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谈

2016-05-30韩笑雪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韩笑雪

【摘 要】为了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从制定行为准则、抓好课堂阵地、注重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我们主要是以规范言行为主。但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在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才能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制定行为准则

小学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让小学生知道哪些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是坏的行为习惯,要结合实际给他们制定基本准则,从而督促他们进行自行约定,增强行为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為基准,让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开学初和“文明月”应该多学习和开展活动,让学生真正明白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践行。其次,制定班级规则,其实就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一般情况,我们每个班级都要制定,先争取各位同学的意见,然后投票决定自己班级的规则,如上课如何做,下课如何做,遇到不文明行为如何做,如何帮助别人等一些常见行为准则,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最后,就是在班级的墙报、黑板或走廊张贴小标语。例如“敬、静、净”,自信、自律、自尊、自强等一些班级口号,约束学生的行为或督促学生为了某一目标努力,都可以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准则。

二、抓好课堂阵地

课堂是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阵地。上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及时教育,同时根据课堂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和手段,纠正学生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精心备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前,教师要对上课的内容精心准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就是快乐的,也可以说教学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标,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从而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养成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善于合作的好习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不集中等,我们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方式,采取形式多样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兴趣相符的有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通常我们要在课前设计好活动,例如,学生表演、做游戏或借助多媒体等形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持久地学习和探究。学生集中了精力,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会养成。

(二)关注学生,不同课堂问题不同对待

在课堂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洞察力,不仅仅是授课,还要关注每位学生的言行,从而抓住教育学生的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或问题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但是,我们在课堂中,也不能因为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而干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例如,有的同学在课堂上不集中精力听课(如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睡觉等),这些行为虽然没有干扰其他同学,但是老师也要采取一定手段进行教育。教师可以进行暗示或者进行单独教育,但不能进行挖苦等,让其难堪,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还有一些在课堂上明显捣乱的,如喧闹、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打架、敲桌子等行为,这种情况教师应立即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并进行批评教育。也就是说,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要根据影响的轻重合理处理,同时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让学生难堪,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觉性。

三、注重家校合作

(一)参与学校管理,延伸德育途径

我校每学年开学初都会定期举办家长代言人大会。我们学校在每个班级选举一名既有责任心又有影响力的家长,作为班级和学校的家长代言人,让家长通过了解学校的治校方略和发展愿景,从而认知家长代言人的权利和义务。家长代言人为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新纽带,从而对教育教学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其中,“四节”,即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我们都会邀请家长代言人来校观摩并且参加评比打分活动,家长代言人为自己能够参与到学校的许多重大活动和决策之中而倍感自豪。

(二)加强家校沟通,拓宽德育思路

我们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两次召开全校各个年级的家长会。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纷纷发表自己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真实意见,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献力量。家长们走进各个班级,全神贯注地听取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在校评价,教室里是老师们严谨的演讲和学生们精彩的表演。通过家校沟通,老师、学生、家长相互交流、探讨,气氛十分融洽。家长对老师的好口碑,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将使学生更加服从于老师的管理,使老师的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因此要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善待好每一位家长。如果家长能发自内心地对他的子女说:“你们老师,人品好、有才华,你要好好跟他学。”学生听了这些话后,将会做何感想呢?我想肯定会乐于接受你的管理了。

总之,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坐立行走、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实施,使德育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于兴东.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教育,2011(02):55-56.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