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细节层层入情融意通读美文

2016-05-30蒋成伟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标题审美体验

蒋成伟

摘 要: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和文本对话,与文本情景交融、角色互动,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会学生阅读应该从分析文章标题,剖析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层次,感悟美词佳句及有感情地朗读四方面入手,达到与作者对话,获得情感体验,学会审美的目的。

关键词:标题;结构层次;感情朗读;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38

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灵状态,与文章情景相融、角色互动,获得美的体验。审美体验的获得,需要把文章读通透,既要从全局上把握文章,聚焦文章的中心点,理清文章骨架脉落和写作顺序,又要从细微之处,从一词一句、一处修辞手法、一个标点符号体会作者的精雕细琢。

一、对望文章的眼睛——推敲标题

文章的标题或是作为全文的线索,或是点明主旨,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或是借物喻人,象征人物品格。文章标题是一篇文章的高度凝练和核心关键词,我们通过理解和思考文章标题就能“透视”文章主要内容、中心事件、主角人物,甚至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少年闰土》一文,从标题中就可以看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主角是闰土,教师可以从标题出发提出问题:少年时的闰土长什么样?他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和作者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他哪一方面的特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特别深,令作者专门为他写一篇文章?这些问题好像使学生和作者面对面地对望在一起,眼里同时出现一个面容暂不清晰但轮廓线分明的少年。他们已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轮廓一笔一画勾勒丰满起来了,阅读的积极性和探询的欲望鼓励着他们继续阅读寻访下去。又如《背影》一文,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线索,贯穿整篇文章,点明了文章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咀嚼标题,让他们思考:谁的背影?和作者是什么关系?平常被我们所忽略的背影作者会以怎样的方法刻画描写?作者想要通过背影的描绘表达心中怎样的情感?实践证明,推敲标题能让学生的目光和作者的目光穿越空间、时间而交织,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彼此接近、了解的意愿,让学生抓住作者内心的珍重。

二、寻踪文章的脚步——把握结构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才可能真正读懂文章。在阅读时我们先让学生大概地浏览一遍文章,数一下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段落详写,哪些略写,哪个自然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或整篇文章透射出怎样的文章主旨。找出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学生要围绕文章主旨,从与文章主旨相关性的角度一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如果概括出的大意与文章主旨脱离,那么学生概括出的大意应该是错的,就要重新概括。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牢记: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段意一定要以主旨为中心来确定。接下来让学生排列段意连接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或许是一串时间的点、方位的点、情节变化的点、物体特征跳跃的点等,这样作者记叙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最后让学生通过辨明段落之间的关系及各段对于凸显主旨的作用,来反思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手法,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在写作中层次分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一双手》,课文共20个自然段。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粗读浏览,然后小结段意。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的:“我去岭丘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林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握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张迎善的手。我们见面和素常采访一样,礼节性地先握手。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有学生小结的段意是“我去岭丘乌马河林业局采访”。这个段意的小结脱离了文章的主旨,文章从标题到整个文章都是围绕“一双手”来写的,段落大意的概括不应该离开“手”。经过纠正后,学生理出了这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握手—看手—说手—量手—赞手。长幅的文章变成了故事情节的“点”,学生很容易从整体上掌握了作者想要赞美劳动都的情感,也体会到了作者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部分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妙处。

三、聆听文章的细语——品味词句

如果说标题和文章结构层次是一篇文章的轮廓和骨架,那么词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丰满血肉。阅读文章中标注并反复体味重点词句,透彻理解这些词句在原文语境中所表达的独特含义,往往能感受到文章最打动人心的东西和作者的写作风格。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对一些描写动作、表情、心理等活动的词着重朗读、品味。

《冰灯》一文中有一段话“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这段话中 “又、急忙、掀、赶快、一把按下、连声说”等一连串形容表示动作的词,以及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把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深深植入了读者脑海。在教学这一段时,我先是让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获得一个模糊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重点体会“赶快、一把按下”这两个词和父亲说的话。“赶快”有多快?本文中重点说的是父亲的速度还是动作?能想象一下父亲的动作吗?父亲说的话中的“不冷”真的冷不冷?父亲的“不冷”和担心被子中儿子“冻着”这样一对比显现出了父亲怎样的品质?文中的“赶快、不冷”在原文中都有独特的含义,阅读中理解、体会这些词语就会使我们入情入境,被文中角色深深打动。

四、倾吐文章的美——感情朗读

文章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社会现象的思考感情态度的表露、是非善恶的分辨。作者记叙细致入微的事情,刻画特点集中的人物,阐释广泛关注的问题,论述富有启示的道理,都是从社会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观、个人审美观的角度出发的,或是赞颂大爱之美,或是弘扬诚信之美,或是歌咏祖国的山河之美。作者生花妙笔下的美文蕴含着真挚鲜明的情感。纵情朗读文章是对这种美的感化、熏陶。朗读要调动“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参与,清楚、准确地拾取作者的美词美句,再用悠扬起伏、感情饱满的声音吟诵出来。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读准音是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提前预习阅读、小组互助阅读、使用工具书查阅等方式扫清文字障碍。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酝酿情绪的情境,通过讲解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播放视频、图片、音乐,采取角色朗读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文中事物的亲切感,使他们获取直接感性的体验。此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的鼓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多次训练,有时一个词、一处停顿都要学生反复训练。教师要在学生朗读时给予适时鼓励,一句肯定可以让正在读的学生建立自信,一声夸奖可以让学生读得更好,一个中肯的评价可以朗读的学生明白自己改进之处,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鼓励下,学生往往越读越好,越读越爱读。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推敲标题、把握结构、品读词句、感情朗读的办法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对整体的掌控,也有对细节的领悟,更有感情朗读带来的情感体验。长期坚持以这样的方法带领学生阅读,一定能持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标题审美体验
童心 童眼 童耳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环保类微信标题研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巧拨千斤解“标题”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