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87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2016-06-02杨德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支原体

杨德芬,韦 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 530023 )



·临床研究·

587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杨德芬,韦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 530023 )

摘要:目的为了解该院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珠海浪峰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587例疑为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87例疑为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检出支原体感染共257例,总检出阳性率为43.78%。男性检出阳性率为36.28%,女性检出率为48.12%。女性检出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P<0.05)。其中在支原体感染中,主要是以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为主,其次是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感染,而单纯Mh感染较少。药敏结果显示对支原体耐药性最高的为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7.04%,而敏感度最高的依次为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单纯Uu感染时,耐药性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7.27%),其次是可乐必妥(62.34%)。Mh耐药性最高的是阿奇霉素(100.00%),其次是红霉素(92.59%)。Uu合并Mh感染耐药性最高的红霉素(97.37%),其次是罗红霉素(89.47%)。结论该院门诊支原体感染以单纯Uu感染为主,并且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时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规范用药。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寄居于宿主泌尿生殖道细胞表面,从而引起男性无症状和/或有症状尿道炎,并与女性宫颈炎和盆腔炎密切相关,同时支原体对HIV感染的获得和传播有着重要作用[1]。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及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此笔者对本院587例门诊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6月本院妇科、男科、皮肤科门诊就诊疑似支原体感染者共587例,其中男性215例,年龄18~72岁,女性372例,年龄16~66岁。以上患者均为初诊者,并且均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

1.2标本采集男性用尿道拭子取尿道口2.00~2.25 cm处柱状上皮细胞。女性取宫颈管内1~2 cm处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样拭子不能碰阴道壁。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接种。

1.3方法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其测定的药物共12种包括环脂红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甲砜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可乐必妥、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其具体步骤及结果判断严格参照试剂说明书。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587例标本培养结果分析587例疑为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检出支原体感染共257例,总检出阳性率为43.78%。男性检出阳性率为36.28%,女性检出率为48.12%。女性检出阳性率高于男性,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P<0.05)。其中在支原体感染中,主要是以单纯Uu感染为主,其次是Uu合并Mh感染,而单纯Mh感染较少。见表1。

表1 587例标本培养结果[n(%)]

2.2药敏结果分析药敏结果显示对支原体耐药性最高的为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7.04%,而敏感性最高的依次为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但是Uu、Mh、Uu合并Mh三类感染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又有区别。单纯Uu感染时,耐药性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7.27%),其次是可乐必妥(62.34%)。Mh耐药性最高的是阿奇霉素(100.00%),其次是红霉素(92.59%)。Uu合并Mh感染耐药性最高的红霉素(97.37%),其次是罗红霉素(89.47%)。S为敏感,I为中敏,R为耐药,见表2。

表2 257例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n(%)]

3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细胞膜并且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主要是Uu和Mh。有研究认为,支原体为人体条件致病菌,寄居于人体特定器官,通常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局部微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才会引起疾病。也有研究则认为只有特定的某种或某些类型的支原体对人体才有致病作用。目前对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情况仍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本研究对587例门诊就诊疑似支原体感染者采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3.78%。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6.28%,女性检出率为48.12%,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认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高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与许多报道相符[2-4]。其产生差异原因可能是与女性生理结构有关。支原体的最适pH值为6.0~6.5.而女性生殖道为酸性环境,在此环境下更利于支原体生长繁殖而致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支原体感染中,以Uu单一感染最为常见共检出153例,阳性率为26.24%,其次是Uu与Mh混合感染共76例,阳性率为12.95%,而Mh单纯感染检测率最低仅为4.60%。说明Mh感染还是以混合感染形式为主,与国内报道一致[2-3]。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因此对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不敏感。临床上治疗治疗支原体一般采用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及干扰菌体DNA复制的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普遍使用支原体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同时不同地区又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特征。刘伟明[6]报道厦门市支原体耐药率最高的3种抗菌药物为氧氟沙星(58.48%)、克拉霉素(40.83%)、罗红霉素(40.41%)。刘冬霞等[7]报道广东清远市对支原体耐药最高的抗菌药物药是环丙沙星(81.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63.1%)。周炜等[8]报道宜昌市对支原体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药依次为林可霉素(86.8%)、诺氟沙星(82.5%)。本研究药敏结果显示,本院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最高,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最高,耐药率为77.04%。其原因可能是临床对喹诺酮类药物广泛长时间使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胃肠疾病,并且部分患者盲目用药,又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此外有研究发现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菌株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序列碱基突变,相应氨基酸改变,从而使酶蛋白空间构象改变,导致喹喏酮类药物不能与酶蛋白-DNA复合体结合,从而产生耐药性[9-10]。同时Uu、Mh、Uu合并Mh这3种不同类型的感染对抗菌药物又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单纯Uu感染时,耐药性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7.27%),其次是可乐必妥(62.34%)。Mh耐药性最高的是阿奇霉素(100.00%),其次是红霉素(92.59%)。Uu合并Mh感染耐药性最高的红霉素(97.37%),其次是罗红霉素(89.47%)。并且从结果显示在同一种抗菌药物中除了环酯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混合感染比单纯感染的耐药率更为增加,与国内报道支原体混合感染更易出现药物的交叉耐药相符[11-12]。其原因可能与混合感染时多种耐药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导致交叉耐药,耐药谱扩大相关[12],也就说明临床医生在治疗混合感染时除了选用合适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外,还适当增加药物的用量。

因此,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时,临床医生切忌临床经验用药,最好同时做其药敏试验,依据药敏结果规范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病患经济负担,减少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蒋法兴,其本格,苏晓红.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9):859-861.

[2]熊敏,谢建渝.3 467例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188-1190.

[3]蒋敦松.2 324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1):23-25.

[4]温运明.3 36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440-441.

[5]冯锦文,唐晓惠.2010年至2011年度妇女支原体感染与药敏结果的趋势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85-486.

[6]刘伟民.3 13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体外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295-2297.

[7]刘冬霞,刘玉线,黄美琼.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情况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3(9):128-129.

[8]周炜,邓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临床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4):100-102.

[9]赵缜,赵芳,黄娅,等.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在脲原体对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4):424-425.

[10]任小蓉,尚宏喜,刘恩让,等.2011年深圳地区解脲脲原体药敏及耐药机制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771-773.

[11]罗晓云.97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10,20(24):4034-4035.

[12]石建新,段桂开.368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3):302-304.

(收稿日期:2016-02-11)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9.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9-1252-03

猜你喜欢

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防制措施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环酯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IL-3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体内的表达及相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