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价值与教育守望

2016-05-30席丽新

创新时代 2016年1期
关键词:锡剧校本生长

“生长”是一个具有理论渊源的概念。杜威早就说过:“教育即生长。”强调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规律。陶行知等现代教育家提出:“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关注儿童的精神,强调教育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服务。

“锡剧校本课程的儿童生长”是基于儿童生长需要文化的刺激与滋养而提出的。其意蕴重在让儿童浸润在优美的锡剧戏曲文化中,不断加深与丰富经验与知识,使自身的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展示和发展。在锡剧校本课程实施中彰显儿童的生长性,激发生命活力,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动态发展的过程。

锡剧的唱词秀丽蕴藉,雅俗共赏;锡剧的音乐柔和抒情,轻快悦耳;锡剧的舞台表演唱念做打,载歌载舞,有“太湖明珠”的美誉,是帮助小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儿童生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本文试图对学习锡剧以后“会获得什么”的课程价值作深入思考。

一、“向着明亮那方”: 锡韵流淌孕育儿童积极性格

心理学家认为:鲜明的节奏有助于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者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日本诗人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广为流传。锡剧校本课程的实施,追溯锡剧历史渊源,营造浓郁的锡剧教育氛围,选择适合小学生演唱的锡剧唱段,让儿童在欣赏中陶冶性情,调节情绪,使其形成活泼开朗的积极性格,走向“明亮那方”。

1.追溯历史,传承锡剧艺术的正文化。羊尖所在地正是锡剧的发源地。锡剧鼻祖袁仁义第一个将锡剧唱到了上海滩,第一位唱锡剧的女子青宝姑娘在田间演唱深受欢迎的故事,都表达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锡剧小戏迷与小王彬彬老师近距离欢畅对话,参观“锡剧博物馆”等,在欣赏、学习锡剧文化中,开阔眼界,提高认知。这些丰富的资源,都为学生触摸锡剧历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逐渐走近锡剧历史文化,领略锡剧的神韵风采,感受锡剧独有的魅力,他们学得投入,并感到趣味盎然。

2.铺陈环境,传播校园锡剧的正场域。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学校设立“红领巾锡剧研究院”专用室,供学生学习、讨论、研究。建设120米的“锡剧大道”,通过展板的形式向师生传播锡剧知识,弘扬锡剧文化。校园网创建“锡剧文化”研究频道,开设“锡剧研究”“锡剧活动”“经典曲目”等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及时让师生了解到校内外锡剧动态。在浓厚的锡剧文化环境感染下,使学生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情感油然而生。

3.设计课程,传递传统戏曲的正能量。在构思、规划和设计锡剧校本课程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了两个维度:一是儿童生活维度。锡剧课程应该是为儿童、儿童化和“化”儿童的。所以,我们主张给予儿童寻常或者日常的生活。二是儿童生长维度。我们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锡剧课程中,掌握技能,把握学习过程与方法,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蓬勃生长之力。

二、“领异标新二月花”:锡韵芬芳涵养儿童个性

戏曲教育对人具有潜在的影响。锡剧作为一门戏曲表演艺术,对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经历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古诗名句有:“领异标新二月花。”锡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得儿童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去表现锡剧的别样风景,收获个性化的成长样态。

1.校本课程,打造一本儿童个性生长的蓝本。学校在一年级至五年级开设锡剧校本课程,由专门的锡剧老师担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实现锡剧校本课程的生本化、校本化。以锡剧校本课程《太湖一枝梅》为蓝本,锡剧老师自主开发各个年级的锡剧课程。在锡剧课上,人人学唱锡剧,学演锡剧动作,欣赏优秀的锡剧唱段,并进行点评和模仿。在长期的熏染中,学生训练出了一只能感受锡剧音乐之美的耳朵,能欣赏戏曲表演之美的眼睛。

2.兴趣社团,开启一段儿童个性成长的旅程。老师把一些对锡剧特别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锡剧小社团。锡剧小社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锡剧演唱和表演,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引领孩子们走进了有声有色的锡剧世界。儿童的锡剧表演,在自由表现和大胆的创造的过程中,使情感得到了满足,也锻造了一段独特的以锡剧为主旋律的人生历程。

3.展示表演,搭建一座儿童个性生长的舞台。如果说校园的锡剧小舞台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么有众多观众的大舞台则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每一次外出比赛和演出,学生充满自信的表演,都让观众大饱眼福。观众热烈的掌声也让孩子们更加自信,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这些锡剧展示表演,为有锡剧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优越的发展平台,凸显了学校“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办学文化理念。

三、“万紫千红春满园”:锡韵弥散促进儿童交往

人的社会性决定任何个体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只有交往才能够学习到尊重、共享、竞争、合作、宽容。同样,合作交往也是儿童快乐的重要源泉。古诗有言:“万紫千红春满园”许多锡剧表演都需要同伴的合作,因此老师在锡剧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应充分把握时机,让孩子们在锡剧教育中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1.合唱比赛,唤醒儿童生长源。每两年一届的辅导区锡剧大合唱比赛,要求班班参与、人人参与,如果班主任一起参与还有加分。习惯于说普通话的小学生,在比赛时要说无锡方言,如果不集中注意力就很容易唱错,只要有一个唱错,全班口形看上去就不整齐。老师还会排练各种合唱的形式,并加上动作,如果不相互配合,便很容易乱成一团。在排练中,学生明白了合唱不是竞唱,不需要突出个性,要寻找的是口形、声音、气息等的和谐、统一。学生从内心懂得了心中要有他人,要照顾全局。儿童在相互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形成初步的团队意识。

2.央视拍摄,孕育儿童生长态。2013年7月,中央电视台到羊尖实验小学拍摄以锡剧为主的大型演唱会“江南韵,太湖情”。羊尖实验小学有十七个节目要上央视,涉及近百位学生,有的学生一个人要演多个节目,如何来协调、分工、合作是一个大难题。去拍摄地坐车时,大家互相谦让,让晕车的同学坐在前面;有的节目需要道具、背景,同学之间相互提醒不要忘记拿;节目拍摄不顺利,一遍没有过关,同学之间就相互加油、鼓励,接着拍第二遍、第三遍。在参与大型晚会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学会了理解与宽容,共同分享集体的成果。自然而然,“合作”成为了儿童“生长”的文化底色。

3.集体节目,激励儿童生长点。锡剧课程要与儿童的生活结合,与儿童的个性融合,与儿童的心灵沟通。我们要研究锡剧课程集体节目内在的“关联”,探究其精神意义,发挥其激励儿童生长的功能。一些传统的锡剧唱段往往需要的演员比较少,而一些创编的锡剧节目需要的演员却比较多,这就涉及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的问题。学生在锡剧集体节目中,学会了在交往的过程中要相互礼让,相互协作,开展良性竞争。

锡剧的美是需要细细去体味、欣赏的,其艺术魅力在于润物无声,在于潜移默化。锡剧校本课程的实施,不是对学生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让他们在听、赏、念、唱、演中接受美的熏陶,在品读领悟的快乐中获得教益,这种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人生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席丽新,江苏省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副校长,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2013年4月被评为无锡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她努力追寻“扎实、丰厚”的语文课堂,所撰写的二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无锡教育》等杂志发表,或在省、市、区级获奖。她领题的省级课题《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成功结题,还担任无锡市级课题《学校锡剧文化品牌建构的研究》领题人,目前正在扎实研究过程中。她曾经获得江苏省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实验先进个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教育信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呼唤另一个心灵。”(雅斯贝尔斯)

猜你喜欢

锡剧校本生长
碗莲生长记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生长
传承锡剧文化,打造中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