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标准体系研究

2016-06-03华燕王建红葛凌云李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

华燕 王建红 葛凌云 李可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标准及映射现状和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及其颗粒度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修正资产全过程中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各标准间的映射规则,实现资产全过程中价值、信息、实物间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标准体系;电网公司

作者简介:华燕(1976.11-),女,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及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bout the standard and mapping of 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 for the Power Grid Corp. We also analyze the basic data of asset management and the status quo of its particle size. Based on this, the relevant standard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assets are designed and modified, and the mapping rules are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value, information and real objects.

Key words: 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 Standard System; Power Grid Enterprises

1、引言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用化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资产在全寿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营检修、退役报废)的精益化管理不足,缺少贯穿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本文通过收集当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分析不同阶段管理规范和标准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的差异及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修正资产全过程中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各标准间的映射规则,实现资产全过程中价值、信息、实物间的有效融合。

2、资产全过程标准及映射关系现状分析

本文共收集物资、设备、资产相关规章制度241项。根据资料整理与分析,梳理相关规章制度56项,包含财务资产、后勤管理、运维检修等相关专业的管理规定,通过规章制度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确保现状分析诊断与标准及映射规则建立有据可依。另外,为有效分析各阶段数据标准,确定标准颗粒度,建立标准及映射规则,本文共收集2010年至2014年已竣工的500kV电网工程技改项目1892个,其中输变电技改项目768个,二次系统技改项目1124个,相关物料数据约6866条,并收集整理相关典型工程的可研、初设、采购、建设、验收、转资等全过程文档,为本文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2.1资产全过程标准识别

技改项目资产全过程覆盖了从规划设计到退役报废之间所有的资产管理阶段。从数据基础角度来讲,包括项目码、物料、设备、资产等数据标准;从业务阶段输入/产出信息来看,包括设备材料清册、设备清册、资产清册等。按照技改项目全过程并结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将各阶段标准相关的要素梳理如下表1所示。

2.2标准及映射关系现状分析

2.2.1资产管理各阶段标准及映射现状分析

(1)前期阶段

A. 项目规划环节。此环节严格按照国网公司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管理较为规范。

B. 项目可研环节。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主要有:设备拆除清册、设备材料清册。目前实际工作中部分项目可研提报时未按照制度要求编制,应严格按照国网通用制度,规范拆除设备清单、主要设备材料清册等资料的提报,加强可研评审的合规性和经济性审查,为初步设计奠定基础。

C. 项目立项环节。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主要有:项目码、WBS元素。从系统实际维护情况来看,目前技改项目存在项目信息维护不完整、项目结构无法体现设备层级等情况。应在现有项目定义和WBS结构标准上,完善项目定义信息的维护,优化标准WBS结构,对“设备购置”下的WBS结构按照设备类型或资产类型建立,增加物料与设备对应关系识别维度,为映射规则建立提供依据。

(2)设计阶段

A. 初步设计环节

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主要是设备材料清册。由于时间跨度等问题,初设设备材料清册在内容上和可研存在一定差异。制定设计单位的产出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设计单位的成果。从设计端就规范设备材料清册,形成的设备材料清册中涉及到新增或改造设备,甲供物料必须同物料编码建立关系。依据设计图纸对设备分项按照物料、设备标准映射规则进行物料的选择,基本原则是以不大于主设备(资产)的颗粒度进行约束和评审。设备材料清册中,拆除、搬迁及改造的设备应关联设备编码,是资产的还要关联资产编码。项目竣工验收时,可以参考初设设备材料清册来进行现场核对,提高竣工验收后设备及资产台帐信息维护的准确性。

B. 初设评审环节

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主要是设备材料清册评审规范。初设评审是对初设产出成果的检查。目前已有详细的初步设计编制与评审管理规定,其中对设备材料清册的内容作了规范和说明。但由于目前缺乏设备与物料标准映射规则,对设备材料清册的具体内容评审上缺乏标准上的管控。应建立物料、设备间标准映射规则,同时对现有初步设计编制与评审管理规定进行细化补充,明确设备材料清册须严格按照物料、设备间映射规则同物料编码建立关系。

(3)采购阶段

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主要是物料采购清册。当前物料采购清册只关联到项目编号,未关联到详细的WBS编码。检修部门将物料采购清册转发给物资部门,由物资部上载到ERP中,生成相应采购申请。物资部根据物料采购清册上载生成的采购申请单、中标供应商信息,将采购申请单转换成采购订单。但当前的物料采购时,物料应用仍不够规范,会出现采购数据打包、替代和交叉的情况,缺乏后期形成资产的实物、信息和价值来源。初设的设备材料清册进行标准化后,物料采购清册须严格按照设备材料清册上的物料信息进行编制。规范物料编码的应用,在项目设备材料清册设计阶段,就要求按照设备分项进行填报。物资部依据细化的采购需求上报国网集采,投标方依据分项报价,采购订单含分项条目。这样一来,可最大程度上保证采购订单的条目和采购申请条目信息一致,促进资产形成过程信息的连贯。

