授的课程。上至中央政令的调研撰写、贯彻执行,下至日常生活中留言欠条的规范格式的撰写表述,无不与应用写作关系密切,可以说应用写作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渗透进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而且掌握娴熟规范的应用写作技能能为当今大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增加不少筹码。用“一技在身,行遍天下”来形容应用写作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为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叶圣陶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就是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由于目前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包括我校)课程定位低下,教学方法传统落后,教师写作素养欠缺,课程设计芜杂落后等原因,导致《应用写作》课程地位凸显低下,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只重理论不重实训,尤其不能融入工作情景,教学效果宽泛粗糙收效甚微,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欠缺后续发展乏力。

《应用写作》的课程性质和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实践性、技能型和职业性,否则就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文秘写作人才的职业需求。写作写作,重在写,必须树立“以写为准”的教学思想,没有写作实践的写作教学,永远是失败的写作教学。

在今天的高职课程设计中,有的院校和教师把《应用写作》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有的仅仅流于形式只是写作理论的灌输,有的教师本身写作能力薄弱。总之,目前应用写作教学呈现出工学结合力度不够,教学观念传统落后,教学策略单一,写作素养欠缺,实践能力薄弱,教学成效不明显等缺陷和弊端。

综上所述,《应用写作》必须走具有课程本身性质的工学结合的道路,才能华丽转身。首先,高职应用写作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围绕应用写作紧密相关的日常生活、工作情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应用写作》内容必须结合当下和今后生活工作的具体情境和使学生思维由目前的校园角色向社会和职业转型,并切实体验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应用写作。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所需的情景和具体应用写作的重要目的,学生才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和工作状态,进入写作状态和实践,写出不虚伪不造作契合生活情境的应用文来。

其次,《应用写作》教学必须走向工作情景和场合,广泛涉及各类专业知识,总结归纳典型工作情景进入教学。《应用写作》教师应该具有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团体工作的经历,最好具有较强的应用写作实践,能写一手规范的应用文的能力,实际上这样的应用写作教师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少之又少。如果一个应用写作教师只会干讲理论,自己却连一篇像样的应用文都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水平低下甚至不伦不类,怎么会教好学生呢?所以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对讲授这门课程极其重要。

最后,《应用写作》教学必须散发出富于人性的人文色彩和光芒。任何写作都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应用写作也不例外,任何民族的语言都可以散发出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人文色彩。应用写作语言必须遵循准确严谨,本色自然的语言特点,还要体现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人文传统。在应用写作的日常教学中挖掘并凸显这些人文特性,让其散发更加光彩的人文魅力。

尽管不少人知道应用写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应用写作的现实处境极为尴尬。要么开课课时随意减少,要么课程设置可有可无,要么实训设计和课时严重不足,教师本身应用写作能力极度欠缺,有时候尽管进入企业,但是对应用写作也只是一知半解,肤浅之极。

高职学生对应用写作等课程学习的忧患意识淡薄,他们既希望通过高职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积习难改的学习习惯时常让他们处于极度矛盾的境地。他们对应用写作一知半解,模棱两可,无所用心。一些简单的应用文讲了,还是不能付诸写作实践,诸如日常应用文借条、请假条格式似是而非,内容随心所欲,千奇百怪。一些公文,诸如不管写什么应用文,一概书信体格式,令人啼笑皆非。任何写作开头必须空两格,但是很多时候不少学生置若罔闻。不少学生连基本的标点符号都不能熟练应用。他们也略知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自己长期以来学习习惯的极度惰性,学习写作忧患意识不强,紧迫感淡薄,职业意识迷茫,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习流于表面浅层,缺乏持之以恒扎实努力的精神。

教师的写作素养和水平有待提高。写作尤其应用写作是一门极其复杂和精微的学问。但是不少写作老师对此实践甚少感受甚少甚至知之甚少,对写作这门课程只知道照本宣科鹦鹉学舌。写作课程教师知识陈旧,观念落后,脱离实际,缺乏激情和活力,写作素养薄弱,甚至连基本的写作素养和悟性都欠缺,怎么会教好学生写作课程呢?不少写作学教师除了写作业务欠缺外,还缺少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激情和积极性,这些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炼,追求业务精进。

