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标准研究

2016-06-04廉杨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稻标准建设

廉杨

摘要: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水稻育秧环节的关键技术。分析目前辽宁省水稻集中育秧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阐述水稻集中育秧设施的建设标准,以期为提高辽宁省水稻育秧标准化水平和促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育秧设施;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2-0056-04

辽宁省是北方粳稻主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粳稻面积的10%左右。东北地区积温不足,只限于种植中早熟品种,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水稻育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提升水稻生产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其可以实现早育秧、早播种、在上冻之前收水稻,解决了东北地区水稻积温不足问题。各地实践证明,通过专业化组织、种粮大户及相关企业开展水稻集中育秧服务,可以提高育苗标准化水平和秧苗素质,促进机械插秧等社会化服务发展。

近年来,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在北方一季稻区特别是辽宁地区发展迅速。标准化的水稻育秧大棚是实现秧盘育秧的重要保障,2014年辽宁省水稻集中育苗大棚保有量达到40 000栋,但各地水稻育秧设施建设标准不一,缺乏指导,存在一些问题。

1 辽宁省水稻集中育秧现存主要问题

一是集中育秧设施标准化程度较低。全省各地建设的集中育秧设施标准不一,普遍缺乏配套的催芽车间、晒场、仓库、水电路等设施,同时水稻育秧大棚的零配件材质和强度不够,容易发生垮塌或损坏,影响秧苗质量。二是集中育秧大棚自动化程度较低。目前辽宁省水稻集中育秧大棚的环境监测与调控多采用传统的温度计、湿度计和人工调控棚内环境等,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只有极少数安装了远程智能监测(控)系统。三是育秧喷水不均。水稻集中育秧大棚大多采用小型加压喷灌方式补水,由于设计安装考虑欠周,导致喷水量不均、同一棚内秧盘涝旱并存的问题较为普遍,必须根据棚型科学设计安装喷水设备。四是集中育秧大棚通风炼苗不到位。大棚育秧出苗后正赶上春季气温较高的时段,加上大棚升温速度快、保温效果好,由于通风炼苗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秧苗徒长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为降低成本和售价,目前生产应用的秧盘规格、质量普遍“缩水”,深度比标准秧盘浅,装土量减少,所含养分相应也减少,用这种秧盘育苗会使秧苗出现过早断肥、脱肥现象。

2 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标准

规范辽宁省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对于指导水稻集中育秧和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推动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标准水稻集中育秧设施项目构成

标准的育秧设施应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配套公用设施。其中,生产设施包括育秧大棚、催芽车间,辅助生产设施包括晒场、仓库等,配套公用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水源和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道路、围栏等。

辽宁省各地的育秧大棚多为临时性建筑物,在育秧结束后即被拆除,将秧田恢复成本田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育秧机械设备及拆除的育秧大棚存放在仓库里以备来年育秧再用;主干道路(砂石路或混凝土路)及路边排水沟可在后期的生产过程中继续使用;晒场及其他大部分配套公用设施在育秧结束后使用频率都非常低,甚至根本不用,所以各地在实际的育秧场区建设中对辅助生产设施及配套公用设施的投资非常小。

2.2 生产设施建设标准

2.2.1 育秧大棚 育秧大棚是集中育秧的主要设施,其优点是:空间大,采光好,增温快,保温强,操作简便,管理方便,成本低,利于防御寒害,实现早育壮秧。

1) 大棚规格。育秧大棚的长度和跨度各地有所不同,其规格近几年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对辽宁各地育秧大棚长度、跨度尺寸与育秧实际操作需求的分析比较,规定育秧大棚长度宜为60.0~100.0 m,跨度宜为6.0~8.0 m,拱高宜为2.2~2.4 m,肩高宜为1.2~1.5 m。各地区要根据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生产需要,本着就地取材、坚固方便的原则,合理确定大棚规格。