(4)验收阶段

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是设备清册。技改项目竣工验收时,由运检人员通过现场盘点、手工抄录的方式生成设备清册(设备台账)。设备信息来源与前期初设成果、物资采购清册内容无任何关联,缺乏统一管控标准,设备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应改变手工抄录形成设备台帐的方式,以规范化的设备材料清册为设备来源,结合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参数,编制设备台帐。再将形成的设备台帐和现场实物进行校对,确保设备台帐、实物对应关系完整。

(5)转资阶段

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是资产清册。财务部根据决算报告,并参照运检部的设备清册,进行决算转资,形成资产清册。资产分类参照国网统一下发的分类标准进行设置。设备台帐规范化后,资产清册的形成按现有处理方式进行。即参照决算报告、设备台帐清册以及国网统一下发的“设备分类和固定资产目录对应关系”形成资产清册。

(6)运行维护阶段

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是维修工单。该阶段主要涉及大修项目及日常运维检修相关设备与物料对应,目前运行维护的维修工单统一在PMS系统创建并同步到SAP系统, PMS系统与SAP系统设备台账只有主设备相互匹配,子设备只有SAP系统中有,因此工单存在设备和功能位置维护不全、采购的物料无法与设备一一对应、维修成本无法准确分摊到对应设备等问题,无法满足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要求。应规范运行维护管理,优化工单维护模式,确保工单维护对象清晰、完整,使维修过程中的人、材、机等相关信息能归集到设备(资产)单体。

(7)退役处置阶段

涉及的与标准相关的要素是废料码。该阶段主要关注一方面是退役设备(资产)转库存物资,另一方面则是报废资产(含部分报废)的单体竞价和回收残值分摊。当前退役报废设备无法追溯到初始物料信息,退役设备转库存物资时,缺乏将退役设备定位到具体物料编码上的标准,同时也影响了报废物资到资产单体的价值归集。应建立物料、设备、资产标准映射规则,资产报废时,可按照映射规则溯源到相应的物料信息,对报废物资进行价值评估并归集到资产单体。

2.2.2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及其颗粒度现状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强化管理和持续整改,电网公司的基础数据(物料、设备、资产)管理取得非常大的成效。但从资产管理的主线上看,仍存在如下问题:

(1)各专业设备分类编码规则不统一。不同专业有自身设备分类划分规则,导致ERP中存在多套设备分类编码。同个类型的设备对应多个分类编码,容易混淆,台帐维护时,设备类型选择存在出错隐患,可能引起设备联动生成的资产信息不正确。

(2)设备和物料的颗粒度存在着管理上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物料与设备的管理颗粒度需进一步细化,存在1:1(如变电一次设备)、1:N(如继保、自动化设备)和N:1(如自动化设备中的安全防护系统、调度数据网络等)等多种复杂的对应关系,部分设备(特别是二次设备)缺乏建立物资和设备台帐映射关系的基础。

3、标准及映射规则建立

3.1各阶段标准确定

(1)前期阶段:在项目立项环节,按照项目类型选择相对应的标准WBS结构,并维护电网一次技改类别或电网一次大修类别,作为物料与设备对应规则建立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

(2)设计阶段

1)初步设计环节:初设产出的设备材料清册以不大于主设备(资产)颗粒度要求确定,并依据设计图纸对设备分项单独填报。要求设备名称必须对应物料编码,且对应规则应参照后期制定好的物料、设备、资产标准映射规则。

2)初设评审环节:物料、设备、资产标准映射规及《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技改工程设备材料清册评审规范》作为评审阶段对设备材料清册进行评审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3)采购阶段:参照初设的设备材料清册及现有数据模板编制物料采购清册。采购订单上物料信息应严格按照物料采购清册申报的信息进行采购。对于初设阶段已细化的采购需求,物资部依据细化的采购需求上报国网集采,投标方依据分项报价,采购订单含分项条目。杜绝出现采购数据打包、替代、交叉的情况,为后端从物料到设备,再到资产对象的形成过程奠定稳固的基础。

(4)验收阶段:以规范化的设备材料清册作为数据来源标准,结合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技术参数,并同现场实物进行校对,形成设备台帐。

(5)转资阶段:参照设备台帐清册及国网下发的“设备分类和固定资产目录对应关系”形成资产清册,再结合工程决算报告、项目物料采购信息、物料、设备、资产标准映射规则等进行价值分摊,形成资产价值。

(6)运行维护阶段:以维修工单的功能位置及设备为最小颗粒度,确保实物对应、成本分摊。

(7)退役报废阶段:由物料、设备、资产标准映射规则进行溯源,从设备(资产)反向定位到物料组信息,再根据参数信息从物料清单中查找物料号形成废料码。

3.2数据颗粒度确定

(1)基础数据颗粒度确定

物料、设备、资产作为基础数据,其本身数据标准、分类或分组标准较完善,但三者间对应关系的颗粒度需要重新明确如下:

