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主体素质的提升

2016-06-02黄巍巍顾瑞漒

理论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队伍建设辅导员

黄巍巍 顾瑞漒

[摘 要]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了深化改革的阶段,现代高校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发展自有的学科建设、研究专门的学问,更要有出类拔萃于各类专业的专家、学者。高校的教育改革也需要有以“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唯有教师主体感到神圣,才能成为高尚的教育人;唯有教师主体发自内心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才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潜能。本研究以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尊重辅导员主体地位为基点,探讨辅导员队伍主体素质提升的可行机制。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主体地位;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50 — 03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旨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意见》中的第四点提到,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1〕。高校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宣传的重要阵地,需要进行正面的、正向的舆论引导教育,而正向舆论引导教育结果的实现要从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手。这不仅需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教育,更需要处理好高校各主体间的关系,让积极的、向上的理论思想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觉的价值追求。中国的现代教育要培育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年轻一代,则需要一批批有思想、有品德、有文化、有内涵的引领者和传授者,在高校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其最主要的改革因素,需有以“教师为本”的发展创新理念,本文以尊重辅导员老师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探究有利于辅导员队伍主体素质的提升机制。

一、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据资料统计显示,新时期中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绝大部分都是由党员同志担任的,不仅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使命,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要强化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熟悉、了解我们的党,进而做到在党敢于言党、爱党、忧党,最后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到在党兴党、护党、为党。

2014年10月9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对高校教师师德做出明确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队伍中的党员教师要坚定的以教育部划出的具有警示意义的“七条”红线为戒,心存对道德的神圣感、敬畏感是弘扬师德之根本。精神雾霾令人“看不清路”,使人“拎不清事”,让人“迈不开步”,导致“托不住底”。

教师党员唯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有清醒的觉悟意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接通地气看清路,拥有底气拎清事,打开信心迈开步,坚守勇气葆底色。辅导员老师更需如此,坚定立场和把握思想,在学生思想政治引导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定力和信念,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学术和人文魅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向心力,进而不断激发主体的积极和模范作用,培育出更有思想、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的激发,首先要从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出发,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进而摸索适合辅导员队伍内涵建设的可行并有效的措施。

二、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提升队伍素质建设

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学生政治上的向导、业务上的指导、生活上的挚友的“引路人”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作为德育教育关系中的重要主体的作用,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辅导员个体需要做到以下“六性”之统一。

一是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具有阶级性,代表本阶级的最高意志。一个政党要有党性,就要能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上坚持有本阶级的觉悟和意识;一个体要有党性,就要能将对党的忠诚、拥护内化为日常学习、工作中的情感和行为的自觉取向,党性是一种政治行为能力,党性修养的提升需要在日常实践中锻炼形成。

高校辅导员要有党性,其核心就是要能站稳政治立场,有坚定的意志坚持真理。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就不会成为有灵魂的人,就会迷失前行的方向,进而逐渐丧失党性。即,要成为有信仰、有灵魂、有思想、有品位、受人尊敬的辅导员老师,党性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起着生命线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下半年视察江苏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全面治党,从严治党,强调要牢记两个沉重教训,一个是在新古田工作会上要汲取“徐才厚案的沉重教训”,一个是在南京讲要吸取“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沉痛教训,不吸取“徐才厚案”的教训,就会重蹈“南京大屠杀教训”的覆辙,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还是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出了问题。同样,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若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敏锐的时代精神,没有较强的辨析力,没有先进的理论思想,培养出来的将是只会不断重复劳动的“机器人”,不能把握住自己的灵魂思想的“空心人”。理想信念一定要在辅导员队伍中牢固的树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做好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是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3〕人民性的核心是人民至上。现代高校的教育已向大众化回归,更需凸显教育的人民性。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关注教育的人民性特质,既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必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由路径。

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革、发展,无形中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有人民性,要忠诚于党的事业、敬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到守土有责、爱生如子、大爱无疆,关爱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尤其是关心生活困难、学业困境、心理困惑的学生。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位学生,不嫌贫爱富、不功利势力,更不能以权谋利。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深深根植于辅导员老师的工作理念中,在做到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到尊重辅导员老师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辅导员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上的指导者与引路人,既要服务于学生,又要植根于学生,则她要具有人民性,才能真正的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的学生,为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工作理念。