2) 大棚结构。①育秧大棚宜采用镀锌钢管或钢筋作为骨架,骨架间距宜为1.0 m,根据需要也可采用0.8,0.9,1.1和1.2 m。骨架表面应采用热镀锌、刷防锈漆或镀塑膜防腐。临时性育秧大棚的安装采用现场装配的方式,构件之间采用镀锌或不锈钢连接件连接,安装时应避免破坏构件表面的防腐镀层;永久性育秧大棚安装可采用装配式或焊接式,焊接时应做好焊接处的防腐处理。②育秧大棚设计使用年限为10~15 a,这主要是针对育秧大棚骨架而言的。因为薄膜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3 a,2 a之后薄膜的无滴性和透光性已经难以满足水稻秧苗生长需要,必须进行更换;而育秧大棚的骨架可以长期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骨架造成损坏,对防腐层破坏部位应及时维护,争取延长骨架的使用期限,减少投资。③育秧大棚结构设计荷载的选取应符合《温室结构设计荷载》(GB/T 18622—2002)的要求,一般可分为4种,即永久荷载、屋面均布活荷载和集中活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由于育秧大棚结构质量较轻,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因此设计时不考虑地震力的影响。④育秧大棚可采用预埋地锚固定,地锚埋深不应小于500 mm。对于跨度超过8.0 m的育秧大棚,地锚的底部应铺垫砖层或其他建材。对于在季节性风、雪荷载比较大的地区建设的育秧大棚,可采用素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埋深不应小于500 mm。如遇冻胀性地基,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执行。

3) 大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选取应考虑透光性能、流滴性能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合理选取。塑料薄膜的初始透率不应小于85%。塑料薄膜的安装可根据情况选择压膜槽、卡具及压膜线等构件。

4) 育秧大棚内应设置的基本设施。育秧大棚内应设置微喷灌系统,微喷头的工作压力宜为0.20~0.25 MPa。应设置满足育秧及其他作物生长需要的电力设施,电力负荷等级应为三级。应根据需要设置自然通风设施。育秧大棚内温度要准确控制,当棚内温度过高时要卷起两侧塑料薄膜通风,避免秧苗烧伤。通风口塑料薄膜卷起可以采用手动卷起或电动卷起两种方式,以采用自动卷膜通风系统为宜。在需要增温的寒冷地区,可根据情况采用三膜增温技术、设置防寒层或采用火炉等方式增温。三膜覆盖增温是指在育秧大棚内扣小棚、小棚内覆地膜,利用大棚、小棚及地膜3层薄膜保温来提高水稻育秧温度。有的地区在棚内设置防寒层保温,即在育秧大棚里面四边挖一道深1.0 m、宽0.1 m的环形沟,沟内放置保温板(一般用发泡塑料),缝隙用碎草、羊粪或其他保温材料填满。

2.2.2 催芽车间 除黑龙江垦区建有智能化催芽车间外,北方大部分集中育秧地区都没有单独建设催芽车间,辽宁大部分集中育秧地区在种子浸种破胸后即可播种,华北等地区连浸种都不需要,直接播种。由此可见,催芽车间并不是北方所有地区都需要的。不同地区受气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种子处理情况大不相同,同时由于催芽车间投资较大,针对北方地区多为临时性育秧设施,催芽车间仅仅使用半个月左右,各地多采用现有库房或车间存放催芽设备。但从重要性来说,种子催芽是育秧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后期秧苗的生长素质,在需要催芽的地区还是应建设标准化的催芽车间。

2.3 辅助生产及配套公用设施建设标准

一个完整的育秧基地建设单靠生产设施的建设是不够的,不能完成水稻育秧整个过程,还需要相关的如仓库、晒场等辅助生产设施和水、电、路、桥、涵等配套公用设施,来辅助配合生产设施完成整个育秧过程,如晒场可满足水稻种子的晾晒需要,仓库主要用于存放育秧过程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育秧大棚骨架、薄膜等。辅助生产设施和配套公用设施的建设应与生产设施相适应,在满足水稻育秧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合理安排,减少资产投入。辅助生产及配套公用设施供电电力负荷等级一般为三级,可根据需要提升电力负荷等级。

2.3.1 水源及供水系统 辅助生产及配套公用设施应设置满足需要的水源及供水系统。育秧大棚一般采用微喷灌,施肥系统可结合到灌溉系统中。灌溉需确保土壤不缺水、湿度不过大。如需配备贮水池或晒水池,应设置防污染措施。修建贮水设施可缩短供水距离,同时灌溉用水可通过短时间的贮存晾晒达到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温度。水源主要取自地下水、洁净库水或河水,一般经蓄水池中转,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有关规定。供水量需满足场区全部生产用水的需要,灌溉设计保证率应达到95%及以上水平。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90以上。集中育秧建设区微喷灌工程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

