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6-06-04雷凤宝程明哲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元制理论教学机械加工

雷凤宝 程明哲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生产一线上的技能人才。但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弊端亟待改革。为此,提出创新型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型、创新型机械加工技术人才。

关键词:机械加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元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2-0088-02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集合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基础、机械加工与实训等多门课程于一体,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以及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涉及面广,教学难度较大,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实操训练才能与生产实际对接。因此,该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就成为关键一环。结合多年的中职教学与工厂工作经验,探讨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偏低

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初中、高中阶段被淘汰下来的少部分学生,他们对学习课本理论缺乏兴趣,数理化成绩差,贪玩好动、自由散漫,来到中职学校后又爱玩手机玩游戏。而教学中理论课偏多,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无味,常常出现萎靡不振或“开小差”现象。中职学校的教师普遍理论水平较高,但大多缺乏实际专业技能。汽车维修、机械加工、畜牧兽医等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不愿来中职学校任教,所以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学校只能聘请年龄较大的技术工人来完成实训任务。

1.2 教学内容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严重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础知识、机床、刀具、夹具、工件、加工工艺制定、典型零件加工、装备工艺基础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目前教师大多数时间只能是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课时安排过多(一般占三分之二以上),而实际操作的课时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导致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1.3 教学效果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

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设备主要是地方政府采购的机床,这些机床零件老旧、精度偏低,用于在校学生实训中,只能进行设备操作方法和简单零件粗加工的教学,学生学不到先进的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毕业分配的学生大多心高手低,到企业后吃住都不如在学校和在家时舒适,又怕苦怕累重享受,这与企业需要的能吃苦耐劳的高技能工人相差甚远。

2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措施

中职学校现阶段必须加大投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完善与发展教学方法

2.1.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求知欲 机械加工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课堂上不爱听讲,对专业课学得不透,认为会实际操作就可以了。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去讲解,讲述该知识点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学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授机械加工技术中车刀的刃磨一节,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实习车间在车床上操作时使用最多的是车刀,车刀长期使用刀头会磨损或崩裂,需要经常进行刃磨,而车刀刃磨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影响生产效率。所以,同学们将来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车工,就必须掌握车刀的刃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这就是接下来本节课重点要讲的内容。”讲完理论再带领学生到实习车间,教师现场演示车刀刃磨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刃磨方法的同时再亲眼看到。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1.2 完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各章节知识点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理念先进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车削螺纹的方法一节,按照书上的六步车削法,用语言讲解得再详细,学生也难以理解和记清楚。因此,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按六步车削法进行现场操作,分步讲解、分步操作,并讲清楚每步的注意事项(如出现“乱扣”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学生通过现场观看教师的演示,不仅记住了螺纹加工的步骤,同时也增强了独立动手的积极性。

2.1.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 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学越来越普及。在课堂中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使学生们直观地理解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车床—主轴箱部分,书中只是用很多文字解释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箱标牌的含义和具体功用,学生学起来不仅觉得很枯燥,而且对车床—主轴箱标牌各部分的操作很难记清。利用PPT软件制作车床—主轴箱课件,再通过多媒体视频来讲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每个学生都要在电脑上独立操作,这样反复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

2.2 开拓校企联合办学途径

2.2.1 多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理论学懂之后,除了在校实习外,更多的要把学生投入到企业去实训,以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是目前培养中职学生的最佳途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企业实训,要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课堂教育、学校实训、企业锻炼三者有机结合,保证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顶岗,增强就业竞争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2.2.2 学习德国“双元制”,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其学以致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为教育与企业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中职学校要按照这一教学规律发展职业教育,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上岗就业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要培养出面向企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建立以上岗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定点培养、定向培养、以师带徒、工学结合等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导向性和专业性。

2.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职学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要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师专业动手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企业实践、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为基本方式,学习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提升教师实训教学水平,凭借聘请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带动本专业实训教学,努力打造一支课堂能上、车间能下、素质优良、专业实训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使专业师资得到有效加强。

3 结语

中职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应不断加强探索与研究,在具体应用中寻求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打造精品课程,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握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走出校园即可就业、即能就业,让家长满意、让用人企业满意。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找到更好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具有实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亮.《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结合[J].学周刊:下旬,2015(7):25.

[2] 朱明明.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分析与实践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4(4):41.

[3] 王晓燕.浅谈中职院校机械加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168.

[4] 苏月,莲花.《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4(10):251.

猜你喜欢

双元制理论教学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谈机械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精度控制
浅谈机械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精度控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