三是法性。法性贯穿于法的所有领域,她随着法的发展而呈现出人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她是法条和规则背后人们的期望和理想〔4〕。法性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凸显,是人性的演变发展,不仅脱胎于人性,更是人性的张扬和派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法性明确要求要维护权利主体最根本的权利和尊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重大会议上强调要依法治国,同样,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革发展也需有法治思维的理念。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或条例对辅导员及其队伍的发展有一明确的规定和指导,规定其作为主体应享有的权利和所应尽的义务,依法治理的观念应贯穿其中。当然用制度管人和管事需做到三点:一是制度的执行者要坚决做到按章办事,不以权谋私,不任人唯亲;二是所制定的规章或制度能体现出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保证各方的权益,使得工作的主体均能保有积极的工作热情;三是制度的制定者要能权衡各方利弊,体现制度中民主与集中相协调的优势,使得工作的主体富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保证工作、事业的开拓发展。法治思维强调了法性及人性的重要性,深含了对人的尊重与理解,所以,既要求有关辅导员职业发展条例等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体现出“以师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要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有法治观念和人性思维,体现“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法性与人性相结合相统一。

四是专业性。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概念,而“辅导员的专业性”的课题研究不多,随着职业的发展需求,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必然趋势,对辅导员的专业性研究更为必要。目前,对“教师的专业性”较为科学的划分:一是对应于教师专业化理论;另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同样,辅导员的专业性也需要有职业的专业化理论和职业的发展理论作为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准的提升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质量提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今的辅导员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自己科学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儒雅的行为、渊博的知识为学生树立榜样,从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长效发展来说,应重视辅导员老师的“专业性”发展,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唤起辅导员老师的内在尊严,不仅要认识到辅导员队伍的社会价值,更要充分尊重专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老师拥有了一定的专业支撑,才会更有职业的价值追求,才会有职业的神圣感,形成职业的自觉行为,最终培育出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一代。

五是实践性。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性体现,他是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效果的转化呈现,是教育的必然结果;同样,辅导员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也是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推动与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能否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转变为积极的实践行为。实践性知识是理论性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发展的落脚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理论化为实践并检验理论的实践效果,起到教学相促的作用。

辅导员老师的实践性知识更需结合其教育工作的环境去积极展开,现今很多高校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军事理论课等专题性的教育课程,抓好此类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对于提升高校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很重要。在从学术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转变时,固然转变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如何去积极的促成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这是我们需要考虑并着手准备的。辅导员老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提升过程中,责任和情感是其发展动力,环境与个人因素也会影响着其发展方向,感染式的教育很重要。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开展工作时,注重言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重于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形成实践性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艺术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飞快发展,人们在接收新生事物和新信息的同时他们的思想正面临着多元化影响因素的挑战。如何坚持正确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引导好青年一代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思想引领方式,高校肩负着培育国家各门类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一重任之思想教育工作更多的交予了高校的辅导员手中。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管理人、教育人、引导人的特殊的工作,是一类需要科学的工作理念和艺术的工作方法相结合的职业,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散发出特有的人格魅力的职业。目前高校的辅导员老师以中青年为主,他们的社会、生活、工作经验相对比较浅,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除了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全方位服务的科学管理理念,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对待学生要有热心、耐心、细心,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这就需要在日常引导和常规管理中增强工作的艺术性,艺术性的开展工作才会将思想教育内涵深入学生的内心。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那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学会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现有的、模式化的,这样才能培养育出个性化的、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尊重个体,增强工作的艺术性,不仅可从正面教育引导达到效果,更让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便于工作的开展。

从人的主体角色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而言,要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从队伍自身素质内涵建设提升着手,做到既要坚持党性、人民性、法性在宏观层面上的统一,也离不开实践中专业性、实践性、艺术性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落实,总之,要坚持以上“六性”之统一是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的必备之保证。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

〔2〕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2):75-82.

〔3〕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13-11-12(01).

〔4〕韦书觉.论法性和人性之关系〔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44-46.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队伍建设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