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思路与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建设

2016-05-30段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模态模式大学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针对多模态理论相关概念与特征展开分析,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的不足之处,就如何切实打造高效的多模态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切实推动我国英语教学体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价值。

关键词:多模态 大学 英语 教学 模式

多模态(multimodality)分析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克瑞斯(Kress & 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其主张在实际沟通的过程中,想要完成意义建构的交际实践,必须引入多种符号资源,其中不仅仅包括常规的语言符号,同样需要包括有图像、音乐、空间、手势以及语调等其他符号。由此影响到语言教育领域,形成新的教育思潮。

一.多模态思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1990年以来,众多的功能语言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领域的发展,将语言符号的特征逐步转移到图像、声音以及语调等方面,成为新的研究趋势。这种趋势,本身与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同时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相关研究表明,交际活动中的多模态话语整体含义必须得到重视,而非将其加以割裂而单独进行理解和分析。

对应的多模态化教学,在1996年由New London Group提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主张,其希望能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包括网络、图片、角色扮演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等,来实现对于学生多种感官的调动,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参与到语言学习过程中来。Kress则进一步在2001年对教学过程中多模态信息传递,以及模态的进化与更迭展开了理论的分析,得出三个主要的理论基础。他认为,首先物质的媒体经过人类社会行为的塑造,形成了意义产生的资源,用于对意义进行表达,即模态的形成。其次,语言模态与其他模态相互融合和影响,共同作用实现对于信息的传递。最后,模态会在使用者展开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实现修正与进化,形成新的模态。

与之对应,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多媒体的应用本身也是对于多模态教学的一种顺应。与以往的单纯录音播放不同,多媒体能够综合更多形式的模态进行展示,帮助打造更便于学生学习的整体环境。虽然如此,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教学模式发展误区,亟待引起重视。

二.有效构建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

通过对多模态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有如下两个主要的方面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对学生的学习实现推进。

首先,多媒体作为融合多模态的重要工具,必须得到合理利用。目前很多英语教师都开始使用多媒体,但是在使用的方法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商榷。多媒体能够融合多种模态,对于加强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提升英语理解能力有着积极价值,但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僵化难以进步的状况,仍然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制作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并且推动教学内容的自身发展,使其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方式角度看,当前听力、阅读以及口语等,呈现出一定的分离特征,尤其是听力和口语,甚至已经专设对应的课程展开。此种教学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视,实际上是割裂了英语本身的多模态特征。英语要实现有效教学,必然需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单纯的阅读,单纯的听力,单纯的表达,都不是完整的语言体现,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帮助实现推动学生学习进程。因此在这一方面,应当适当将学习内容融合,为学生支持起一个全面多角度接收信息的多模态环境,才是切实推动学生学习,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多模态理论强调将语言融入到其应有环境中,从多个模态进行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此理论更加接近于语言的应用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同样有着积极价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多模态理论有所熟知,并且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对应的调整,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作者介绍:段燕,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多模态模式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