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下行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06-03孙凯迪刘俊君王旭东袁田王多成张伊帆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集中度不良贷款

孙凯迪 刘俊君 王旭东 袁田 王多成 张伊帆

[摘要]自从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沉浸在衰退的恐惧中,我国经济也受到波及,经济处于下行状态。作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信贷业务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类业务。本文主要探究在经济下行状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银行所受到的影响,可能存在不良贷款增加、流动性减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进言献策。

[关键字]信贷业务;经济下行;操作风险

1 经济下行判断指标

我国经济处于下行状态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佐证,我们将从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来佐证我国经济增长减速的事实。

1.1 国内生产总值

从2008年到2014年,世界经济一直处于经济危机之后的恢复阶段,在这一时期中,我国经济发展也陷入困境。由图1可以看出,在2008以后,我国社会经济逐渐脱离经济危机的泥潭,GDP增长率逐年上升,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63%的最大增长,达到408902.95亿元。之后几年,虽然GDP总值仍然在稳步增加,但是不难看出其增速逐渐放缓,在2012年最为明显,相比于2011年的9.49%,2012年的增长率下降到7.75%。实际上,比较每一季度的GDP变化趋势,其增长率也符合逐期下降的总趋势。至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7.27%,而习近平主席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7%左右的增长。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推定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放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1.2 克强指数2.0

克强指数2.0主要涉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能源消耗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与1.0版本相比更适用于评测我国经济发展。由表1可以看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虽一直保持增加势头,但是涨幅逐年减小,从2008年的24.14%下降到2014年的12.37%,增速大幅放缓;能源消耗总量在2008年到2011年增长逐年放大,2011年之后,除去2013年急剧上涨15.28%,均有所下降,2014年相比2013年仅增加约9千万吨标准煤,增长2.16%;中长期贷款发放量在2009年剧增43.50%,之后的增长率逐渐下降,直到2013年实现13.02%的增长,扭转了之前的颓势,但是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贷款是为了增加经济前进动力,维持经济高速发展。从克强指数2.0的三个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各个指标虽然波动各异,但基本符合增速减小的大趋势,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渐渐减速,前进阻力越来越大。

1.3 股票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是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股票的价格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指数,能够反映整体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被称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由表2可以看出,在2008-2013年这段时间内,上证指数的最高价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明显的说明股票市场一直在衰退,在2013年跌到2445点左右,相比于2008年缩水超过半数,直至2014年才扭转趋势,止住了颓势,涨至3239点左右;而深证指数历年最高值变化趋势,与上证指数基本相同,前几年一直下降,直到2014年才略有上升。综上可见,我国股市在近几年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连连受挫,发展面临困难,其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能够间接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受阻,很难保持之前的“大步前进”。

从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克强指数2.0和股票价格指数这个指标,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疲软,处于下行状态,将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2 经济下行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2.1 不良贷款率攀升

在经济发展疲软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逐渐丧失还款能力,甚至具有还款能力不愿还款,这可能会导致中长期信贷风险聚集。万一企业因此破产,企业的授信银行也会遭受严重损失。对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它们往往会相互进行担保,风险一旦爆发不仅会导致授信银行资金遭受损失,也会间接拖累其他商业银行,导致由点及面的全局危机爆发。而且,随着国家进一步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部分房地产商的资金链极有可能出现问题,旧的筹资方法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加无法躲避开政府政策的监控,极易造成资金链短缺甚至崩溃,致使房地产企业利润下降甚至负债,影响还贷能力,使得银行不良贷款率激增,并且如果房价下跌幅度较大,都会引起银行信贷风险上升,从而引发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另外,经济下行还会加重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危害,金融市场动荡不断,导致商业银行的国外资产面临更大风险,极有可能遭受损失,因此出口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将会继续攀升。可见,经济下行使得大量的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还贷能力大打折扣,最终结果就是贷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

从表3可以看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2014年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平均不良贷款率由2013年的0.89%上升到2014年的1.13%。在五大行中,大部分银行2015年上半年出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农行不良率最高,为1.83%,其余四大行不良率在1.3%~1.5%之间。

