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乡县黄金针菇生产技术要点

2016-06-01

农业知识 2016年17期
关键词:金乡县玉米面菌袋



金乡县黄金针菇生产技术要点

1.栽培设施。采用简易拱形塑料大棚,大棚为四周1.6米高的围墙,留有通气口,中间3.3米高。每年5至7月份为建棚时间,8月中旬开始投产,来年4月中旬结束。

2.菌种生产。栽培种采用谷粒菌种,产量高,品质好。

3.高产配方。通过生产试验和实践经验,配方总结为以下三种:

①棉渣50%、玉米心25%、麸子15%、玉米面5%、硫酸镁1%、石膏3%、菇丰素0.4%、金针菇专用肥0.2%、水分160%~170%。

②棉渣40%、玉米心20%、木屑15%、麸子15%、玉米面5%、硫酸镁1%、石膏3%、菇丰素0.4%、金针菇专用肥 0.2%、水分160%~170%。

③棉渣50%、玉米心20%、麸子14%、玉米面6%、棉粕5%、石膏3%、硫酸镁1%、拌料增产王0.4%、水分160%~170%。

4.灭菌。装袋后置于灭菌舱内,温度升至100℃,保持14小时后再闷6小时出仓,灭菌完成。灭菌过程一定要严格温度和时间要求,确保培养料灭菌均匀,否则严重影响产量。

5.接种。菌袋入棚后冷却至30℃时开始接种,利用无菌接种桶在棚内进行开放式接种。接种过程要严格操作,不得离开接种桶,接种完成后扎紧袋口,防止杂菌感染。接种后菌袋立式摆于棚内进行发菌。

6.发菌。棚内保持黑暗、通风、20~30℃的环境,40天左右即可完成发菌过程。

7.上垛摆袋。根据菌袋培养料菌丝发育好、中、差情况,将菌袋分为一、二、三级,分开上垛摆袋。每垛两排菌袋,底部相对,摆放4~5层,一、二、三层分别相距10厘米、7厘米、5厘米,上部合拢,堆成梯型菌垛,两垛间相距70厘米。

8.解口。必须在最高温度降至16℃以下时进行解口出菇操作。解口后用2~2.2米的薄膜盖严菌垛,转入出菇管理。

9.出菇期管理。出菇期要保持黑暗、低温环境。

(1)通风管理。盖膜后3~5天要进行揭膜通风进气1次,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两天后再通风1次,1星期左右开始现菇蕾。现蕾后盖1天再进行通风1次,以后视出菇率多少进行不同程度的晾垛通风。出菇率高则晾垛时间长,从2小时至12小时不等。基本出齐时白天晚上均不盖膜,连续通风48~120小时,直至菇帽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再盖膜闷48小时,揭开膜晾垛2小时再盖上膜,连续晾闷至菇柄长至20厘米长时,闷垛24小时,开始采菇。要严防棚内高温烧垛,预计夜间棚内温度高于15℃时,傍晚要及时揭开通风口通风,同时卷起垂下来的棚帘,以便于夜间通风降温。

(2)水分管理。第1茬菇采收完后,每667平方米(1亩)应喷施营养液50~75千克,齐菇后,3~5天内再喷1遍营养液,菇柄伸出袋口12~15厘米时,喷1次,采收前1星期应停止喷施。

10.采摘。菇长20~25厘米,菇帽黄豆粒大小时开始采收。采收后及时放入密封塑料袋内,以便于保存销售。

(李婷周晴晴宗可栋山东省金乡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金乡县玉米面菌袋
金乡县大蒜田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初探
当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金乡县农业托管服务实践为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休闲小食玉米脆片
浅谈金乡大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金乡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玉米面糊饼
玉米糊糊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