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6-01李雪梅

现代医院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变异性缬沙坦氨氯地平

郭 梅 李雪梅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 梅 李雪梅

目的 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倍博特)治疗,观察组(n=45例)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代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动态血压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SSD、dDSD)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nSSD、nDSD)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面部潮红、轻微头痛、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缬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显著性改变,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1]。目前临床医务人员均认为,在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过程中,不但要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更为重要的是尽量缩短血压升高的持续时间,有效恢复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明显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这样才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对靶器官造成的损害[2]。因此本研究拟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本院心血管科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3例):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2±8.2)岁,病程为8~15年;观察组(n=44例):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5±8.5)岁,病程7~12年。两组在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前均知晓本研究方案且签字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含缬沙坦80 mg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1片/次;对照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片12.5 mg)治疗,口服,每日1次,1片/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动态血压指标及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SSD、dDSD)、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nSSD、nDSD)等血压变异指标,并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例数、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生活质量评定

根据相关文献标准[3]制订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力健康、精神健康和总体功能等方面予以检测。问卷内容由26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有5项选择,分别记为1~5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最好。此外,每个方面还设有1个总条目,以检测自我感受总体状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予以分析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等动态血压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SSD、dDSD和nSSD、nDSD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mmHg)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疗效比较 n(%)

注:两组比较,1)P<0.05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面部潮红、轻微头痛、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在夜间2:00~3:00时处于低水平,在上午6:00~8:00和下午16:00~18:00时出现2个血压高峰值,随后血压水平缓慢降低,形成双峰一谷的杓型血压节律,此种节律变化受到集体神经、体液等各种因素的调节作用,对靶器官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学功能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机体内迷走神经活性功能及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程度均出现显著性下降,动脉的顺应性明显降低,使得其调节血压的生理学功能也明显衰退,最终表现为血压水平波动幅度较大,血压昼夜的节律变化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夜间血压水平持续性升高,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负荷过重而出现功能衰竭[5-6]。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在降压的同时还应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从血药作用浓度-药物疗效角度而言,白天血药浓度较高,夜间血药浓度较低,因此降低夜间及晨起时间血压的效果较弱,使得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其具有与受体位点缓慢结合,缓慢解离的作用特点,可缓慢起到舒张血管舒张的效应,进而发挥降压作用[7]。此外在用药剂量上有良好的耐受性,血浆半衰期长,服用后6~12 h达血浆峰值,7~8 d后达到血药稳态浓度,作用时间持久,很少发生心脏抑制及传导障碍。相关临床研究显示[8],在同等用药剂量下,夜间服用氨氯地平能够降低夜间血压,并逆转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同时,还可更有效抑制清晨时段血压的迅速上升。缬沙坦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生物诱导的生理学功能作用,可明显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运动,从而有效扩张血管平滑肌,显著性改善心室生理功能,促进血管弹性功能的尽快恢复,通过阻止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过程,最终起到降血压的治疗目的,同时还可有效保护重要脏器组织的功能[9]。相关研究证实[10-11],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均低于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单独使用。因此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不但可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且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并显著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郝铁来,张颜周.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12-13,17.

[2] 张贻平.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9,18(19):8-9.

[3] 李鲁,王红妹, 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4] 王惠萍,于小洪.老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差异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656-657.

[5] 夏幼林,夏新红.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4,25(4):353-355.

[6] 李伟,陈学林,管思明,等.奥美沙坦酯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4):259-261.

[7] 陈志君,张亮,苏学浩.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3):29-30,34.

[8] 俞凤,邹尔斌,鲍正毅.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0,8(3):234-236.

[9] 李莹莹,王浩.不同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改善作用的比较[J].新医学,2010,41(7):448-451.

[10]ALLEMANN Y, FRAILE B, LAMBERT M, et al.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and valsarta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uncontrolled with previous monotherapy: the Exforge in failure after single therapy (EXFAST) study[J]. J Clin Hyperten (Greenwich),2008,10(3):185-194.

[11]于凤侠,林树无,徐旺达.缬沙坦氨氯地平(倍博特)治疗老年蛋白尿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83-85.

李雪梅

R544.1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10.009

郭 梅 李雪梅 :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武汉 430064

猜你喜欢

变异性缬沙坦氨氯地平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