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

2016-06-01

农业知识 2016年17期
关键词:麦田乳油杂草



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

一、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

1.产量指标:每667平方米(1亩)500千克。

2.产量构成因素:大穗型品种每667平方米穗数25万~35万,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40~45克;中穗型品种每667平方米穗数43万~48万,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38~45克。

二、土壤条件

土层厚度80厘米以上,耕层25厘米以上,总孔隙度50%~55%,耕层容重1.4克/立方厘米以下,有机质含量1.1%以上,全氮0.07%以上,水解氮40~70毫克/千克,速效磷15 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80毫克/千克以上。

三、品种要求

选用高产、稳产、抗倒、抗病、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可选用济麦22、良星99、烟农999、济麦20(强筋)、山农22、烟农19号(强筋)、烟农24号、鲁原502、泰农18、汶农14、鑫麦296等。

四、播前准备

1.种子处理。用精选机选种,除去秕粒、破碎粒及杂物等。小麦播种前用专门的种衣剂包衣。没有种衣剂的要采用药剂拌种: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采取药剂拌种的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2.施足基肥。总施肥量,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圈粪3000千克(或腐熟的鸡粪15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00千克)左右;化肥用量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4千克、五氧化二磷6 ~8千克、氧化钾7.5千克、硫酸锌1千克。

上述总施肥量中,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和氮肥总量的50%,作底肥于耕地时施用,第二年春季看苗于小麦起身或拔节期再施总氮肥量的50%。

3.精细整地。提倡深耕翻或深松,打破犁底层,要求耕深20~25厘米,并做到随耕随耙,耙细耙透,做到上松下实。采用旋耕的地块,要两年旋耕一年深耕,打破犁地层。

五、播种技术

1.采用畦田化种植。畦的大小应因地制宜,一般畦宽1.5~3米,水浇条件好的可采用大畦,水浇条件差的可采用小畦。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应适当扩大畦宽,以2.5~3.0米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厘米。为节约用水,提倡短畦,畦长以50~60米为宜。平均行距22~24厘米为宜。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夏玉米采用直播方式,小麦播种时不留玉米套种行。

2.足墒播种。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手感标准为:手抓能成团,松手落地能散开)。墒情不足的,应采取多种形式造墒,确保适墒播种。当墒情和播期发生冲突时,宁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种,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采用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可在小麦播种前先灌水沉实,后播种小麦;也可先播种后灌水沉实,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板结。

3.适期播种。适宜的播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4~16℃,冬前≥0℃积温550~600℃,越冬时能形成6叶1心的壮苗为宜。鲁东地区为10月1日~10月10日;鲁中地区为10 月3日~13日;鲁南、鲁西南地区为10月5日~15日;鲁北、鲁西北地区为10月2日~12日。

4.适量播种。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期播种的高产麦田适宜基本苗每667平方米12万~15万,成穗40万以上。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成穗30万以上。播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千克)=[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 [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

5.宽幅播种。整地质量较好的地块采用耧腿式小麦宽幅播种机,整地质量差、秸秆坷垃较多的地块,要采用圆盘式小麦宽幅播种机。苗带宽度5~8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

六、冬前管理

1.查苗补种或疏苗移栽。麦苗出土以后,如有缺苗断垄,在2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对零星缺苗地块,可在3叶期以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

2.及时划锄。小麦3叶期至越冬前,遇降雨或浇水后,都要及时划锄。立冬后每667平方米总茎数达70万以上时,要进行镇压。

3.适时防治病虫草害。秋季小麦3叶后大部分杂草出土,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苯磺隆(巨星)、2,4-D丁酯、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唑酮草酯(快灭灵)等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75%苯磺隆可湿粉1~1.2克,或72%2,4-D丁酯乳油30~50毫升,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或40%唑酮草酯干悬浮剂4~5克加水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精・唑禾草灵(骠马)、甲基二磺隆(世玛)、炔草酸(麦极)、氟唑磺隆(彪虎)等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6.9%精噁唑禾草灵乳油60~80毫升,或3%世玛乳油25~30毫升,或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5克,加水后茎叶喷雾防治。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可选用阔世玛、麦极+苯磺隆或骠马+苯磺隆等组合混用;恶性阔叶杂草与常见阔叶杂草混生的地块,可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或苯磺隆+乙羧氟草醚或苯磺隆+苄嘧磺隆或苯磺隆+辛酰溴苯腈等组合混用。

防治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250毫升,对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条施于播种沟内或顺垄撒施于地表,施药后要随即浅锄或浅耕;也可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对水750千克,顺垄浇施。防治蝼蛄用5千克炒香的麦麸、豆饼等,加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或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50~80毫升,加适量水将药剂稀释喷拌混匀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施,每667平方米用2~3千克。另外,要密切关注红蜘蛛、地老虎、麦蚜、灰飞虱,纹枯病、全蚀病等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4.酌情浇好冬水。对于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及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浇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壮。

七、春季管理

1.适时划锄。春季划锄宜早不宜迟,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划锄要注意质量。早春第一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以后随气温逐渐升高,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尤其浇水或雨后,更要及时划锄。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消除杂草。

2.重施起身或拔节肥水。宽幅精播麦田,冬前、返青不追肥,应重施起身或拔节肥。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每667平方米茎蘖数90万以下),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的(每667平方米茎蘖数90万以上),重施拔节肥水。追肥以氮肥为主;缺磷、钾的地块,也要配合追施磷、钾肥。

3.化学去除杂草。春季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后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7平方米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克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加水喷雾防治,抗性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7平方米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50~6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乳油(麦喜)10毫升防治。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每667平方米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世玛)25~30毫升或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骠马)每667平方米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4.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防治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每667平方米150~200毫升对水75~100千克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1次;防治根腐病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麦蜘蛛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以上病虫混合发生的,可采用以上药剂一次混合喷雾防治。

八、后期管理

1.浇好挑旗、灌浆水。小麦挑旗和灌浆时对水分需求量较大,要及时浇水,使田间持水量稳定在70%~80%之间。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收获前10天内,忌浇麦黄水。种植强筋小麦的地区,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在足量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再灌溉,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2.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穗期是麦蚜、一代黏虫、吸浆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抽穗前后如遇连阴大雾天气,要在小麦齐穗期和小麦扬花期两次喷药预防,用80%多菌灵超微粉每667平方米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喷雾。也可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每667平方米100毫升对水喷雾,安全间隔期为21天。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用25%丙环唑乳油每667平方米8~9克,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32~64克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可加入Bt乳剂或Bt可湿性粉剂;穗蚜用50%辟蚜雾每667平方米8~10克喷雾,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还可兼治灰飞虱;防治一代黏虫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50~75毫升喷雾。

3.根外追肥。在挑旗孕穗期至灌浆初期喷1%~3%的尿素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的“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粮食专用)等溶液,每667平方米喷50~60千克。叶面追肥在晴天下午4时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1次。喷后24小时内遇到降雨应补喷1次。每667平方米用40%多菌灵乳剂50~80毫升、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磷酸二氢钾150克(或“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50克),对水50千克配成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可起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一喷三防”效果。

4.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多,千粒重最高,应及时收获。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子粒内部呈蜡质状,含水率22%左右,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能被指甲切断。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并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证小麦商品粮的纯度和质量。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混杂。

(鞠正春韩伟柴兰高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邮编:250013)

猜你喜欢

麦田乳油杂草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拔杂草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只有更好的
一直在努力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