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2016-05-31廖友亮

企业导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

廖友亮

摘 要:本文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学佛与不学佛的人群的低碳消费相关价值观、态度和意向,发现学佛能使我们的生活消费观念变得更“绿色”。这不仅有对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对如何将佛教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企业运作和居民生活有效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佛;低碳消费;对比调查;低碳经济

一、引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大师《菩提偈》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日益突显,以低碳技术为支撑转变生产及消费方式的低碳经济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有效引导人们选择低碳消费行为,加快居民的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转变十分重要。

建立在“非可持续增长”基础上的“非低碳消费”,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加速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了各种极端气候现象,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由于人们深刻意识到人类社会面临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双重制约,因此促生了“低碳经济”。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气候剧变等问题日益严重,以“低碳价值观”为核心转变生产及消费方式的“低碳经济”将是世界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各类反常现象的出现,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高碳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冲击,因此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例如,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改变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基本方向。而倡导“低碳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低碳经济下的“低碳消费”将逐渐成为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佛教发展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一个议题。要形成信仰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笔者以自己的历经和调研数据来尝试探究精神生活追求过程中以短期的佛教学习为例,探讨佛教学习是否能影响人们的“低碳消费”。

一般来说,低碳消费有3层含义:其一,消费的对象是未被污染、低碳环保的产品;其二,从购买、使用、报废等消费的各个过程进行低碳处理,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其三,消费者观念上,实现能源与消费的可持续协调。

佛教发展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一个议题。探究生态伦理观念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更丰富的研究佐证。发掘宗教内在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可以为自然生态的保护提供更丰富的研究参考。

中国环境问题一直是抑制中国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难题,而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接下来,笔者希望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影响人们“低碳消费”的原因,这不仅有对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对如何佛教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企业运作和居民生活有效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的环境现状

《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达标城市不足10%。2014年,中国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896个,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给环境带来的损害日益严重。

传统的研究影响影消费者低碳消费的因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消费者内部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因素(比如性别、年龄等)、价值观、态度、低碳知识等;一类为消费者外部因素,包括政策、信息、技术、消费情景等因素。接下来,笔者将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释人们的在进行精神追求的过程中接受佛教文化的学习是否能影响到人们日常的消费观念和环境态度,尤其是备受关注的低碳消费。

三、学佛是否能使得世界变的更“绿”?

2015年4月笔者看到中国某一著名寺庙的开展佛教学习的通知,于是便报名参加并得到了录取。这个活动的举办已经有一定历史了,举办得也非常成熟了。活动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法师介绍佛教以及讲授佛经、早课、诵经、参禅、打坐、三步一拜等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的佛教学习活动。活动期间采取分小组导师制,每个法师指导一个小组,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辅导。于此同时,笔者基于自身的研究基础萌发了进行“低碳消费”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针对两类群体:参加过佛教学习的消费者人群和没有参加过佛教学习的人群。这些群体的组成以海内外各大高校的师生占多数,也包含其他各类的从业人员。笔者不仅调查了这两类群体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以及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等。低碳消费调查指标包含四个:“低碳消费意愿”、“低碳消费态度”、“环境态度”和“生态价值观”。

环境态度(Environment Attitude)是指环境行为主体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的环境行为存在的一般而稳定的倾向、立场或看法。量表由环境信念和环境敏感度两个部分共7个题项组成。环境信念共4个题项,主要参考Dunlap等人开发的量表;环境敏感度包含3个题项,主要参考了 Chan和Roth等开发的量表。

低碳消费态度(Low-Carbon Consumption Attitude)即个人对客观存在的低碳相关的事物的认知、情感、记忆和想象。的量表的题项来源基于Stern (2000)和Balderjahn ( 1988)的研究,共有4个题项。

低碳消费意向(Low-Carbon Consumption Intention)指个人或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品牌或服务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量表主要参照Samart(2005)的研究,囊括4个测量题项。

生态价值观是人类主体基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知而产生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信念或准则。量表主要参考Dunlap等人的研究,有8个测量题项。

四、研究结论

针对学佛与未学佛两类消费者群体的综合调查,研究结果如下:其一,月均可支付收入偏高和偏低的消费者使得世界变得更“绿”,月均可支配收入中等的消费者拖了后腿,而学佛使得这一差距变得更大。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调查结果是,两类消费群体的月均可支配收入月可支配收入与“低碳消费意愿”、“低碳消费态度”、“环境态度”和“生态价值观”这四个指标分别都呈现U型关系;以“低碳消费意愿”为例,即月均可支配收入中等的消费者平时购物过程中表现的“低碳消费意愿”最弱,最不愿意进行低碳消费,反而月均可支配收入偏高的消费者和月均可支配收入偏低的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愿”都比较强烈,在日常生活更愿意从事低碳消费。更有趣的是,在学佛的消费者群体中这种U型关系要比不学佛的消费者群体明显很多。是否学佛让这种差异更大。其二,高学历的消费者为世界变“绿”做出更大的贡献,从一定程度上,学佛增强了高学历者的这一贡献。调查结果表明,学历越高,低碳消费调查指标越高,低碳消费越明显。高学历的消费者低碳消费比较明显,而且学历越高低碳消费越强烈。这其中可能有更进一步的的价值观和社会认知的原因。对于两类不同研究群体而言,尤为突出的是硕士以上学历的学佛的消费者,其“低碳消费态度”、“环境态度”和“生态价值观”等指标都显著高于硕士以上学历未学佛的群体。学佛对高学历消费者的低碳消费影响更大。其三,调查结果显示,学佛的消费者与未学佛的消费者之间“低碳消费意愿”、“低碳消费态度”和“生态价值观”等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然而,学佛群体的“环境态度”比未学佛的群体搞出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短期的佛教学习可能对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影响没有影响或者影响有“滞后效应”。可能由于“正性的佛教”(即对佛教是科学信仰而非迷信)弘扬的受戒自持、积德行善、广为布施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宏观大环境的看法和态度,学佛对人们的“环境态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因此,精神生活越丰富的人群对待周围的宏观环境可能会更友好。也许,从这一角度而言,即使世界没有变,但学佛可以使得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变得更“绿”。其四,不同年龄阶段,学佛的消费者与未学佛的消费者没有明显差异。26-35岁学佛的被试“环境态度”相对较高。这可能表明,使世界变量更“绿”的生力军是26-35岁的青年消费者。其五,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佛与不学佛的学生群体比较中,低碳消费结果指标没有差异。然而,对于国企员工和私企员工,学佛的群体的“环境态度”要显著高于不学佛的群体。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并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结果,在事业单位/公务员和自由职业者这两类群体中,学佛的四个低碳消费调查指标要显著高于不学佛的四个低碳消费指标。这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使得世界变得更“绿”的主力军是事业单位/公务员和自由职业者这两类消费者群体。

参考文献:

[1] 黎建新,绿色购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4):70-74.

[2] 王璐.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14:1-28.

猜你喜欢

低碳低碳经济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