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p38MAPK表达的影响

2016-06-01马长华罗振中

现代医院 2016年10期
关键词:神经病电针脊髓

马长华 杨 欢 罗振中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p38MAPK表达的影响

马长华 杨 欢 罗振中

目的 探析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大鼠进行筛选,选取符合条件60只按照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均分(15只/组)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筛选出来的大鼠中进行造模手术,在造模成功的大鼠中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分别在手术前后治疗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测定其疼痛。10天后开始进行电针治疗实验,通过荧光标记方法检测大鼠脊髓p38MAPK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中大鼠的痛阈及脊髓p38MAPK表达无变化,但是模型组和假电针组降低明显,电针组在电针治疗上均显著升高且电针治疗后大鼠的运动较模型组和假电针组低。电针组大鼠的脊髓p38MAPK表达高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结论 电针治疗有效减轻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大鼠的疼痛,抑制脊髓p38MAPK表达的影响。

电针;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p38MAPK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复杂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临床上以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灼热、冰凉等,也可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甚至发展至糖尿病足溃疡或需要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电针疗法是利用刺入身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对神经痛、神经麻痹等的治疗效果良好。为了更好的探究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p38MAPK表达的影响,本组选定大鼠进行实验来作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60只成年大鼠,按照数字随机分配为原则(15只/组)分为四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最大重量的是260 g,最小的是190 g,平均重量(221.26±3.58)g。大鼠模型的建立:将大鼠禁食24小时后,将STZ溶液按55 mg/kg的剂量一次性注射大鼠体内。36小时候用血糖仪测量大鼠的血量指标,>17.6 mol/L的大鼠成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再注射2%的戊巴比妥钠给大鼠进行麻醉,快速去脊髓,进行荧光标记p38MAPK。

1.2 方法

每天固定时间利用电针法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治疗,从建模成功后7天开始,将模型组大鼠置于自制的装置中,尽可能将四肢以及尾部暴露在外,但大鼠安静后,始每天刺激持续时间15min,连续电针半个月,观察大鼠行为,记录饮食、大便、泌尿等日常行为;并测定大鼠疼痛感以及观察荧光标记的p38MAPK在脊髓中的表达。

在建模前和建模后2天、4天、5天进行行为检测,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大鼠的行为(8:00-11:00)。

通过免疫组化方式的检验,p38MAPK的阳性细胞因子。

1.3 疼痛测定运动评分标准

运动无障碍为0,随着运动障碍的提升其评定分也随之升高。对大鼠的疼痛进行记录,无变化(0分),随着疼痛度其评定相应增加。并记录体重,饮食等情况,p38MAPK的阳性细胞因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大鼠疼痛对比

模型组大鼠出现了疼痛变化,一些大鼠表现出烦躁和狂躁的状态更有不能行动的大鼠出现;但在电针组大鼠出现的烦躁现象较少几乎没有出现不能行动的大鼠,详见表1。

表1 大鼠疼痛评定值

2.2 各组大鼠运动对比

对照组中大鼠没有出现不适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余三组在建模后的2天时间内均出现了明显运动功能受损,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大鼠运动障碍显著升高,而电针组大鼠的运动障碍从第3次电针过后有所改善,电针组较模型组和假电针组的运动评分较回缓,见表2。

表2 大鼠运动评定值

2.3 各组大鼠p38MAPK表达对比

对照组中大鼠脊髓的p38MAPK阳性细胞因子的阳性率较低(6.78%±1.23%),模型组中的(63.23%±2.56%),假电针组中的(68.41%±1.02%),电针组中的(14.65%±1.88%),电针组中p38MAPK阳性细胞因子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详见表3。

表3 p38MAPK表达变化 (%)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神经病变,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约有80%的患者正经受着神经痛的折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能完全阐明。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似。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过程中,中枢敏化发挥重要作用。为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本组针对大鼠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利用电针的治疗手段来研究本课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蛋白质、核酸及细胞标记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同位素标记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荧光探针技术已经在蛋白质、核酸、细胞检测及免疫分析等方面显现出巨大的潜能。荧光探针技术具备高度灵敏性和极宽的动态响应时间,可以使研究人员高灵敏和高选择性地检测复杂生物分子,包括活细胞中的特定成分。

电针疗法适用于毫针刺法的主治病证,在中医领域认为其具有针灸和治疗的优点,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得到认证。电针可以提升患者痛阈,且具镇痛效果,电针在治疗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电的生理效应,维持较长时间的针感,为大部分患者所接受。针刺镇痛能提高了痛阈,增加了疼痛的耐受力,降低疼痛的敏感性。

本研究以大鼠为研究对象,成功将正常大鼠进行建模,电针组大鼠的疼痛评定和运动障碍评估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免疫组检测的荧光标记p38MAPK阳性因子阳性率将其他两组低,本研究试验结果与某些专家的研究具有一致性。

分析得出MAPK信号传输是从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壁到细胞质在到细胞核的传导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荧光标记的追踪,p38MAPK完成细胞转录、蛋白质合成以及受体表达的调整,在整个细胞中扮演着传递者的身份。在模型组中观察到荧光标记的因子和蛋白质合成水平显著提升,p38MAPK在刺激下对细胞的能量活性其直接作用。p38MAPK的表达随着疼痛程度的提升表达变得强烈,与一些专家研究的结果一致,深度证明p38MAPK在糖尿病神经性疼痛中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实验使用的模型组采取对大鼠影响小为主要原则,更贴近临床医学需求,电针治疗有效减轻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大鼠的疼痛,抑制脊髓p38MAPK表达的影响。

[1] 蔡振华.电针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p-p38MAPK表达[J].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

[2] 蔡振华,刘金锋,孙天小,等.电针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背根神经节中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5):259-264.

[3] 李翠贤,闫丽萍,易建良,等.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脊髓EAAs含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45-48.

[4] 赵 聪,余剑波.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

[5] 王志福,俞向梅,龚德贵,等.身痛逐瘀汤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87-90.

[6] 陈丁生,朱丽霞.电针治疗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a^+-K^+/ATPase活性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9(3):202-205.

[7] 范顺意,李亦梅,席 鹏.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J].2015(5):456-458.

[8] 刘国成,袁晓兰,赵莉娜,等.P38MAPK、Nox1ROSmRNA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医院,2014,14(1):16-19.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A024)

杨 欢

R365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10.008

马长华 杨 欢 罗振中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猜你喜欢

神经病电针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