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2016-06-02侯桂华

理论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理想信念

侯桂华

[摘 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首要条件,注重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提升党员的理论修养、价值追求、群众观与实践观,会收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加强; 党员; 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036 — 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并进而对理想信念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将之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可见,总书记讲这番话的针对性和重大现实意义。新时期、新形势下,该如何加强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精神上不会缺“钙”,值得深思。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所蕴含的精髓,对于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疑惑:为什么在过去艰难的岁月里,广大共产党员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而在国泰民安、生活幸福的时候,却难以抵挡住各种诱惑呢?关键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因此,要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首先应该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变革、转型,必然要面临弃旧扬新、破旧创新的问题,包括人的理想信念,都会面临重新选择与认同。对此,人们常用“社会变了,曾经的信仰与追求当然也要发生变化”来进行解释,好像这种变化是一种必然。然而,社会转型是否能够成为党员理想信念丢失的正当理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广大党员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的社会转型,“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看待我国社会现实存在的成就与不足,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

(二)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天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逐渐从过去的显性斗争向现在的隐性斗争发展,即斗争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给人的感觉是国家间的界限在逐渐模糊,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淡化,信仰什么似乎成了无所谓的事。如果任由其发展,不难想象,若干年后,还会有多少人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追求共产主义!

(三)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身原因。社会、时代都在飞速发展,对党员的培养、发展及理想信念教育是否跟上了社会、时代的步伐?如果两者的步伐不一致,必然会出现相关的问题。从中国现有8000多万党员的数量来看,党员培养、发展的速度是上去了。但是,对党员的培养、发展,还是沿袭了过去的方式方法,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相脱节。而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2〕利用这些媒体,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相关理想信念的精神

在谈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人们往往只关注到理想信念本身,忽视理想信念背后的强大的文化底蕴的支撑。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能够为我们今天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依据、典范与示范作用。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顾炎武曾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中国能够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逐渐成为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并以这种理想和信念为支撑而不断前行。

(二)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西汉时的贾谊指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也曾指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名言警句都在告诉世人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奉献。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国家和民族,没有大局意识和整体利益,则必然会在困难面前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在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做出损公肥私的行为,何谈理想与信念?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观。《论语》中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于是,古人将君子作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境界与追求,并对小人嗤之以鼻。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种义利观与金钱观,实质是人道德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对于广大的共产党员来讲,如果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对应的现实行动。

(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群众观。《孟子》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可以说,很早以前,我们的前辈便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与作用。马克思也曾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对广大党员来讲,任何忽视、违背人民群众意愿,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错误行为。

(五)道虽逊、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实践观。《荀子》中有“道虽逊,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名言。他告诉我们,任何事情,无论大小,如果不努力去做,就永远不可能成功实现,实践是搭建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三、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导、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任何人内在的思想及追求,都有其复杂的外在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文化的隐性力量。这种力量,却往往被人所忽视。因此,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培养其内在的文化修养、底蕴、道德人格、境界、直至最后的科学理想信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党员自身的理论修养。众所周知,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一撮而就的,它需要科学的理论为其在逻辑上进行科学地论证与分析。只有逻辑上的分析与论证没有问题,这种理想信念才有可能入脑入心、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首先提高党员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党员自身的理论修养,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能够以前人为榜样,提升自己的道德认识和精神境界,并时时以古人来鞭策自己。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原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进而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随社会、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的。三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探索实践的智慧与心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广大党员坚定地跟党走,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提升党员自身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广大党员总会遇到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义利之争。对于这样的矛盾,有人说用法律加以约束,这种说法当然没有错,而且也是我们现在民主法治社会常用的方法。然而我们也看到,法律并不是万能的,一些人常常会以身试法,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挺身犯法。因此,我们需要在法律之外,去提升党员自身的价值追求,让他们由被迫转为自觉,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这时候,古人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吾日三省吾身”便发挥了作用。其实,这种自查、自醒、自励的行为,在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已经有所体现,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任何外在行为的背后,都需要一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撑,党员只有在内心认同自己的价值追求,才能在行动中坚定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追求的要求去做。

(三)培养党员科学的群众观。中国的古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地阐述。历史也表明,凡是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拥护的方针、政策,都能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实生活中,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一直是社会的焦点。正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真正按照“公仆”的要求去做,没有真正意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所以才会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也进而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不难想象我们的未来会怎样!因此,培养党员的科学群众观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党员内在的修养与境界,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培养党员实事求是的实践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实践的论述很多,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一些成语更是通俗易懂,如纸上谈兵、学非所用、知易行难、经验之谈、力学笃行等等。古人也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在军事战争中体现更深刻。理想信念问题,不仅是思想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党员的理想信念,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验证,有说服力,令人信服,才可能在内心得到巩固与加强。因此,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实践观。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如何,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撮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底蕴支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总结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在德国的演讲中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3〕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善于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加强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参 考 文 献〕

〔1〕盛海英,邵文豪,王鹤霖.网络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5,(03):39-42.

〔2〕吴绮敏,孙承斌.唱响奋进凯歌 弘扬民族精神〔N〕.人民日报,2008-06-21.

〔3〕王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三个重要方面〔J〕.人民论坛,2014,(24):35-36.

〔责任编辑:张平凡〕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