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财经类毕业生考核的供给侧改革

2016-06-02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李静怡

中国商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供给侧改革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李静怡



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财经类毕业生考核的供给侧改革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李静怡

摘 要:用人机制的“需求侧”与“供给侧”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本文以财经类毕业生“供给侧”中的课程考核机制为研究对象,以《税法》课程为例,研究了市场需求导向下,如何完善供给侧的考核机制,以期更好地为市场服务。

关键词:财经类考核 供给侧改革 市场需求 完善机制

1 市场“需求侧”的财经类毕业生课程成绩的地位

财经类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且与经济政策有较大的关联。因此,财经类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应尽量贴近市场需求,做到学有所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专业特长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优势。从市场“需求侧”导向的角度出发,就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就业分布呈现出比较显著的特点,以某财经类高校税收学专业为例,其2015年来就业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5年某财经类院校学生就业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需求呈现出比较平稳的规律,那么从“结果导向”的角度出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出各个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相关能力的需求。通过调查结果可知,不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相关能力的侧重略有差别,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对毕业生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要求同等重要,这与相关部门工作的宏观经济敏感性以及思维预判性有较大的关系。金融业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社交能力,对学习成绩所体现的专业能力以及文字功底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事务所本身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因而对学习成绩最为看重;除此之外,事务所需要出具大量鉴证咨询报告以及招投标协议等,文字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就成为了这一行业急需的重要才能。其他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关注点各不相同,但呈现出令人惊讶的结果是,他们都十分关注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占据了将近1/3的权重。

可见,虽然用人单位的行业属性不同,工作形式有所差别,但无一例外都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供给侧”所提供的学习成绩。因此,适应市场需求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是市场需求方——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工作的胜任能力。因此,对市场供给方——毕业生素质中很重要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财经类专业“供给侧”考核制度的特点

从毕业生人才“供给侧”的角度看,财经类的教学培养方案目前分成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大类,能够满足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知道理论,能答出题目,但不一定代表学生能有效地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财经类课程考核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是高等教育共性的问题,有些是财经类专业特性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如果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供给侧”改革中,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作为“需求侧”的参考标准,就变得更加准确和合理。

2.1严进宽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恐怕是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考试制度之一,进入高校课堂的都是经过高考选拔的优秀学生,但我国的高校教育存在明显的严进宽出现象,体现在成绩评价机制上也是如此,考核制度比较单一,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很多学生仅仅抱着只要能拿到一个学位就可以的思想,不尊重知识,不尊重课堂,更不尊重考试,最终即使拿到了学位,这种学位的含金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

2.2以考定学

良好的教学方案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的参照。但是即使有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真正执行的时候还是要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使得“考试”这件事情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完全取决于教师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方式。以税收学中的专业基础课《中国税收》为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仅为54课时,但中国税收包含的税制有19个之多,因此本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集中讲授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最为重要的几大税种,考试的侧重点也在于五大税种的理解与运用。虽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强调要关注税收体系的完整性,要完善把握19个税种以及其中的紧密联系,但由于本身课程内容多,课程难度大,因此学生完全被“考什么”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出现了“期末考什么,平时学什么”,“上课记重点,下课背重点,考试考重点,考后忘重点,学完全丢掉”这一真实的恶性循环。

2.3以背定考

从考试的内容上看,很多考试仅仅局限于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教材的重点章节、笔记中的基本知识点等,有些学校或某些专业甚至还有教师考前划“重点”这种非理性和非正常的现象发生。这是知识记忆为导向的大学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因此,学生认为考试只需要记住重点内容,“老师讲什么,学生背什么”。在学生看来,现行的大学考试目的只是为得到一个学分,而一些“学霸”只是为得到更高的分数,以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难以主动学习、创新学习,而且沾染了功利心。这样的“以背定考”的方式,难以达到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

2.4缺乏反馈

我国大学考试不同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地方在于,没有信息反馈机制。在考完试之后,教师仅仅评定了分数,给出了正确答案交给教务部门备案,但学生并没有了解到考试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何在,教师也没有机会为学生指正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醒大家学习中存在的盲点或者理解错误之处。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学生考试后需要有教师做相应讲解,指出考试中的错误之处,并根据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单独辅导。只有在有反馈机制的前提下,才能一方面督促教师在未来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梳理重点难点,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的重视和反思,更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3 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相结合

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相结合,才能达到市场的最佳均衡状态,通过最合适的工资机制,决策出最优的用人机制。纵观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的考试制度,无一例外都跟教学理念相贯通,成为一个完整而融洽的体系。我国目前财经类教育,尤其是较为出色的财经类院校,已经完成了教学理念的改革,但是考核方法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两者紧密结合,从观念上做到统一,才能在实践中做到贯通。

目前从财经类教学理念上来看,我们借鉴德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同等价值观的理念。这一理念是基于对学生的培养应满足社会需要这一出发点而转变的。与此同时,财经类专业的考核体制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墨守成规,要努力摆脱传统高等教育应试的障碍。这一理念的改变,就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务管理部门和一线教师应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根据市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和考核机制。只有在市场导向下,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考核才不会盲从,更不会与社会脱节。一方面,我们的考核体系能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用人单位参考学生考核成绩的时候更加精准和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锻炼专业素质,真正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得到市场的认可。

4 “供给侧”财经类专业课考核方法创新——以《税法》为例

《税法》课程在财经类专业中是具有典型特点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针对我国税法的特点,围绕着商品劳务税法、财产税法和所得税法展开,重点介绍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税法知识,这些都是从事税收专业相关工作的基石。本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其应用型极强,在现实工作中涉及到的税法知识可以覆盖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是税收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未来毕业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目前《税法》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偶有学校会增加实验课程的考核。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基于市场导向的考核方法改革思路。

4.1用实训技能考察项目代替期末统一试卷

税法主要是讲究实际理解和运用,所以在最重要的期末考试阶段,可考虑用实训技能考察项目来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试卷。此技能考察项目是基于实验课的实验系统,教师要根据本课程的课程大纲与教学目标,设计实验环节,来通过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不能再死记硬背,因死记硬背将无法通过课程考试,必须要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比如设计某企业“营改增”之后的发票变化,会计科目核算,以及相应的纳税筹划,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迅速提高课程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建立信息库,对每一学年的考试情况做分析和汇总,借助数据分析,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在未来的学习中防微杜渐,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4.2用团队研讨教学评分的方式代替平时单一化考核

研讨式教学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十分重视的新型教学方式,也是西方国家积极采用的重要教学手段。研讨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作出大量的预习工作;课上认真思考,调动已有知识储备来顺应研讨课题的要求;课后作出

总结反馈,思考研讨新问题的答案并激发学习兴趣。以此为依托,我们可以将税法课程与团队研讨教学评分相结合,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每个团队有一个指定项目,由学生自主分工,通过课前准备、课上研讨、课后团队报告的形式来确定项目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团队内每个学生的分工,来检验其研讨情况,并结合报告完成情况来进行评分,允许学生课下相互交流和相互参考,以更好地完成任务为目标,而非以获得高成绩为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地完成项目研究和开发,而且可以因分工的不同,避免单纯的舞弊现象。

参考文献

[1] 林发芝.基于技能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期末考试探讨[J].2015(06).

[2] 邢维全.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9(06).

[3] 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

[4] 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02).

作者简介:李静怡(1983-),女,河北唐山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财政税收理论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154-03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供给侧改革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弱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复合肥市场需求清淡 价格平稳运行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