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课堂“动点” 助力概念教学

2016-05-30徐枫霞

关键词:课堂活动动点概念教学

徐枫霞

摘 要: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优化学生活动,激活课堂“动点”,通过对前科学概念正一正,抽象概念演一演,易混概念辨一辨,相关概念串一串,科学概念用一用等方式,加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活动;激活动点;生物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89-1

一、前科学概念正一正

新的科学概念如果和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一致,则能顺利完成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如果两者不一致,或者有很大的认知冲突,则新的科学概念就不能顺利地建立。事实上,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认知冲突现象,教师要以这些前科学概念为基础,不断地去伪存真,让学生经历“前科学概念——客观事实——科学概念”的过程,不断调整对概念的认知,进而形成科学概念。如关于“生物”这个重要概念,学生的理解可谓五花八门,如何消除一些已有错误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活动环节:1.说一说,什么是生物?目的: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暴露学生已有的科学概念。2.想一想,珊瑚和钟乳石都能长大,他们是生物吗?目的:引发学生认知冲突。3.阅读文本,找出正确概念。目的:正确描述概念内涵。4.论一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目的:认知顺应,引导学生去伪存真,理解概念外延。

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对于学生前科学概念说一说、正一正的过程,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科学化。

二、抽象概念演一演

尼采曾说过:“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表演”。对于活泼、好动、表现欲又极强的初中学生而言,在抽象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融入表演因素,将教材内容设计成情景剧的方式,展示教材中一些微观的生理过程或者枯燥的词语描述,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炼、概括出事实描述中所蕴含的科学概念,让学生们在戏中觅趣,在趣中显智,使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更易于接受。如:“植物的生殖”一节中学生关于“双受精”这一重要概念的学习,传统的教法是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双受精的动态过程来得出双受精的概念,学生短时记忆的效果非常好,但长时记忆效果不佳。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观看双受精动态过程动画的基础上,根据教材,采用拟人化的手段,让学生编写短剧本(剧本中必须包括极核、卵细胞、精子1、精子2,旁白者等角色),由小组成员分别饰演剧中人物来演绎双受精的过程。虽然不同的小组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但都包含了双受精过程中的主要结构,多次的表演凸显了这些陌生的专业术语和两次具体的受精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枯燥又陌生的术语和抽象的概念走进了学生的记忆深处,一旦需要提取,既有专业术语,又有概念内涵描述,更有具体事实支撑,这将有助于抽象概念的牢固掌握。

通过这些学生积极参与的演一演活动,调动了组内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使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微观生理过程具体化和简单化。

三、易混概念辨一辨

生物教材中,有一些概念是为了对生物现象进行分类而建立的,这些概念往往并列成对的呈现在教材中,如静脉、动脉、毛细血管、吸气、呼气、心房、心室等,属于同一类属概念,但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很容易混淆。对于这些涉及到人体自身的生物学概念,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直接或间接的自身体验,引导学生仔细辨析以形成清晰的概念。例如:在进行“血管”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递进的学生活动:1.找“青筋”——摸动脉——观察毛细血管,目的:辨认三种血管、感知血管的特点和分布;2.观察指尖在被挤压和停止挤压时的变化,目的:真实感知血液的流向;3.列表比较三种血管在分布、流向、流速、功能等方面的区别,目的:进一步辨析;4.描述三种血管的概念内涵,目的:获得关于血管的具体概念。

通过这些有目的学生辨一辨活动,加强了对相近概念、易混概念的辨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易混、相近的概念更加清晰。

四、相关概念串一串

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相关概念的中心词,并以这个中心词为发散点,辐射出其他与之相关的各种概念,让相关概念“串”起来,构建知识的基本概念框架,便于学生记忆和检索。在课前预习、课堂小结,单元复习中引入概念框架,让学生串讲这些概念,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例如,在复习苏科版八下《生物的遗传》一节内容时,以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作为中心词,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词进行发散串讲后形成了如下结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成对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为基因——基因有显性和隐性——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体亲代的性状传给子代的现象为遗传——等。

通过以上概念的串讲,让各种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整合了一节教材的零碎知识,使相关概念的学习系统化。

五、科学概念用一用

《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将科学概念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迁移,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动物的行为”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列出蜻蜓点水、蚂蚁搬家、大雁南飞、东施效颦、孔雀开屏、壁虎断尾、邯郸学步、螳螂捕蝉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俗语或成语,并让学生判断出具体的动物行为;又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解来自制生态瓶;再如,在学习了《植物的无性繁殖》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月季的扦插,石榴的压条等活动等,迁移课堂知识,回归生活本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概念用一用的活动,拓展了外延,课本知识得到实际的运用,使科学概念应用化。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动点概念教学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动点轨迹方程的解法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以不变应万变”,求动点的路径长度