1)一次设备按照现有颗粒度,物料主数据与形成的主设备之间是一一对应。如主变。

2)二次设备,基本保持现有颗粒度划分,对于物料主数据颗粒度比主设备颗粒度大的情况,应将物料的颗粒度按照主要设备组成再进行细分,原则上物料颗粒度应该小于等于主设备颗粒度。

(2)物料、设备、资产标准映射规则颗粒度确定

对建立的物料、设备、资产标准映射规则,如果按照单个的物料、设备、资产数据进行映射规则制定,颗粒度过于细致,对应关系复杂,耗时过长,数据量庞大。建议按如下规则划分:

1)物料-设备间映射规则,物料颗粒度到物料组(小类),设备颗粒度则到设备类型(小类),建立物料组和设备类型间的映射规则。

2)设备-资产间映射规则,设备和资产的颗粒度及对应规则遵循国网现有要求,按照设备类型(小类)和资产类型(小类)进行对应。

3.3标准映射规则的建立

标准映射规则以国网设备资产对应规则、物料组类别与设备类别匹配为基础,辅助专家经验,建立变电一次设备、变电二次设备以及输电设备三类数据映射关系。

3.3.1变电一次设备

本次研究选择电压等级为500kV技改项目作为本次项目的研究范围,所涉及的变电一次设备范围主要包括:主变压器及子设备、所用变、接地变、断路器及子设备、隔离开关及子设备、母线、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组合互感器、电容器成套装置及子设备、避雷器及子设备、消弧线圈设备、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及子设备、接地电阻、组合电器及子设备、开关柜、避雷针、绝缘子、穿墙套管、电力电缆等。转换原则如下:

(1)变电一次设备转换规则主要根据物料组、物料的特性参数(绝缘方式、容量、额定开断电流、物料的设备类型、避雷器)来确定唯一的设备类型;

(2)按照国网的规范,初步确定主设备类型,对于既可作为主设备又可作为子设备的类型,默认做为主设备处理;

(3)形成主设备、子设备的数量除了母线、电力电缆外,其他类型都按照物料的数量形成对应数量的设备;母线、电力电缆根据物料数据条数形成对应数量的设备。

以主变压器及子设备为例

(1)主变压器转换规则:根据物料组、物料特性(绝缘方式、容量)确定对应的设备类型。

规则说明:

1)物料组为35kV变压器、66kV变压器、110kV变压器、220kV变压器、330kV变压器、500kV变压器、750kV变压器、1000kV变压器,物料的容量大于等于3000kVA,物料的绝缘方式为油浸对应设备类型为油浸变压器;

2)物料组为110kV变压器等,物料的容量大于等于3000kVA,物料的绝缘方式为SF6对应设备类型为SF6变压器。

(2)主变压器子设备转换规则:

主要根据物料组与设备类型的对应关系作为主变压器子设备的转换规则

3.3.2变电二次设备

本次研究涉及二次设备包括继保设备、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及站内其他类型设备。以继保设备为例

继保设备物料设备转换规则

(1)继保设备转换规则主要根据物料组、物料对应的WBS标识来确定唯一的设备类型;

(2)对于物料无法对应到主设备或子设备类型的,都对应到继保设备其他附属设备,主要是为能够把价值汇总到相应的主设备;

(3)对于少量一个物料组对应到多个设备类型的情况,需进行简化处理,对应到一个设备类型(解列装置)。

3.3.3输电设备

选择电压等级为500kV及以上技改项目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输电设备范围主要包括:架空线路、电缆线路以及混合线路中产生的相关设备。具体有:杆塔、绝缘子、金具、架空、避雷线、OPGW、电缆、电缆终端、电缆中间接头、接地箱、电缆终端避雷器、电缆管道。转换原则如下。

(1)输电物料转换规则主要通过物料组来确定唯一的设备类型;

(2)对于同种物料组既可能对应到变电的设备类型,又可能对应到输电的设备类型,可通过项目类别来进行区分;

(3) 同种物料组对应多个设备类型,进行单一化处理,并将参数模板进行统一。

以杆塔为例,其转换规则:根据物料组确定对应的设备类型。

规则说明:物料组为钢管杆(桩)、复合材料杆、铁塔、变电站构架对应设备类型为杆塔。

4、结语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网公司中分为多个阶段,包括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退役处置等几个阶段,涉及公司的发策、基建、物资、运检、财务、调度、科信等各个职能部门。本文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出发,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整体上的考量,设计了既能满足各个管理阶段(管理部门)要求又能满足资产全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要求的一体化标准体系,同时建立了各个阶段管理对象间的联动模型,使得各个管理职能(管理阶段)能够有效的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了资产全寿命周期全过程中各个业务阶段信息的衔接和作业的协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彤,李冰洁等.电网资产管理中业务协同模型构建研究[J]. 华东电力,2014,第42卷第1期:0058-0060.

[2]于晓彦,俞敏等.电网主网设备与生产性物料联动机制设计研究 [J].华东电力,2014,第42卷第1期:0432-0435.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浅谈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中小学民汉合校班主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
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