应用写作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传统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本身特性,必须走实践性、职业性和行业化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道路。尽管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但笔者认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凸显和强化。

首先,制度上有所倾斜。目前,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收效微弱的原因除了教师和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外,制度建设上没有倾斜也是主要原因。好的教育教学制度能给教学改革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和促进作用,可以形成健康的良性发展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诸如有针对性加强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交流,进行常态化的具有“头脑风暴”性质的教研活动,让写作课竞赛和应用写作竞赛成为激励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应用写作教学能力和实践的有力引擎,鼓励广大师生到更高级别的平台参观参加应用写作竞赛,重视应用写作实验实训设备和活动开展,全面建立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不断推出典型实用的应用写作教材,让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渗入应用写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课教学改革完成后,投入其他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教改活动中去,全面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融入工作情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应用写作实践性极强,必须融入工作情景,学生方能切身体验应用写作相关文种产生的背景以及用途和写法。在每一堂应用写作课上,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具体生动的工作情景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整个课堂都在具体真切的工作情景中度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成败,独特创新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和创造性。应用写作不像文学写作那样生动有趣,富有思辨和情感,易激发起学生兴趣和热情,甚至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无所轻重。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乐学、易学、会学、真学。教师要把设计应用写作所需的真实典型的工作情景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应用写作所需的真实情景,心手合一,方能较快写出规范得体的应用文来。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方法,通过自己扎实熟练的无纸化办公能力让学生对当前企事业单位的无纸化办公平台有所了解,推行任务驱动,积极倡导工学结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力。让学生在真实体验工作情景和生活状态的过程中,感悟生活,感受成就,体验成功。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培养写作语感,养成良好的写作思维,强化写作自觉,增强写作自信。笔者在讲到应用写作具体文种的时候,总是将每一个文种设计在典型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讲授并让学生实训,学生在较强的感受状态中完成写作。笔者还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和党政办等部门参观日常办公程序和请专职文秘人员给学生讲解应用文拟稿到定稿的整个流程以及如何更好更快的胜任文秘写作工作需要。如在笔者学习“函”时,要求学生根据设置的工作情景和写作要求制作校企合作商洽函、答复函,先给出范例并分析讨论,明确相关知识,然后小组合作拟定,现场讨论决定先进示范作品,相互竞争优秀,网上展示作品。

接着,注重教学过程,改革评价机制。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应用写作教学更是如此。良好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水平是在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教学过程决定了教学效益的成败。一个科学理性的写作学教师总是注重从写作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一点一滴去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以写为本”的教学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素养,而不是在疾风骤雨般的填鸭式灌输。这就需要写作学教师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注重教学过程产生的作用和力量,尤其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鼓励那些平时认真学习、态度端正、踏实写作的同学,树立良好的学风和写作品质,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笔者所在专业几年来的摸索,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一半,平时以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三项计分,作业可占30%,期末考试实行实践写作考试,让写作实践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这样,避免了学生临考应付,需要他们平时下功夫,考试也不能抄袭,公正客观。以写为本教学思想的确定,使我们告别了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模式。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把抽象的写作理论知识化为一篇篇具体实在的文章,每个学生在一学期都完成了十几个文种一万多字的文章写作;加大作业评析与修改的力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写作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考核形式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前提条件和教学背景下,这种极具创新活力的教学模式,教学对象针对性和适应性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不同应用文本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实践写作、创新写作的习惯养成和氛围形成,提高学生的写作时效性,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婕.高职《应用写作》的工学结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1).

[2]杨谨瑜.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下《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作者简介:

安学珍(1979-),男,甘肃兰州人,西北大学文学硕士,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应用写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应用写作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思考
写作教学的新视角
浅析中职应用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