2.3.2 排水系统 育秧大棚建设区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梯形断面,棚间沟上口尺寸一般为0.40~0.60 m,沟深0.25~0.30 m;路边沟上口尺寸一般为1.00~2.00 m,沟深0.40~0.80 m;主排水沟上口尺寸一般为2.00~3.00 m,沟深0.80~1.00 m。工程主要为对原有水沟进行清淤。其中,考虑到育秧后棚间沟可能要恢复成农田,所以棚间沟尺寸可根据排水量情况适当修改;路边沟及主排水沟可根据使用情况及当地实际条件进行衬砌等设计。

2.3.3 场区道路和围栏 根据水稻育秧需要,可在育秧设施建设区合理铺设道路,道路以优先改造现有道路、不占用农田为原则。临时性育秧大棚周边修建的道路为临时道路,采用水稻本田土壤铺筑而成。永久性育秧大棚及配套设施周边修建的道路可采用混凝土路面或砂石路面,主干道宽度一般为6~8 m,次干道宽度一般为4~6 m,小区生产路一般为1~2 m。按照实际需要,并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可在场区周围建造围栏。

2.4 水稻集中育秧设备要求

育秧设施的生产工艺与设备配套水平应满足水稻生产标准化、机械化的要求,并符合高产、低耗、节能、节约投资、环境保护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2.4.1 育秧设备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满足水稻集中育秧各工艺的技术要求;满足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要求;满足机械化水平高、适量配套的要求;应立足自主创新,优先选择国产设备。

2.4.2 集中育秧设施所需的设备配置

1) 种子准备阶段。需配备的设备主要包括除芒机、浸种设备及催芽设备。除芒机的主要功能为去除稻种芒及梗,防止加工清选时堵塞筛孔,影响清选质量,同时能增加种子的流动性,防止播种时堵塞排种管。除芒机可选用5TM-3型。浸种催芽设备主要由加温系统、调温系统、浸种催芽系统、配电监控系统、给回水系统等组成,催芽能力为3 t/次。根据水稻栽培措施的要求及水稻浸种、催芽阶段的生长特性,利用水作为导热介质,将水稻种子通过水来升温、降温、控温、保温,实现其在浸种催芽箱内一次性完成标准化、机械化的浸种、破胸、催芽等生产过程,可将种子发芽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

2) 床土准备阶段。需配备的设备主要包括碎土机及筛土机。碎土、筛土机可选用5SX-4型,该设备集床土粉碎、搅拌和筛选功能为一体,可使石块和泥土自动分离,保证输出的床土颗粒大小在0.1~0.5 mm范围内,满足育苗床土的要求。

3) 育秧播种阶段。需配备的设备主要包括播种机械设备及秧盘。播种机可选用SR-501C型,其播种能力为550~600盘/h,集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功能于一体,能确保播种量均匀、底土厚度统一,从而使秧苗达到苗匀、苗齐、苗壮。床土整理可选用1GQN-210小型旋耕机。秧盘选用2BD5828型9寸塑料硬盘,秧盘外径长60 cm、宽30 cm,内径长58 cm、宽28 cm,深3 cm,四周整齐,不变形,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性,经久耐用,盘质量大于550 g。

4) 育秧管理阶段。需配备的设备主要包括微喷(灌)系统及通风系统。微喷(灌)系统根据育秧品种和育秧方式合理确定,施肥系统可结合到灌溉系统中,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恒压变频供水系统。通风系统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主要采用自动卷膜通风系统,以电动卷膜器带动转杆卷动薄膜,达到通风降温目的。卷膜器选用SLC-DJ40W型。

5) 其他设备。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配置自动化监控设备,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控制器、环境调控设备接口和集中管理展示系统等。

3 结语

水稻集中育秧设施标准化,能够促进辽宁省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合理确定育秧设施建设水平,推动育秧设施技术进步,提高秧苗素质,满足水稻机械化生产需要,全面提高投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其综合效益非常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蕴.辽宁省水稻大棚集中育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4):71-72.

[2] 李跃东,沈枫,李睿,等.辽宁省水稻工厂化育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14(6):66-68.

[3] 张奎武.盘锦市水稻工厂化冷棚育秧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2):73-74.

[4] 冯伟东,刘炜,王兴盛,等.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规范[J].宁夏农林科技,2013(11):115-117.

猜你喜欢

水稻标准建设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水稻种子
寒露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永远幸福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党员标准是什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