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对智力障碍学生生活适应性的培养

2016-05-30张先玉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张先玉

【摘 要】培智学校所招收的都是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他们因智力方面有缺陷,故而在生活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应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生活适应性的培养,提高其生活能力。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智力障碍学生      生活适应性

一、引言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那么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地加以照顾。具体到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性。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语文》是辅读学校的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应从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困难出发,设计教学侧重点与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生活适应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智力障碍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简单来说,智力障碍就是指先天智力水平无法达到正常水平,或后天受疾病、意外等情况的影响而发生智力障碍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通常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一)生活自理能力差

智力障碍学生本身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相对于正常孩子就差距很大,他们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不稳定,而且容易泛化,对于生活技能通常是难以掌握。加之智障孩子的家长往往一心想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补偿,很多事不舍得让孩子亲力亲为,大事小事均为孩子包办代办,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就越来越差。以笔者执教班级为例,班上很多孩子甚至不会自己盛饭,所有事情都需要有人代劳。

(二)生活习惯不科学

在智力障碍学生的再教育与训练上,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方面的缺陷外,还要兼顾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但是智力障碍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对正确与错误缺乏辨别力,且因为常常受到优待,因此生活上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卫生习惯,很多智力障碍学生的个人卫生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情绪控制不到位

智力障碍学生缺乏安全感,因此情感调节功能几乎为零,性格易冲动或固执,这一点也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极度任性。比如,一次课上,一位学生突然大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任凭老师如何劝导,学生只是重复这一句话,使得其他学生也受到影响,情绪失控。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适应性

智力障碍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其难以适应今后走向社会的生活。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劳动能力。

(一)通过语文教材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语文》第九册教材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视。比如第一单元的《洗澡》、第二单元的《整理衣服》、第五单元的《商场购物》等,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教师应该牢牢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环节来教学。比如《整理衣服》这一单元,包括了两节内容——收藏衣服和钉扣子。教师在教学收藏衣服时,亲自为学生示范了如何叠衣服:“同学们,大家猜猜老师在干什么?”教师慢慢地将衣服上的每一颗扣子系好,边系扣子边说:“老师先把衣服上面的扣子一颗颗扣好,就像平时我们穿衣服时那样。扣完以后呢,老师把衣服铺平,大家猜猜老师想做什么?”学生回答:“叠衣服。”教师赞赏道:“真棒,老师要叠衣服了。同学们仔细看好哦,看老师怎样叠衣服。”教师轻轻地叠好衣服,又拆开示范了一次。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叠衣服。在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忘记扣扣子,叠出的衣服十分不整齐,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听从老师的要求,而是摆弄着衣服玩。教师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一次次地指导他们,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终于,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学会了叠衣服,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临下课时,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会了叠衣服,今天晚上回家帮妈妈叠衣服好不好?妈妈一定会为你竖大拇指的。”学生骄傲地回答:“好。”

(二)通过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类是社会的组成个体,因此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的。智力障碍学生头脑十分单纯,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通常表现出躲避甚至畏惧的情绪。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并加强训练,创设交际情景,一点一滴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学《实用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待客做客》时,教师便创设了一个待客的情景:“同学们,欢不欢迎老师去你家做客啊?”“欢迎——”学生说道。教师继续说:“那现在老师要去你家做客了,你会怎么招待老师呢?”一位学生说:“老师,吃糖。”另一位学生跟着说:“老师,喝水。”教师夸奖道:“啊,真是好孩子,谢谢你们。老师喝过水,吃过糖果以后呢?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学生摇了摇头。教师引导他们:“那你们想不想跟老师聊天啊?”“想——”学生拉长声音回答。“同学们真热情啊,那你们都想跟老师聊什么呢?”学生众说纷纭。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给你唱首歌。”教师十分惊喜:“真的吗?太好了,老师就喜欢听你唱歌。你想给老师唱首什么歌呢?”学生认真地唱起了《小苹果》。教师听到之后带头鼓掌,鼓励他说:“唱得真好听,等以后老师去你家你一定要给老师唱歌哦。”由此创设出的情景,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知道了如何待客、如何沟通,也激发了学生人际交往的兴趣。

(三)通过设计康复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俗话说“手脑不分家”,而科学同样证明,动手操作能力与智力水平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康复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比如,《实用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第12课《刷鞋》,就是教学生动手刷鞋,教师在课上播放刷鞋的教学视频,并告知学生刷鞋的步骤。由于课上无法进行刷鞋训练,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课下作业——刷鞋,要求学生刷一双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家人的。后来,很多家长反馈,孩子主动要求刷鞋,虽然刷得并不干净,但是十分认真,有的孩子在刷完鞋之后还主动把脏水倒进了厕所,并且主动将地上的水擦干净。家长十分感动,虽然这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却是多么地难得。后来,教师还教学生洗衣服、煮面条……学生艰难地学着每一项家务,记着每一个步骤,有了很大地提升。

四、语文教学中对智力障碍学生教育的注意事项

语文教学中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耐心,少抱怨

智力障碍学生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在行为上,都会落后于正常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抱怨,用耐心和爱心为智力障碍学生撑起一片天。

(二)多鼓励,少批评

智力障碍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渴望被赏识,但是他们得到赏识的机会很少。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肯定,树立信心。

(三)多实践,少理论

普通学校的語文课通常是进行理论内容的传授,而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学则应该偏重于实践,因为只有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切实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五、结语

以上,我们对语文教学中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适应性进行了论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值得被珍视,在培智学校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郝传萍,张瑜,马薇.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

[2]张志莉.浅谈培智学校劳动技能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2(09).

[3]柳乐.智力障碍学生抑制控制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范俊华.轻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5]杨丹蓉.辅读学校智力障碍学生与性有关问题行为的现状与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