2.2 资产流动性减缓

经济衰退使企业不良贷款率攀升,资金的短缺致使企业的偿债能力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甚至是有能力偿还但不愿偿还,信贷违约风险剧增。对于居民,经济发展乏力导致失业率显著上升,居民还款能力下降,信贷风险逐渐向抵押风险转化,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抵押品的价值流失,抵押风险向银行损失转化。还有,经济下行也会使银行资金贬值,所还贷款的实际价值已达不到其理论价值,最终银行遭受损失。鉴于以上情况,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将会进一步减缓。另外,,经济衰退造成企业和居民的违约可能性上升,将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链供给造成不利影响。商业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以短期性的居多,而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则以中长期性为主,短存长贷引发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下降,流动性风险攀升,严重损害银行的收贷能力。

从图2可以看出,工商银行2012年至2014年拨备覆盖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12年同比增加28.63%,2013年同比降低38.36%, 2014年同比降低50.29%,所以工商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资产流动性风险增加。

2.3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经济由上行转变为下行所导致的有效信贷不足,包含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二是银行出现惜贷倾向。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延续低工业生产与高投资格局,企业发展生产的意愿不足。经济下行引发实体经济投资消费增速放缓,企业信贷需求下降。今年我国实体经济生产消费增速明显放缓,企业部分的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收缩必将导致企业投资和消费的下降,信贷需求更加随之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贷款规模影响,以及未来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银行存在惜贷倾向。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日益严格,信贷规模成为稀缺资源,这使得其审慎投放贷款。同时,未来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不良贷款率比例的提高使得银行更加审慎选择客户,这种双向性导致商业银行的有效信贷不足。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12年,人民币贷款新增8672.02亿元,同比增长12.3%,2013年新增放贷9244.03亿元,同比增幅11.7%;2014年新增放贷9273亿元,同比增长10.1%,相对于2012、2013年略有下降。总之,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使得信贷投资规模增长速度不断放缓,造成了经济下行时期有效信贷的不足。

2.4 信贷风险集中

对于信贷集中度风险,其表现为集中度风险直接,即信贷产品单一、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经营单一,有时还表现为间接的集中度风险。同时,信贷业务的规模也能表现集中度风险,风险聚集直至暴露,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将会集中爆发,这样的结果就是不良贷款将会在短时间内激增,以工行为例,2012-2014年不良贷款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分别为:0.85%、0.94%、1.13%。在经济下行时期,从行业选择方面看,基础设施等周期性行业,因为业绩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比例会上升;从客户选择方面看,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银行更愿意对其发放贷款,大型企业信贷占比上升;从贷款期限方面看,银行对企业前景难以做出准确预判,往往更倾向于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或办理能控制物资流、现金流的贸易融资产品,在2014年工行短期贷款比例从2013年的49.65%上升到了50.8%;从区域方面上看,发达地区不良贷款暴露更快、更早,银行更愿意在其他地区寻找机会。近几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改造,致使信贷业务过多集中于基本建设类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以上种种无疑会在经济下行期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集中度大大提高。

2.5 信贷盈利缓慢

在经济下行的宏观大环境下,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和基准利率下调,以短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例,从2011年至2014年,基准利率依次为6.5%、6.4%、6.15%、6%,呈现逐年下调的趋势,这些因素都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中国工商银行2011-2014年的资产规模(单位:亿元)分别为:154769、175422、189178、206100,由此可知资产扩张速度从2012-2014年分别为:11.8%、8.2%、7.3%,即资产扩张速度有所减缓,另外如何保证资产质量以及控制减值损失准备的数额都对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具有重大意义,也就是说,信贷业务收入下降的根源就在于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经济如果活跃,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多,信贷业务收入就会相对较高;经济如果不活跃,很多企业不需要资金、支付结算、财务顾问等服务,信贷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自然会下降。以工商银行为例,2011-2014年的净利润(单位:亿元)分别为2085、2387、2630、2763,其增长率分别为14.5%、10.2%、5.1%,不难看出,信贷业务的增长速度不断减少。无论是企业和个人由于收入水平的下降,对于信贷业务的各种需求会减缩,因而银行的信贷业务量会萎缩,使得信贷业务在经济下行时随之减少。图3中直观表示出,经济下行时期,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信贷业务收入增速放缓。

