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剖析

2016-05-31张睿

物流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产教融合创新

张睿

摘 要:文章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剖面,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制度与机制的创新,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资源的积累与教师能力的提升,最后以有效的内外考评体系的建立,来客观评价职业教育与科研效果,以此为产教融合的落地作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产教融合;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depth analysis 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accumulation of resource and teache's ability improvement, finally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system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Key words: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novation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经过了要素价格驱动阶段,下一步更多的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与教育,需要更多适应经济转型、符合产业发展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多年来,职业教育通过对产业和企业的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和实习基地,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总的说来,校企合作水平都只是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行业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已从一般性技能人才到高技能人才,再到如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些一线人才,单靠学校是培养不出来的,靠一般的校企合作也培养不出来,只有依靠深入的产教融合才能完成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1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与现状

所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面向产业的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办学模式,以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人才,学生从学校教育到企业实际工作间无缝衔接,从而解决了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

产业与教学的融合体现了职业教育本质与应有的社会价值。国外实践了一个多世纪,职业教育已成为卓有成效和令人尊敬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在国外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和“企业手中的教育”,强调了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特点。在理论与实践中,德国建立了“双元制”为代表的企业主导的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和美国“工学交替”立足学校为主导的模式,日、韩职业学校完全由企业独立举办。他们都强调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而国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目前的形式也比较多,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办学等,但总的来说大多还处于较浅层次的合作阶段,合作中形式重于内容,多年实践的结果表明,产教融合在具体的动力、约束以及运行机制方面,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实习实训、质量考评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还没有根本性的改观,职业教育还远没有起到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

本文正是在新的形势下,试图总结和反思既有的研究和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来深入探讨产教融合问题。力求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观察分析产教融合如何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得到落实。以便获得启迪。

2 物流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现状与产学研需求分析

产业与企业需求分析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之路的源头,当前国内许多产业由于遭遇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多数行业内产能大量过剩造成的过度竞争,经营维艰。如何突围,成为各企业思考和关心的头等大事。

国家政策研究部门,学术研究部门,包括一些产业界人士,开出的处方是: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与产业链组织方式的创新,创新意味着走出新的道路,创新就是着眼于长远的持续效益,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并非易事,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积累过程。对于多数行业来说比较实际的做法是通过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来提高产业链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其中大物流所包含的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配送、批发与零售等环节的整合与优化是主要方向。也就是说物流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成长型物流企业,无论在经营者理念,还是员工基本素养与技能方面,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方面,信息技术与整合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他们并不能以既有成功经验保证持续经营,他们渴望学习与合作,这是来自产业界的迫切需求。但是在与谁合作,如何合作以及合作成本方面,都是迷茫的,既有企业在人才储备、培训,管理咨询与系统优化、项目开发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实践,并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在合作的持续性、针对性、及时性以及成本方面,都多少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

在前期的产学合作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物流企业的强烈需求,物流产业所处的大背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关键是看学校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任务,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有许多,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延伸至培训、咨询以及技术攻关,学校与企业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基于业界需求本文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探讨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业界进一步深度合作的前提条件,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案。期望对相关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必须以构建产教合作平台为先导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深化,走产学融合之路,能够促进或者倒逼职业院校转变办学机制,从而让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助力产业转型和持续发展。这已成为政府、教育单位以及有远见的企业的共识了。物流管理专业强调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基于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的积累,来自物流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比照其他行业,企业更青睐有实际工作经验,并能将所学结合实际运用的员工,物流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变化快,随着智能化的进展,对员工技术技能要求更高,因而更加应该注重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密切跟踪产业新进展,有效指导物流职业教育。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以物流管理专业论,要做到教学与产业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首要的是构建起教育和物流产业间互相需要,利益共享的平台。在当前学校囿于自身能力和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借助政策的东风,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中间桥梁作用,加强学校服务企业的主动性。逐步建立物流专业与物流企业、产业间经常性的交流联系,才会有合作的逐步深入。

本着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的宗旨,产学各方逐步建立起务虚与务实并重的合作平台,意在加强产学间日常的沟通和实质性的合作机制。前提是合作双方应首先建立起资源与利益共享机制,以解决合作的动力与持续性问题。

(1)在务虚方面,继续深入做好每一年度的物流专业专家咨询会议,以企业发展的角度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献计献策。同时借助已有基础以及物流协会扩大物流专家库资源,专业带头人和教师积极参加全国、省和地区物流行业年会与论坛,了解行业最新发展与企业面临的问题,探索教改与合作的可能性。积极参与本地区物流行业协会的活动,透过行业协会,了解骨干企业,寻求相互间的合作。

对于合作企业与潜在的合作企业应该加强日常性的回访和调研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做好每一届物流管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了解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适用性,了解物流企业对于毕业生知识、能力、素养的最新要求,物流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再培训问题。

务虚部分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平时的联络沟通,加强了解,为实质性的合作做好必要的铺垫。

(2)务实部分,着眼于校企双方建立起实质性的合作载体与项目,建立起合作的具体制度与机制。也就是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的落地部分。这方面是职业教育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沟通与联络的基础上,产教融合必须进入实质性的合作之中,这样才能推进合作的进程。就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产业的合作来说,需要做到两点。

①以利益共同体为出发点,探索建立起校企多种合作方式下的载体

a. 与骨干物流企业建立联合实训基地,满足教学和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

b. 争取在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下建立公共物流实训基地,面向区域内的职业培训需要。

c. 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联盟,诸如职教集团、企业命名二级学院等形式,实现产教资源与利益的分享。

d. 以学校为主导,以建立物流科技中心为目标,为成长型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咨询与技术开发帮助,借此积累相关的经验和资源。

e. 将物流企业直接引入学校产业园区,便于进一步的合作。

②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享互惠的制度与机制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校层面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产业和企业的合作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合作机制,在此只作一个简单的论述,我们将在以下一部分中详细展开讨论。

4 机制的转换与新制度的建立是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日常运营的有力保障

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由面上的平台构建,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有效的制度与机制必然成为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建立新的、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制度与机制,才能有效对接物流产业与企业的发展,产教融合才能深入开展。类似的情况出现在许多地区和行业已有的实例中,只要是能够转换观念,解放思想,创新制度、机制,一定能带来地区与行业的繁荣。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允许的范围内,新制度与机制的建立,就能固化改革成果,并具有长远的价值,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同样如此。下面几个方面值得重点探讨。

4.1 项目开发与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与相关的物流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有一般性合作与深度合作,不管是哪种形式,建立有效的项目开发与管理制度,设立项目组织机构,进行项目的规划,成本分析与预算,质量控制与跟踪,项目合同管理,项目小组的考核与激励都是必须的。做好这方面的基础工作才能够保障项目开展的有效性与持久性,比如与物流企业开展订单班联合培养人才,对物流企业员工进行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为物流企业运行提供咨询服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或软件开发等,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好的制度与机制是项目持续开展的有力保障。

4.2 日常运营性制度

日常运营性制度主要保证已立项项目正常进行,其中涉及项目中教师、学生适应企业化运营的管理规范,涉及企业兼职教师适应学校管理规范,涉及实训、实习相关规范,涉及设施设备使用规范,安全规范等。目的是保证项目实施成员在学校和企业间工作与学习的平滑过渡,这就是体现了产学间的深度融合。日常运营性制度不仅是学校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4.3 具体保障措施与方案

针对具体项目的具体措施与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大体上与其他专业的做法不会有太大的出入,由于涉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更贴近企业实际的教学改革,对于传统的做法需要大胆的突波。在做好周密的计划和试点过后,稳步推开。以下几方面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产教融合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