3 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平稳发展的相应对策

3.1 加强资格审查,提高监管要求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及时关注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的调整,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信贷政策,对于高风险行业给予严格审查,银行在发放信贷前必须调查清楚相关企业近期经营状况、偿债能力以及信誉诚信,一旦发现信贷风险增大便要尽快做出调整,例如增加担保或缩减放贷金额;其次,授信银行要及时加强贷款企业的资格审查,把握企业第一还款来源、质押物第二还款来源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查判断是否需要通过增加企业抵押物或抵押物贬值等方式,防止企业或集团资金链断裂,保证信贷资产的优质;最后,银行要提高监管要求,推动加强贷后检查,尽早发现信贷风险,例如检查贷款用途有否违背原有贷款合同中的安排,及时发现存在风险,对于可能爆发的风险要果断处理,银行可以采取信贷退出等措施降低企业违约风险。若是不良贷款已经发生,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管理,尽可能降低不良贷款率。

3.2 科学调控资金,健全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应该立足于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状况,建立科学有效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从存贷款资金流量监控、融入融出资金的流量管理、流动性监管入手,提高资金调拨效率,制定全面详细的资产负债监控策略,实现流动性风险与效益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全面的管理体制以实现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风险管理关口逐渐前移,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逐步达到头寸预测调度、均衡安排投资的目的。注重适时开展压力测试,防范流动性风险,完善现有风险预警机制,以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进行辅助分析,这样就能针对流动性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而且,通过运用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等不同手段,以及促进金融创新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在拓展中间服务业务、代理类业务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广泛使用计算机等电子化设备,使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加强,提高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

3.3 从事混业经营,开拓信贷市场

鉴于现在的经济环境,解决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就相当于要全面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这个过程无疑充满各种困难和挑战。商业银行方面应将发展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和发展个人信贷等方面,适时适当实施混业经营战略,主动提高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程度,合理调整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信贷流程,积极发展投行业务,实现资本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从而增加有效信贷需求;将支持中小企业作为新的信贷增长点,从而实现其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同时稳步实施中小企业贷款战略,均衡资金配置,平衡资金运用。商业银行也要充分认识支持中小企业的战略意义,构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体系,将个人信贷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来经营,积极开拓消费信贷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和有利条件,积极开拓消费信贷市场。

3.4 实行分散经营,加强技术分析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适当地分散风险,以达到有效地防控银行集中度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实行分散化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对集中度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并做好防范,从而进一步优化信贷业务资产结构,对收益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对集中度风险适当控制,为银行业发展创造稳定环境。首先,商业银行要做的是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制定恰当的经营战略,采取相关措施防控集中度风险,对集中度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对总分行的信贷业务做出明确的界定,密切关注风险较大的部门和业务,包括加强和健全集中度风险的识别、度量、监测和报告制度等;其次,要逐步将业务开展到更大范围,均衡发展信贷业务品种并细化管理相关业务,对信贷资产结构做适当的优化;最后,管理流程进一步严格规范,强化集中度风险控制。提高技术分析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对信贷集中度风险做到提前防范和预警。制定一整套包括信贷业务所有集中度风险的监管制度,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同时积极调整收益结构,减少信贷集中度风险。

3.5 加快创新步伐,寻求最优模式

商业银行应当努力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根据现存制度和相关政策,寻求一种最优发展模式,面对经济下行所造成的冲击要保持理性。首先,商业银行必须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摆脱现行制度的桎梏,最大限度地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其次,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资产,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妥善处理,并且逐步采用风险资产比率的国际标准,防控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尽力减小未来不良资产增加的可能性。此外,商业银行还要逐渐树立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市场营销观念,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稳健运作,并在业务经营中,由传统的“业务中心原则”转变为“客户中心原则”。当然,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核心原则应当始终是盈利性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生命力的源泉。商业银行要想在中间业务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就要加强业务品种创新。我国商业银行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保持传统业务良好运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收益稳定风险小的业务品种。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提高效率、减少内耗这个总体目标,注重运用科学现代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纪元.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6):315.

[2]李娟.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北碚支行[J].商业文化,2015(12):91-92.

[3]黄世英,林智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研究[J].时代金融,2014(12):117-118.

[4]刘平,梁瑜.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

2011(2):45-50.

[5]赵忠江.当前基层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发展的思路研究[J].时代金融,2014(9):

81.

[6]王旭.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基于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4):49-59.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集中度不良贷款
京津冀县域人口集中度分析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